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的“野沟”,怎么成了“打卡地”?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作者:苏琦,创业邦经授权
近几日,全网都在关心龙漕沟突发洪水中,被困的那对父子。
8月15日,彭州市爱之援救援队队长周杨告诉媒体,父亲获救,但是孩子找到时已经失去了生命体征。
8月13日15时许,这场山洪倾泻而下,据“彭州应急”8月14日晚间消息,彭州市龙门山镇龙漕沟8·13突发山洪救援最新情况为:截至19点30分,此次山洪灾害已造成4人死亡,3人重伤,6人轻伤。
多位亲历者和村民回忆,事故发生时,河道里有“数百位游客”,其中一些是因互联网平台上博主的推荐而来,这里是热门的网红打卡地之一。但龙漕沟并不是一处“开放景区”,而是易发生泥石流、山洪等自然灾害的地质灾害点位。
截至发稿,社交平台上关于“龙漕沟”的推荐笔记和视频已被下架,但依旧能搜索出部分“野游点”相关的内容。
在露营大火的当下,野山、野水、野地方,成了博主们的流量密码,吸引不少游客为“野趣”前往打卡,但美图美景背后,却暗藏着因为没有配套旅游设施而带来的危险。
彭州龙漕沟山洪遇险事件后,一些网友将矛头指向将危险之地打造成“网红打卡地”的博主和平台,“不出事就朋友圈打卡,出了事,博主和平台需要负责吗?”更多人关心的是,此次事件后,能否止住野游点“网红打卡”风?
所谓的“网红”打卡地,怎么会突发山洪,致7人罹难?
“龙漕沟”本就是一处“非法景点”。据澎湃新闻报道,有人报名跟随游侠客旅行社到龙漕沟“耍水”,事发前团友不知道龙漕沟被政府告示禁入。还有很多游客是被社交平台上博主的旅游攻略吸引而来。
一些网传截图显示,此前有博主拍摄过在龙漕沟露营、自助烧烤、用溪水冷泡水果的图片,获得数千点赞和评论,很多游客慕名前来打卡。
龙门山镇人民政府官方微信号“山水龙门”也在去年8月发文称,由于抖音、小红书等平台的热议,龙门山镇如龙槽沟、后坝等地质灾害点位成了戏水的“网红打卡地”,倡议禁止下河、禁止“野泳”。
龙漕沟实际上位于地质灾害点位,按照当地防汛防灾要求,禁止一切人员进入河道内。当地有关部门已经在附近设置了多处警示牌,有些河段用铁丝网围了起来。
2012年、2013年,彭州市均发生过暴雨引发的山洪地质灾害,当地人深知山洪的的危险性。现在正值当地的雨季,当地人很少到龙漕沟游玩,却还有大量游客无视警告牌,私自下河。
从网传的图片看,8月13日,在山洪爆发之前,许多游客还在龙漕沟的浅滩处支起多顶帐篷,坐在河里的石头上戏水、吃东西。有网友自称,“我是跟着大批游客从铁丝网豁口处进入”。
山洪爆发前的龙槽沟 图源 / 网络
据网络视频显示,到下午三点半左右,原本近乎干涸的河道在几十秒内水位暴涨,洪水从上游奔涌而下,将河道内的桌椅、帐篷、气垫床等设备,以及未撤离的游客卷入水中。
龙槽沟突发山洪 图源 / 网络视频截图
但在山洪爆发前,有当地村干部、巡逻队员等用喇叭对游客喊话,请大家赶紧撤离。事发地附近村子的一位村干部告诉界面新闻,当天他曾组织人前往龙漕沟劝阻游客离开,看到河道里的游客约有“几百上千人”,“我们用大喇叭不停地喊,声音都快哑了,但他们以为我们在吓唬他们”。
图源 / 网络视频截图
即便山洪灾害爆发后,依然有游客前来打卡。多位网友称,8月14日,还有游客出现在“龙漕沟”附近,“劝都劝不走”。可见“网红打卡地”的影响犹在。
截至发稿,抖音、小红书等平台已下架“龙漕沟”相关推荐内容。搜索“龙漕沟”“彭州耍水”等关键词,只显示正规景区相关的内容,并在结果栏第一行显示“安全提醒”。
“龙漕沟”只是众多野生“打卡地”中的一个,博主可以说是直接推手。
今年以来,各类围绕露营展开的“山系”生活开始大热,成为人们争相打卡的出游方式,一些博主从推荐大众景点,到不断寻找更小众、更原始的环境甚至无人的“秘境”,以迎合网友的探索欲,似乎越“野”越有流量。
旅行爱好者青青告诉开菠萝财经,她发现,今年以来,冷门、未开发、野生、小众等,成为了博主推荐“网红景点”的关键词。“野生的出游地,似乎能满足用户的好奇和探险需求,也能满足博主拍出更具大片感的照片的需求,毕竟这些场景和画面日常很少见到。”
许多“无人之地”,就是因为博主的精美图文和视频推荐而走红,吸引诸多游客前来拍照打卡。
“彭州山洪”后,在多个平台依然能搜索到未开发的“野游点”,有的强调“这里不是景区也没有门票”,有的强调“人少”、“很出片”。
视频平台中的“野游点”推荐
在网络“滤镜”的粉饰下,评论区不少网友表示想一探究竟,询问“路好开吗”“他们不让我进,有什么办法吗?”有些去过的人则指出这些景点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会路过滑坡点,有石头掉落”“没人管理、垃圾很多、风浪很大”。
一些带有“未开发”关键词的攻略
博主之外,当地的商家则是这类野游点的间接推手。在部分“网红打卡点”,有商家在附近摆上流动摊位,贩卖小吃或玩具,甚至对野游点进行收费。有博主表示,当地商家这种行为,间接助推它的爆红,将野游点“景区化”。“到达‘景点’门口,我们看人很多,进门时也有人提醒进场扫码,没有想过会有安全隐患。”龙漕沟洪灾亲历者发微博称。
但危险,在暗处潜伏。
“现在所谓的野游点,只要被博主们和平台推荐,用不了多久就变成热门打卡地,人满为患到停车都困难。”一位资深户外玩家告诉开菠萝财经,这些“野游点”因未经开发,往往会有一定的风险性,不适合缺乏户外经验的游客。
这些野游点之所以没有被开发成景区,往往都有客观原因,比如因地势陡峭,很难搭建人工防护设备,或是存在落石、路面狭窄湿滑、地下有暗河等险境。
随着去野生“景点”打卡的人增多,更多网络照片发布出来,“野游点”成了一种流量货币,博主用它吸粉,用户“晒图”,小商贩和借此“捞金”,最该强调的安全性却被忽略了。
在绝大多数的网红野游点推荐中,博主的照片里风平浪静,用大篇幅进行美景展示,附赠穿搭和拍照攻略,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却只是一带而过甚至闭口不提。
“野游点、未开发景点等,有一个共性就是非商业化,安全性没有保证。”青青称,博主不但要自己注意安全,同样需要提醒网友。
在上述“野游点”视频和帖子的评论区,早已有人劝阻游客不要去,“太危险了”,“什么配套 (设施) 也没有”,可博主的回复是“的确有一段路掉石头,不过就是要追求天然的东西,有了配套反而没意思”。
网友一直在发出“危险”的警告
安全性之外,“野游打卡”对大自然的破坏也屡见不鲜。部分野游点的游客变多后,未被带走的垃圾,以及对环境的破坏,也值得关注。
“山水龙门”去年7月还发布过一份《龙门山镇文明旅游倡议》,其中提到,龙槽沟是小鱼洞社区村民饮用水水源地,村民生活、生产用水均来源于此。游客在沟内游泳、戏水、乱扔杂物等均会对水质造成一定影响。
开菠萝财经注意到,一些网友在社交平台称,“再也不去未开发的网红打卡地了,太危险了”。也有网友呼吁,希望博主不要再胡乱推荐野游点,并客观评价环境的真实状态。
尤其是此次“龙漕沟”山洪遇险事件后,给用户“种草”的网红博主和内容发布平台,都应当有所反思。
北京至普律师事务所李圣主任律师表示,互联网平台应当承担起审核、监管音视频、文字、图片及其他形式信息的义务,并在醒目位置对浏览者提示风险,对于宣传不安全内容的视频、文字等应及时屏蔽;而如果推荐“野游点”的网红一味追求流量、博取眼球而忽视安全警示甚至故意隐瞒关键信息、虚假宣传、恶意引导观众,可能会承担侵权责任。
仅靠博主的自觉和平台的反思,是远远不够的。李圣提到,还要依靠有关部门设定严格且行之有效的法律规定来规范这类不当行为,也需要网友自己擦亮眼睛,甄别“网红打卡地”,有足够的风险防范意识。
随手分享美景本身是赏心乐事,网红的影响力和平台的流量,本可以让一些原本被人忽略的的美景,被更多人看到,但不应该本末倒置,无论如何,安全防线不能失守。
*题图来源于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