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向上突破,向下夯实

创业
2022
08/10
20:44
亚设网
分享

2022年宏观环境的变化,正在产生深刻的影响,疫情三年,所有行业都或多或少的面临一定的困境,所幸的是,投资好一点。

正是如此,投资也从二十年前的一个小众行业,变成了“随处可见”的一个行业存在。一个形象的类比是:现在做投资的就和15年前做房地产的一样多,比美国的还多。美国的基金规模比我们大6—7倍,但是我们做投资的管理人比他们多很多。

与此同时,今年以来,募资难、马太效应、投资内卷,上市破发,已然成为常态。但危机之下也有机会,比如国内并不缺钱,比如股权的好日子正在来临,再比如,IPO的确定性越来越强。

那么,如何应对危机,并抓住新机会?在“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东方富海董事长、创始合伙人陈玮发表题为“向上突破,向下夯实——中国创投行业题解”的主题演讲。

以下为演讲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我们所处的环境

不缺钱,但募资难,且长线资金少

感谢投中,疫情三年,很多行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投资还好一点。

我做投资二十年,刚入行的时候,这是一个小众的行业。创业板以后,很多人做投资,我们这个投资峰会的规模也是越来越大,所以这么多人来开会。

中国M2很多,有260万亿之巨,同比增速很快,M2和GDP一直是有相关性,M2几乎是GDP的1倍。GP也多,中国大概是有1.5万家。去吃饭、谈事,要么做创业,要么做投资的。现在做投资的非常多,就和15年前做房地产的一样多,比美国的还多。美国的基金规模比我们大6—7倍,但是我们做投资的管理人是美国的6倍。

不缺钱,但是募资难。去年募资我们创了新高,有2.2万亿之巨。今年上半年的融资规模下降比较多,整个行业受情绪的影响比较大。疫情、俄乌战争和中美危机,三浪叠加,让大家的信心有所丧失,所以募资量和投资量总体是有一个大幅度的下滑。

募资越来越难,其实2018年以后就比较难了,特别是资管新规的出台后,银行作为原本最重要的出资主体面临强监管,限制了对创投的出资渠道。这是导致现在很多基金募不到钱的重要因素之一。另外大部分基金募到的钱也越来越少,成规模的,比如说50—100亿的基金今年非常罕见。外资有几个好消息,募资都是几十亿美金,但是人民币基金超百亿的非常少。

在中国当前的募资环境下,大部分的钱来自于政府,或者是国有性质的。中国是引导基金为主的国家,近几年,国资LP的出资几乎达到80%。换句话说,市场上主要的钱背后都有国有的性质。所有的主流几乎GP都会拿政府引导基金的钱,那既然是政府引导基金,就有非市场化的因素,既看重财务回报,更需要满足地方返投和招商引资的需求,甚至还有参与GP决策的要求。

这与美国的创投环境不太一样。

此外中国LP的复投率比较低,这次拿了他的钱,下次他就换个人,你要不断地募资,包括头部基金在内,超过一半的精力都要放在募资上,这是中国这么多年未解决的问题,就是募资难。

我们还应注意到监管越来越严。投资行业是类金融行业,特别是2018年开始管控金融风险,特别是P2P的暴雷,有一些人是以私募牌照方式做P2P,给行业带来了很大的伤害。因此造成一部分人生病,全部跟着吃药,甚至一些地方认为股权投资、PE,类金融活动风险较大,不予注册,机构想租办公楼甚至都要到街道办备案,很费劲。都不让进。这是由于一部分的人违法违规行为,给整个行业带来的严厉监管和负面影响。因此,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到,从2018年起,行业监管环境趋严,并陆续出台了很多监管政策。

长线资金少。长线资金少,母基金少,社保基金、养老基金进入里面的比数还比较低。中国不缺钱,钱在哪里?比如银行。中国银行业是全世界最大的,但现阶段银行理财的钱很难进入这个行业。

其次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虽然政策上有所放宽,但是进入的意愿还不够强烈。配套的考核要求还有待修订。

第三是大机构,不过他们喜欢自己玩,中国人喜欢当GP不喜欢当LP,所以LP向GP化转变也是一个趋势。换言之,中国创投行业发展二十多年来,我们还未建成真正的长线资金形成机制,市场化的钱太少,长线基金太少。

我们是第一家做“5+2”基金的,现在我们到了“8+2”,但是这在美国还是非常短。如果保险机构、社保括和银行资金能够再加大对创投的支持,相信募资难问题能够很快得到改善。

相信3—5年,越来越多的长线资本和保险机构越来越多的钱进入我们这一领域。所以解决这一问题,需要在政策上推动长线资金进入我们领域。

当前行业正在分化加速

二八分化甚至一九分化

行业内的人太多了,然后分化加速,头部机构拿的多。

钱多了,就是创业者倒过来挑我们。不是你有钱就够了,你有什么资源,什么生态帮助我。好GP容易募资,小的GP,没有经历行业周期的GP拿到钱的可能性越来越少。数量占比3.9%的TOP250的头部机构投资了市面上45%的项目,贡献了51%的投资额。有的小基金1—3个亿,很难生存。

我自己觉得未来可能一半以上的机构面临生问题,而且中国本身也不需要这么多的GP,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超过九成的新基金规模是小于10亿,近6成基金募集规模少于1个亿,今年能够募到50亿规模以上的仅有24支。

我们东方富海今募集超过50亿,也实属不易难因为募集大基金很难,而规模越小小所面向的LP的重叠性就越高,竞争压力也更大。

二八分化甚至一九分化严重。数据显示排名前15%的GP募集了市场上85%的钱,所以行业的二八分化甚至一九分化很严重,在加速洗牌。

还有就是GP平庸化、同质化,GP间的特点和差异不明显,你投半导体,我也投,你投生物医药我也投,你投卡脖子的,我也投。GP本身也存在如何提升的问题,要破解行业上的问题,要走专业化道路,做深做强。所以行业未来要做得好,必须要走专业化道路。要么是大而全,像深创投一样的,要么是小而美,比如专门做生物医药或者是医疗器械领域的投资,在某个领域深耕,会更有机会。

投资内卷,上市破发成常态,如何应对?

我们每天都接到商业计划书,满大街都是要钱的项目,创业者特别多,BP满天飞。每天眼花缭乱,一个月要看300多个项。中国拥有全世界最好的创业环境,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创业,近五年,整个中国的创业水平得到了显著提升。

创业者中,科学家、千人计划、名校的人越来越多了,从世界五百强出来的人越来越多了,这些人成功率越来越高了。尤其是科创板催生知识变现、科技变现,因此有越来越的优秀的人创业。

但一旦好项目被看上,就贵的要命。没挣钱没收入可能就是20亿、30亿估值。热门赛道像半导体、生物医药,包括卡脖子的东西,稍微像样的就非常贵,和美国相比,是贵了1/3多。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几个热门赛道比如新能源汽车、半导体、人工智能等估值普遍上涨50%以上。PE/VC的单笔投资额均值也水涨船高。市场上的别很多,机构也多,行业内卷的很厉害所以选择性价比和投资时点在当下显得格外重要。

注册制来了,中国不出意外,明年全部注册制。注册制让IPO确定性增强了,但不是意味着IPO容易了。今年上半年有8家经过注册审核的没有得到注册。截至7月4日,共有127家拟IPO公司撤回了首发上市申请,企业上市还是要真正的修炼好内功要要做好筹划和充分的准备。

另外就是上市破发,以前有中小板,随便一个IPO挣十倍很正常,二三十倍也不奇怪。现在十倍都很难,IPO破常成为常。

IPO的破发意味着行业成熟度高,不是成熟就赚钱。一定是好项目才能赚钱,PE是王道,PS只是一个过程。满大街都是高科技,满大街都是Pre—IPO,就要看谁是真正的IPO,谁是真正的高科技,谁真上市以后了才挣钱所以投国家需要国家需要什么,我们投什么。第二个投市场需要,第三个投老百姓需要。

第二个题解就是要投早、投小、投创新。要想性价比好就是要投早、投小。还有一定要投创新,创新才是未来。最后所有的投资,人是最重要的,投对人比什么都重要,所以第三个是以人为本,创新+成长。投到一个正确的人,实际上真的好项目是不用投后做服务的,你投对了还需要你服务吗?

最后一个以前是见山是山,见水是水,现在是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要站在产业链的高度来做投资与服务,要站在国家的角度来做服务,现在要去伪存真,找到好的项目越来越难了,但是中国的投资环境好,中国科技赶超美国还有一点点差距,但是局部可以突破,中国有全世界最好的投资和创业环境,最好的流动性市场。让我们加油,所有的创新都会得到回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