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认,滴滴汽车由国机智骏代工,涨薪五成挖人

创业
2022
08/19
20:44
亚设网
分享

小米“关键先生”到位,二代造车新势力下场,传统车企被“狂挖墙脚”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IT时报(ID:vittimes),作者:孙妍,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最早一批去特斯拉的,经理级别能拿到股票的,现在市值都在2000万元人民币上下。”三年前,夏木(化名)与一批同事从一家传统车企离职,彼时,正值特斯拉上海工厂落成,一部分人选择押注特斯拉,而一部分人则跟夏木一般,跳槽到另一家传统车企求一份安稳,如今只剩扼腕叹息,“如果当初赌一把,我也能拿到这么多了。”

2022年的秋天,依然骄阳似火,如同火热的新能源造车潮。华为、小米等手机厂商强势入局,滴滴等互联网企业筹谋已久,海尔、美的、格力等家电企业从不同路径切入汽车行业,甚至连五粮液都宣布造车成功,新能源车的门槛似乎只剩下了钱。

随之而来的消息是,滴滴涨薪五成挖人,小米到处招兵买马,高薪、股权,传统车企人心浮动,新入局者消息甫一发酵,大家就会机敏地四处收集风声,不再等待着机会送上门。

错过了特斯拉,他们不想错过下一个互联网造车“神话”。

滴滴造车:涨薪五成四处挖人,确认国机智骏江西工厂即将改造

“原来在传统车企多少薪酬,滴滴加50%。”夏木的几位同事刚刚跳槽,滴滴汽车开出的条件普遍是涨薪40%至50%。

夏木向《IT时报》记者透露,滴滴新能源汽车由国机智骏代工,而且马上要对国机智骏位于江西赣州的工厂进行施工改造。

据公开资料,这座新能源车工厂投资80亿元,规划产能30万辆/年,此前已投放两款微型电动车和一款小型电动SUV,售价区间在6.58万~13.98万元。据乘联会数据,国机智骏2021年全年新能源车总销量仅为1840辆,2022年前5个月,国机智骏三款在售车型累计销量仅为1061辆。

确认,滴滴汽车由国机智骏代工,涨薪五成挖人

图源:天眼查

天眼查显示,国机汽车对国机智骏持股40%,为最大股东,深圳市国基联合投资有限公司和国机资本控股有限公司分别持股27.5%和17%。

背靠央企,有工厂,没销量,国机智骏确实适合成为一家代工厂。这个牵手的剧本,像极了华为与赛力斯。

此前有消息称,滴滴正谈判收购国机智骏三分之一的股权,收购金额将达10亿元人民币。但是大股东国机汽车在6月12日否认这一传闻,发布公告称:“公司及国机智骏未与其他企业签署意向协议或合作协议,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信息”。

即便国机汽车否认传闻,滴滴保持沉默,但截至6月13日早间,国机汽车连续四个交易日涨停。

去年4月,滴滴已经谋划造车,代号“达芬奇”,为了招揽合适人才,滴滴抛出百万年薪和期权。有消息称,位于北京顺义的造车团队已将1700位员工揽入麾下,岗位涉及产品研发、高级算法工程师等。

小米“关键先生”到位?雷军两年内不谈汽车

8 月11日,小米开了一场2个半小时的秋季发布会,但雷军只用5分钟介绍小米造车的进展:在500天里,组建一支500人规模的团队,今年年底预计突破600人,在自动驾驶领域首期投入33亿元研发费用。

确认,滴滴汽车由国机智骏代工,涨薪五成挖人

图源:小米

小米技术委员会主席叶航军掌舵小米汽车自动驾驶团队,其向媒体表示,为组建500人团队,小米三管齐下:招聘行业专家、收购愿景匹配的创业团队、从公司内部转岗。

小米撒钱式招兵买马,近期,多位业内大佬频繁被曝加入小米汽车。不久前,原吉利研究总院院长胡铮楠加盟顺为资本,业内猜测,这一动作是为规避竞业协议。从业25年、掌舵汽车设计公司龙创,胡铮楠或成为小米造车的“关键先生”。

除胡铮楠外,有媒体曝出,原上汽通用五菱销售公司副总经理周钘加盟小米汽车。近日,原上汽大通数字技术及转型中心高级产品经理邵鑫向《IT时报》记者确认,自己已加入小米。

雷军表示,小米500人团队由 50位顶级专家带队,专攻传感器、芯片、感知规控算法、仿真技术、高精地图、高准定位、工具链、训练能力等自动驾驶全栈技术。这个规模直逼蔚小理,去年底,小鹏汽车自动驾驶团队规模为600至800人。理想自动驾驶相关研发人员目前超过700人,今年底计划扩张到900人。

在宣布造车的100亿里,仅投资十余家自动驾驶上下游企业,小米就花了20多亿元。其中,深动科技是小米花5亿元全资收购的自动驾驶创业公司,也是小米自动驾驶团队的主力军。深动曾为上汽做过自动泊车的量产方案,四位联合创始人——CEO蔡锐、CTO李志伟、首席科学家杨奎元、研发总监张驰都来自微软亚洲研究院这一人工智能“黄埔军校”。

有人、有核心算法、有量产项目,这应是小米只用1个月就敲定收购深动的主要原因。

雷军说,两年内不再谈汽车,2024年一鸣惊人,进入自动驾驶行业第一阵营。

造车300亿不够花,蔚小理也怕手机厂商

“蔚小理不怕传统车企造新能源车,反倒怕华为、小米等门外汉入局,因为手机厂商太懂消费者了。”一位接近蔚小理的行业专家说道。

言外之意,新能源车的出现,大大降低了造车的技术门槛,卖得动,才是门外汉造车的最大动力。

互联网巨头、手机厂商的进入,让传统车企人心浮动。除了高薪诱惑外,不少员工认为传统车企思维固化,新能源车才代表未来。“苹果、华为、小米做的表,瑞士人永远搞不懂。传统汽车的架构很多年不动,固有框架束缚很多。”多位传统车企工程师对《IT时报》记者表示。

上海交通大学长聘副教授、博士生导师、IEEE上海分会主席马澄斌认为,燃油车核心部件发动机的专利主要掌握在国外巨头手中,中国至今很难超越。但是,新能源汽车核心部件电机的技术门槛较低,供应链体系也不像燃油车那么封闭,降低造车门槛的同时,也给中国创造了弯道超车的机会。

技术壁垒大大降低,不等于没有壁垒,而建立起自己的技术壁垒、品牌围墙,需要耗费大量的资金。

“没有200亿就不要造车”,蔚来CEO李斌曾如是表示;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则觉得“300亿不够花”;小米一开始便拿出了100亿。

夏木算了一笔账,生产整车得100亿元打底,包括建厂投入50至70亿元、研发投入20多亿元,而且这100亿元还不算自动驾驶的研发投入,可对比的是,2021年,百度在无人驾驶上的投入达到200亿元。

家电企业扎堆造车,“卖不动”恐是魔咒

家电企业也来扎堆造车,不停有消息传出,美的威灵三大汽车零部件产线量产,海尔切入汽车生态链,“格力钛”新能源车投入使用,创维汽车发售,海信旗下三电美国公司被传获得特斯拉电动压缩机项目5年供应大单……

家电行业资深分析师刘步尘认为,造车至少要准备300亿元,如果单就财力来衡量,目前能支撑这么大投入的家电企业,只有美的、格力、海尔三家,除了建设工厂外,还要搭建销售渠道、售后服务、产品推广等。

销售,或将成为家电企业转型最大阻碍。

格力是为数不多切入整车的家电企业,造车之路满是荆棘:银隆新能源屡屡爆雷,供应商讨债、子公司被封、公司前总裁及高管合计6人涉嫌侵占公司利益14亿元被刑拘,即便与所有人反目,董明珠仍要“举债投资”的银隆,最终被格力电器以18亿接盘。但是,改名为“格力钛”的银隆新能源客车根本卖不动,2021年总销量只有1813辆。造车,会不会像手机一样,再次成为董明珠“认真”的笑话?

确认,滴滴汽车由国机智骏代工,涨薪五成挖人

图源:格力钛新能源

“现在去特斯拉,基本只有平岗或平薪的待遇。”对夏木一样的传统车企中层员工来说,如果跳槽,去股权激励高的小米、滴滴等“新入侵者”或可以赌一把,排在第二梯队的是蔚小理等造车新势力,而家电这一传统制造业转型而来的门外汉,则不在考虑范畴中。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