媒体报道、博主打卡,“温哥华相亲角”火了。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作者:金玙璠,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你在国外见过相亲角吗?
最近,在大洋彼岸的加拿大,一处相亲角火了。它位于大温哥华地区(包括温哥华、本那比、列治文、素里等城市,以下简称大温)的本那比中央公园里。你没猜错,它出自中国爸妈之手。
相亲角,原本是许多中国城市里的“神秘”之地,最初是爸妈为了解决子女的婚恋问题,聚在公园里交换信息,参与的人多了,便形成了固定的场地。最出名的相亲角有北京中山公园、上海人民广场、广州天河公园。
谁能想到,相亲角现在已经“出海”到加拿大,而且进化到了一定规模,有了1个“主会场”、5个“分会场”。这6个相亲角被统称为大温相亲角,主会场就是前文提到的中央公园相亲角。
这可能是中国爸妈组织的第一批海外相亲角,出圈以后成为当地的热门景点。陆续有当地记者和博主前去揭秘,爸妈们专程从其他城市赶来,连对传统相亲“嗤之以鼻”的年轻人都相约一探究竟。
人们讨论着,是谁把相亲角带“出海”的?
开菠萝财经联系到大温相亲角的发起人阳子(Terry),他从三年前就开始组织相亲角,但参与者甚少,直到今年7月终于有了人气。
其实,大温地区的人们对许多中国事物已经司空见惯,街道上到处可见中文招牌,在相亲角之前,华人已经把中国夜市、泼水节搬到了这里。但相亲角可不是一般的生活方式。有博主将探访中央公园相亲角的视频发布后,评论区不乏“好丢脸”的声音,认为相亲角是“包办婚姻”、太过功利。因为在很多人的印象里,相亲角就像是明码标价的“买卖市场”:未婚男女的各项个人信息被写上A4纸;年轻人一旦踏入,便被盘问户籍、房产、学历、工作、收入……
那么,“海外第一个”相亲角到底什么样?那里的父母最关心什么?
多位到大温相亲角帮子女相亲的父母、前去探访的年轻人,对开菠萝财经还原了所见所闻。本文试图从发起人、中国爸妈和孩子的角度,揭秘这个“海外相亲角”。
中央公园相亲角的“出圈”,要从当地媒体的报道说起。
7月初,资深记者Robert偶然路过大温本那比的Patterson(帕特森)天车站,也就是中央公园的入口处,注意到了用中文写着的相亲角告示。在加拿大生活将近三十年的他从未见过相亲角,出于工作特性,他感知到这是则大新闻。7月9日的周六,他前去探访。
中央公园相亲角的告示 受访者供图
当天下午1:50,Robert抵达中央公园,注意到公园入口处有六七位华人面孔、家长模样的人,但只是各自站着。等到2:00,Robert观察,他们之间仍然没有要交谈的意思。
想着“这样等下去也不是办法”,他便朝着其中一对夫妻走去,询问“您俩是来相亲角的吗?”并表明来意。
听到“相亲角”三个字,其他几个人才慢慢集中过来,彼此说着“你也是?”“我也是”,确认大家来的目的相同后,终于开始交谈。Robert告诉开菠萝财经,他没想到自己作为一名“闯入者”,反而帮中国大爷大妈完成了“社交破冰”。这和他想象中的相亲角场面完全不一样。
随着相亲角人群越聚越多,Robert进一步交流后发现,多数父母是为子女而来:他们的孩子大多30多岁,少数40岁-50岁;在他们眼里,子女的学历和工作都不错,却依旧单身;他们在微信群、当地的网络论坛看到“这里竟然有个相亲角”,就赶来了,心里想的是碰碰运气,能不能帮孩子找到另一半就看缘分了。
最令Robert感慨的是,孩子的年龄决定了父母的状态。
看起来状态最“轻松”的父母,孩子大多30岁出头,他们都表示“不急”,强调只是过来帮孩子看一看。但在Robert看来,看似轻松的父母也或多或少有焦虑情绪,“否则不会到相亲角来”。
表现最“积极”的父母,孩子多在35岁-40岁之间。他们努力和其他父母交谈着,介绍着自家孩子的情况。Robert在采访过程中,接触的这一类父母偏多。
最“忧虑”的父母,孩子的年龄往往在40岁以上。“他们的忧虑感很重,那是写在脸上的,骗不了人、也掩饰不了”,Robert对这一类父母印象最深。
不论孩子年龄大小,父母们的“吐槽”是一致的:学业繁重、工作忙碌,没有时间交往对象;社交圈狭窄,而且条件越好,眼界越高;孩子没有急切感,交往的圈子里都是单身,大家都一副“你不急我不急”的样子。
即将奔五的Robert对此深有感触,他的同龄朋友中还有一大半未婚。“在国内,看到同学、同龄的朋友和亲戚,一个个结婚生子难免有压力,但在这里,单身大龄青年不少,基本没有传统观念的束缚。”
这反而让父母们更加心急。Robert了解到,来相亲角的父母中,有的近几个月每周必来;有的从其他城市搭公车赶来,单程要花一小时;还有的甚至瞒着孩子来,希望能交换一些资料,到时候告诉孩子,“是我朋友的孩子,很不错,有机会认识一下”。
大温相亲角的发起人阳子,来自河南郑州,十多年前通过技术移民来到加拿大,是一位女孩的父亲。他向开菠萝财经讲述了相亲角背后的故事。
早在三年前,他就曾组织过相亲角,地点就在本那比中央公园,不过当时只是在相亲群里宣传,没有太多人知道。很长一段时间,相亲角里只有他一个人。
期间,受疫情影响,他“一个人”的相亲角也停了。直到今年初,加拿大疫情缓和、防疫政策允许的情况下,相亲角终于在3月份重启。
前两个月,依旧没有人来,阳子绝大多数时间就是等待,偶尔等来中国父母,逢人就介绍相亲角。可人们一看没人就要走,这种时候,他会先劝对方多待一会,“别着急走,等一会就有人来了”,“拦”不住的话,只好冲着对方的背影说,“那你们回去帮宣传宣传呗”。
其实阳子不是没有资源,只是在海外组织相亲角难度有些大。
三年前,他开始组建大温相亲社群,500人的群满了以后,继续建备用群、分群。加入的都是中国父母,但不一定都住在大温,一些人住在国内或美国,还有少数人在其他国家。
“来源很分散,相亲成功率非常低。”阳子开始把非大温地区的群友挑出来再建群。一挑不知道,一挑吓一跳,他自己都没想到,陆续建起了十多个加拿大城市分群和国家分群,从加拿大的多伦多、蒙特利尔、卡尔加里,蔓延到毗邻的美国,远到澳洲、日本、德国、英国……
面对越来越多为孩子婚事心急的家长,他慢慢意识到,不管有多少个群、群里有多少人,不见面始终不行。他和更多的父母沟通后发现,有线下相亲角交流需求的父母很多,于是决定“学国内,组织相亲角。”
但反对的声音更多。几乎所有人都担心,相亲角在这里能不能行得通,会不会出现骗子。群里不时有人站出来质疑甚至讽刺,“为什么把相亲角那一套搬到这里来?”
眼看进入5月,相亲角还不见起色,阳子盘算着,当地10月底后就将进入雨季,必须要在今年夏天把相亲角办起来。
他找来几位帮手,有中老年人也有年轻人,在相亲角附近贴“小广告”,在当地华人常用的论坛(“温哥华天空/Vansky”、“人在温哥华/Vanpeople”)的征婚交友版块发布信息。继7月加拿大主要的华文媒体《星岛日报》报道后,相亲角终于出圈了。
相亲角被《星岛日报》报道 阳子供图
从那之后,中央公园相亲角成为热门景点,一天能聚集七八十人,甚至接近百人。不但更多家长和孩子来了,博主也赶来探访。“7月、8月,加拿大中文相关的媒体、社交圈、网络论坛,都在谈论相亲角,华人圈子几乎都知道了它的存在。”Robert表示。
不仅如此,在本那比这个“主会场”之外,阳子还把相亲角搬到了大温的其他城市,在几位家长的帮助下,“进化”出了5个“分会场”。从星期一到星期日,每天都有免费的相亲角活动在进行。
开菠萝财经制图 信息源 / 阳子
阳子告诉开菠萝财经,相亲角最让他欣喜的变化是,年轻力量来了。有的是来了解相亲市场“行情”的,有些完全是出于好奇,来看看大温相亲角长什么样。近一两个月,还陆续有人以此为据点建社群,不过阳子并不介意,“我发起和组织免费相亲角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阳子也成了“明星红娘”,每到周末,他会准时来到相亲角,除了向更多人推广相亲角外,还会时刻提醒大家,不要参与任何投资,不要和任何人有经济往来,谨防杀猪盘等类型的钱财及情感骗子。
大温相亲角之所以能成为热门景点,最重要的原因是它足够特别。
这可能是中国爸妈组织的第一批海外相亲角。在小红书、抖音等平台搜索“相亲角”关键词,跳出的均是国内城市,只有温哥华一个特例,且热度颇高。
对于相亲角,评论中不乏一些质疑声,例如担心“把婚姻物化”“明码标价”。不过,多位到过大温相亲角的受访者均表示,希望大家不要用刻板印象去看待大温相亲角。
“这里没有A4纸,没有个人信息展示,更没有叔叔阿姨看到年轻人就‘催婚’的场面,反而是年轻人要想跟叔叔阿姨聊天,还得‘排队’。”在加拿大生活了十多年的可乐,对相亲角的最大感受是,父母们普遍很开明。
周末的中央公园相亲角 阳子供图
Richard在大温生活了四年时间,去相亲角之前,他猜想,“门当户对”在大多数家长眼里是“铁律”,因为“这里是国际大都市,有钱人特别多”,但沟通后发现,大部分父母没有把物质条件提到很高的优先级,更多是为子女的幸福而谋划。
在阳子的观察里,相亲角里的父母,最关心的话题前三依次是年龄、学历和工作。
“不排除深入交流后,父母开始在意房子问题”,他表示,“俄乌冲突后,大温地区物价、房价上涨,生活成本水涨船高,人们的求稳心态加重,客观上让更多人想到相亲的方式”。
最近,许多住在加拿大其他地区的父母来到大温相亲角,阳子猜测,不久之后,大概率也会有华人在加拿大其他城市办相亲角。
不过,和国内相比,大温相亲角对于参与者的意义不只是相亲。在孤独的父母、缺少社交的年轻人眼中,它更像一座广场。
可乐遇见的一位老大爷就表示自己是来交友的,移民过来后语言不通,上周终于在相亲角交到了可以一起爬山的朋友。一位跟着儿子过去定居的六旬母亲对开菠萝财经表示,自己每天除了跳舞没有事情可做,到相亲角就为广交朋友。最近,她开始和新结交的朋友喝下午茶。
Robert留意到,同一个地方来的父母,会最先聚在一起交换信息,甚至迅速形成各自的“老乡”圈子。“如果能促成美事当然更好,就算促不成,让父母之间多聊聊也是好事一桩。”Robert说,很多中老年人是随子女定居加拿大的,他们的孤独感其实非常强烈。孩子忙于事业,他们自己受限于交流能力,交到新朋友不容易,“有些父母每天只能到附近的超市逛一逛”,来两三个月就后悔的人大有人在。
在最不缺社交APP的今天,当地的年轻人同样需要更多线下社交。
虽然加拿大是华人移民海外的首选国家之一,根据人口调查数据显示,加拿大全国有超过200万华人华裔,在全国总人口中占比超过5%。在大温的部分城市,华人华裔能占到当地总人口的一半,“但尤其是第一代移民者(出生地在其他国家,之后到移民国发展)普遍有社交需求。”Robert回忆,十年前,《非诚勿扰》在国内刚火时,大温的留学生就在当地组织过类似的联谊活动,参加人数众多。
Richard一直认为自己的社交圈太窄,和同龄人交流后才知道,疫情影响下,大家的社交状态都差不多。来大温读硕士的陈烨感叹,“来这边认识新朋友并不容易”,加入相亲角社群,就是为了交更多朋友。
近几个周末,更多年轻人对大温相亲角摘掉“有色眼镜”,出现在这里,在这里相识,约着玩剧本杀、去爬山、去划船……
*题图来源于受访者。应受访者要求,文中陈烨为化名。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