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来十年,是半导体最好的十年

创业
2022
08/20
10:43
亚设网
分享

二十年前,中国曾出现一轮半导体投资热,但很快惨淡收场。

现在如轮回一般,无论是一级还是二级市场,半导体又成了投资行业的大热门,尤其与新能源车等行业叠加之后,爆发出巨大的能量。

今天的半导体会否如20年前一样,陷入低端无效竞争后泡沫很快破裂,还是会成为未来5年、甚至10年的投资主线?

在“第16届中国投资年会·年度峰会”上,普罗资本合伙人丁珉的主持下,华强创投管理合伙人黄胤、创维投资副总经理杨桓、合创资本管理合伙人钱强、力鼎资本执行合伙人张学军、元禾原点创始合伙人费建江、天堂硅谷高级合伙人周鑫等7位VC/PE行业的资深从业者,围绕半导体的未来展开了深入探讨。

以下是现场精彩探讨实录,由投中网整理:

丁珉:感谢投中网给我们机会,和大家一起讨论和分享半导体领域的投资。杭州确实很热,但是今天来的朋友和同事们更热情,希望下面的讨论能够和大家共同分享,也有共鸣,给大家带来收获。

我叫丁珉,普罗资本合伙人。普罗是一家做硬科技投资的管理机构,2012年成立至今十年,主要的方向是硬科技领域,这是LP的策略,也是团队的坚持,目前集中在半导体、新能源、汽车自动驾驶等领域,管理规模150亿左右。

接下来请在座的各位嘉宾先做一下自我介绍。

费建江:元禾原点两个关键词:早期和技术,具体分两个大的领域,硬科技、医疗。硬科技我们关注新技术,包括芯片,也有智能制造和无人驾驶等方面。医疗也是大的赛道,八年多的时间,我们投资了将近200多家公司,今天很高兴和大家交流。

黄胤:大家好,我是华强创投的黄胤。华强创投算是行业的新兵,是隶属于深圳的华强集团,立足于深圳华强北,这是深圳电子信息行业的风向标。华强集团成立于1979年,比深圳特区还早一年。但是创投是最近几年才刚刚开始做,我们主要依托于产业背景开展投资,兼具财务和产业投资属性,主投的方向是围绕泛半导体产业链开展的,从VC到PE,主要是以VC为主,谢谢!

钱强:大家下午好!我是合创资本的钱强。合创资本主要专注于从事初创期和早中期阶段的创新型企业投资,我们主要聚焦在四个方向:泛半导体、人工智能、软件和服务、医疗器械,其中半导体领域是我们主要的投资方向,接近50%的份额。

团队2010年开始从事投资行业,今年是第12个年头。目前累计投资超过100家的创新型企业,谢谢大家!

杨桓:大家下午好!我是创维投资的杨桓。创维投资是创维集团旗下专注于硬科技的CVC投资机构,我们依托集团核心在电子信息和新能源车领域的两大产业链,向上游投三个方向:核心元器件、材料和装备,管理规模50个亿,大约60%都是自有资金。管理12支基金,整体IRR接近50%,DPI 在1.5左右,也希望和大家有更多的合作。

张学军:大家好,我是力鼎资本的张学军,我们是一家老机构,15年历史,投资集成电路行业也是最近5年,感谢投中给的机会,能够和行业大咖沟通,谢谢大家!

周鑫:大家下午好!我是天堂硅谷的周鑫,我们总部就在杭州,欢迎大家来到美丽的杭州。天堂硅谷于2000年成立,迄今已有22年的时间,投资了超过210家企业,目前IPO上市46家,主要投资的领域是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医疗健康和大消费四个行业。

丁珉:感谢各位大佬的介绍,投中这次的安排很好,北京、上海、深圳各地的投资机构,包括本地的天堂硅谷都来参与。从投资人的类型上,有产业投资、有财务投资,而且都是非常资深背景的,比如元禾原点费总就是这个领域非常资深的投资人,希望后面我们做有效交流。

先提一下行业的状况,我自己是做产业出身的,回国是2015年,从半导体集成电路投资刚刚开始兴起到现在,我感觉没有经历太大的衰退,整体还是在增长,期间有一些波动,但最近不管是国内的半导体行业和投资领域一些最新事件,还是美国的芯片法案,后续都可能对投资有比较深远的影响。

下面先请大家讲讲投资的氛围或者是热度如何,是不是现在芯片投资的泡沫比较大,是不是往下有新的趋势。想听听各位的想法。

费建江:我是在座年纪最大的,经历的比较多,我们确实是在第一波2001、2002年就开始做半导体的投资,但是那一波的投资大概周期也就是5年左右时间,整个周期就过去了,刚才休息的时候我们还在聊,当时我们投的芯片项目后续没人跟进,然后自己拿钱再撑,撑到自己成了大股东,我也做了董事长。

等到这一波新的浪潮出来,新的人再把我们大股东的身份揭掉,所以我觉得这一波的浪潮比上一波强很多,规模大很多,其实也是发生了一些大背景的变化。

我自己观察这一波泡沫还是比较大的,核心角度是钱太多,整个估值就贵了。我觉得半导体投资接下来的热度不减,这么多的基金还是要投项目的,只不过估值是否还像以前一样高涨,还是要做修正的。

我们从去年开始对半导体的投资就比较控制了,因为去年我们观察到,整个半导体行业的项目,到了第三轮、第四轮估值吓人,但是因为市场是这样一个限制的情况,我们无法左右市场和控制市场。

简单的逻辑就是往更早期投,在泡沫没起来(前)投进去,所以去年我们给自己简单粗暴地定了一个规则,只投前两轮,过了两轮不投了,基本上还可以把估值控制住,就不参与到浪潮的泡沫里面去。

这是我们自己的一些观察,谢谢。

丁珉:钱总是从中兴通讯集团出来做投资的,中兴微电子和华为海思类似,是一家很有实力的半导体芯片企业,请钱总分享一下,关于产业投资热度的一些看法。

钱强:我是这样看的。首先,在座各位现在讨论的是一级市场的投资,它不应该受市场短期波动的影响,而对长期投资逻辑的判断出现变化,另外本身合创资本主要专注于初创期和早中期阶段的投资,从我们目前的具体工作来看,短期波动不太影响我们对市场创新技术投资的追求。

第二是整体来看,大的世界政治经济环境下,半导体成了地缘政治的武器。从国家层面来看的话,中国几年前就将半导体作为国家战略,目前整个市场需求还是比较大的,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全球最大的信息电子设备制造中心,地位举足轻重。

所以从市场的角度来看,我觉得长期需求没有问题。对中国这些创新企业来讲有很多机会,但是针对具体的(赛道),比如说消费电子领域,随着同质化低端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导致消费电子公司经营比较困难,发展速度不像以前那么快。

但现在各种各样创新的行业和技术出现,一些新的行业中国又成为全球领先的市场,包括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依然是强劲和旺盛的。

总体来说,我的看法是:

1、做一级市场的投资,投资逻辑不应该受短期市场波动的变化的影响。

2、因为中国市场需求不断增长,所以整个中国半导体市场投资的机会,以及未来的趋势我个人还是看好的。

丁珉:谢谢钱总。作为浙江本地的投资机构,天堂硅谷也一直是在投半导体,而且一级、二级市场都在做,现在整个半导体行业的投资,特别是中后期的投资,现在情况是怎样的?   

周鑫:虽然我进入行业时间只有十多年,但天堂硅谷是二十多年的投资机构。我们可以分享些天堂硅谷一些统一的认知。

先回答泡沫的问题,但凡一级市场为概念买单,泡沫就已经产生了。如果一家企业叫“芯片”公司,就有人愿意投,这就是泡沫了。当一个行业做了一两年时间的从业者,年薪突然两倍甚至更高往上涨,我相信泡沫就形成了气候,这是我们过去这些年形成的观察。

从中后期的角度,我们越来越谨慎,本身我们希望自己作为专业的机构,在熟悉的领域和场景中,能够尽量往前走,参与在我们看得懂领域的早期投资机会,但是同时我们也不放弃确定性大的中后期投资机会,去年我们投了两个独角兽估值的半导体行业公司,一个做12英寸的芯片,一个做显示芯片的。因为他们的大空间、低渗透率和行业地位。

毋庸置疑消费市场是在中国,整个制造平台的产能也已回归到中国,如果有这两个大前提,供应链一定有向本土进行转移的大趋势,如果我们算出这个空间,我觉得中后期还是应该去参与。

丁珉:提到估值问题,想请问几位投过芯片独角兽的投资人,钱总、费总两位谈谈独角兽发展情况如何,对未来发展前景有什么和以前的判断不一样?应该怎样做调整?

费建江:因为我们是专业投早期的,寒武纪我们也是天使轮投的。那个时候行业还未起来,但是半年的时间,行业一下子起来了,估值也就是40亿、80亿、120亿、240亿,然后IPO了,IPO后一度冲到1000亿。现在估值有大幅度的调整,250—300亿之间。

上了二级市场,这个市值就可以看到了。调整受二级市场局势的影响,和整个独角兽本身也有一定的关系。特别是二级市场以后,大家对于真正实现的商业价值,通过商业价值带来的收入和利润可能会比较看中。

过去一级市场在人工智能,或者是芯片领域独角兽的公司,由于市梦率和想象空间给予了大估值,但是到二级市场是要变现的,如果变现时不能交出足够优秀的业绩,支撑你过去在一级市场的估值,一定是会有调整。

二级市场的调整,会倒逼一级市场高估值独角兽的估值,现在一级市场的独角兽项目,可能会有一点难受。

丁珉:芯片企业还是要讲业绩,我想国内对于芯片市场的业绩,摸得最准的是深圳华强北,下面请黄总聊聊对芯片独角兽的看法。

黄胤:我们在管基金体量比较小,说实在话,独角兽企业一般都是Pass掉,因为我们在这个行业扎根时间长,也会观察,也会和他们有业务上的对接或合作。刚才费总所说很有道理,像寒武纪,二级市场业绩未兑现的话,其实估值是会回归理性的。

比如说另外一个独角兽企业——地平线,定位在汽车智能化,我觉得它算是兑现了,虽然还未上市。公司早期坚定绑定汽车客户,是国内最早获得认证和得到市场认可的,已合作10几家车企,前装定点超过40个项目,在L2市场很有竞争力。我们看到了这个趋势,所以它的估值和融资节奏都非常靓丽。

独角兽公司,早期的时候,投资机构看中的是赛道和故事,还有创始团队的光环,愿意给溢价。一级市场的投资就是早期估值卡在这里,只能不断往上走,但是二级市场是另外一回事。   

业绩方面我们也是很敏感,和许多国内设计类芯片公司也有业务上的合作。但是国内现在应用端,2/3都是涉及消费电子行业,消费电子行业正处于周期的低谷,二级市场也不太给力,传导下来业绩估值算是双杀。

应用于消费电子端的半导体创业公司很多同行可能不太看了,但是我从财务上考虑,前两年大规模缺货的情况下,如果你有足够的产能,那估值我愿意给高一点,当下去库存降价叠加下游消费电子不景气导致公司业绩不太好,但是我也愿意和你谈谈估值,只要估值预期和我匹配。

所以我觉得在行业低点的时候,也有一定的投资机会,可能要往长远一点看,如果产品可以的话,在新的应用端或行业周期起来的时候,你又刚好踩中点了,对于我们投资而言,也会有一个不错的回报。

丁珉:我想芯片也是一种产品,销售基本上是分两个大的方向。一个是大客户,第二个是渠道分销,华强北作为历史最悠久的分销商,“春江水暖鸭先知”,想请教黄总,从去年缺芯到现在为止,需求最强的领域是哪些?

黄胤:长石资本丁总的PPT也讲到了,新能源汽车、光伏和储能等低基数高增长的新增市场领域应用的芯片,具体的比如,宽禁带的、高阶的硅基功率器件、IGBT、模拟方面的高端的电源管理和信号链ADC芯片等,需求还是蛮旺盛的。

丁珉:创维集团也是位于深圳的芯片下游的大客户,创维在各个领域都在布局,也想请杨总分享一下,您看到的芯片领域强需求,或者是方向好的赛道有哪些?

杨桓:我们自己从用的角度来说,涉及的领域主要是在电子信息和新能源产业链,电子信息比如说家电,大家看到的电视、智能家居、音箱、ARVR等,冰箱洗衣机空调创维都有。消费电子领域,从财报上可以看到有一定库存压力,受客户砍单的压力,对上游供应链拿货我们也是在做一定控制,控制采购节奏和总量。

新能源产业我们有创维光伏,现在是分布式户用光伏的全国第二,向上游采购量非常大,黄总提的功率器件、光伏逆变器、电源管理类芯片都有大量采购需求,另外由于有新能源的整车创维汽车,现阶段向上游拿货和议价能力没有完全起来,整体来看车规的芯片我们是比较缺的,这和黄总刚才的看法有共识。

但因为我们擅长做大生产、大制造,本身就会经历周期,在泡沫下怎样做投资,每家机构选择和机构属性相匹配的策略就行了,我们还是选择投自己产业链非常有耦合度和契合度,能导入产业链和供应链的企业。

我们全球的销售额是500多亿,算上车的话是600多亿,采购量是大几百亿,这样用好自己的优势,无论是有没有泡沫,也能在周期里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获得自己想要的效益。

张学军:我认为泡沫不仅仅是在一级估值,我是觉得整个行业的成本巨贵,因为我们投的芯片公司有台湾省的技术人员,目前大陆技术骨干的薪资水平是台湾省的2—3倍,这是最近两三年的现状。

这意味着什么?国内芯片创业公司要做大芯片,必须有20亿以上的融资能力,如果只有几个亿你就很吃力,这对国内很多芯片公司是挑战,成本的降低就是门槛,很多有志于做高端卡脖子技术和产品的公司,未来两三年面临巨大的难题。

丁珉:说到芯片投资的热点,去年开始汽车领域的芯片稀缺,造成该领域产品的涨价,相关芯片公司也特别火热。

普罗之前也是一直关注这个赛道,去年出手了国内智能座舱领域的一家芯片公司,钱总之前也是进入了这个领域,想请您讲讲汽车领域缺芯是否存在?车规赛道有什么特点和亮点。

钱强:目前来看:一个是在需求端,随着汽车的智能化和新能源汽车比重逐步提高,汽车行业芯片的使用量上来了,原来有些芯片在一个车上用1、2颗,现在是4、8颗或者是十几颗。

第二是中国的汽车制造行业,逐步随着新能源汽车赛道起来,在全球占据了一定地位,之前无论是德、日系或美系汽车,中国芯片公司想要打入这些国际车企供应链的难度较大,因为他们有传统供应链形成的一套体系,另外汽车对芯片的要求比较高,因为是车规级的,对团队的技术研发能力和企业的整体实力要求更高。

从目前来看,叠加疫情影响,汽车芯片产能规划未能满足市场需求的增长,导致前段时间车用芯片相对紧缺,但改善应该也是比较快,从今年上半年尤其是下半年开始,国内的汽车交付量增长幅度比较大,本来这几个月是淡季,所以整个供应链在逐步改善中。

合创资本以前主要投资通信芯片和消费电子芯片,五六年前开始投汽车芯片,汽车芯片包括主芯片、定位惯导、视频传输等多个环节我们都做了布局,包括芯驰科技是2017年天使轮投的进去。作为早期投资机构,我们很少在企业成熟阶段再去投一家公司,主要是在企业初创期最需要资金的阶段,同时对投资而言也是未来收益潜能最大的阶段投进去。但是对我们已经投过的优秀企业,因为我们知根知底,即使后续轮次融资的估值已经较高了,我们也会选择做一些跟投。整体来看目前汽车行业芯片赛道还会持续保持热度。

丁珉:确实国内汽车产业规模在不断做大,国内电动车厂商的实力也是越来越强,想问创维投资的杨总,创维有什么样的布局看法。

杨桓:新能源车在我们的定义就是一移动的大家电,因为它的逻辑和我们做传统家电很像,因为都是To C的业务,都需要建立全球的销售体系,用的东西也是全球供应链集成的,无论是器件、材料还是用我们的装备等,所以我们做大生产、大制造的就把握产业规律迁移产业能力,但是做地产的就不一定干得出来,造房子和造车逻辑不一样。

第二个无论新能源车还是光伏,家庭储能以及绿色的家电是一套的,因为光伏实现了发电,然后供给家庭用电,然后有电视的用电和电动车的用电,通过家庭储能提升效率和调节整个成本,这就是我们现在响应双碳大计,在积极布局和行动的事情。

丁珉:干什么吆喝什么,华为造车就是“大手机”,创维造车就是“大家电”。

半导体产业是基础的产业,越来越变成国民经济生活非常基础的一个要素,用量也是越来越大,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半导体产业长期是不断发展的。

还是说车的芯片,“大家电”也好、“大手机”也好,一台车的芯片门类非常齐全,小到半导体分立器件,小规模的集成电路,再到电源管理芯片,再到非常大规模的SoC,再到现在非常热门的自动驾驶所需大算力的芯片。还是想请华强的黄总分析一下,车规芯片领域,国产供应商哪些方面强一些,哪些进步快一点?

黄胤:我们注意到造车新势力,包括一些大的整车厂,过去要“上车”,整个周期还是很长的,但近几年因为供应商缺货的原因,在不涉及安规的器件上,导入速度却比较快,这也给了很多创业公司机会。

丁珉:因为我原来也是做车规的,一般是5年一个周期导入一个产品,现在能够快到什么程度。

黄胤:具体的不好说,但属于眼见的加快,原来很多创业公司不愿意做汽车电子相关,导入周期太长,但这一拨却给了他们往汽车上靠的机会,哪怕是换赛道,创业公司还是相对容易的,部分优秀的国内公司实现了关键的替换,但更多的还是在不涉及到安全方面的芯片做尝试,比如车灯转向,或者是雨刮控制等。

丁珉:谢谢。从整个行业来看,想和各位嘉宾分享一下所谓泡沫的说法。现在有一些项目估值偏高,只要投芯片我想都能感受到,和5年前比,现在做芯片公司的成本翻了几倍,一个大学校招生当年可能一线城市二十万、三十万招到,现在起码是四、五十万起,硕士生六十万,博士生看什么行业,做AI、大芯片可能就是奔着一百万去了,整个的薪酬水平已经快速上升。

从投资的角度来说,中国之前也有过很多高科技、重资产和重投资的行业,比如光伏、锂电,其实和半导体相比较,最像的是汽车行业,它是产业链全球分布而且非常长,下游客户非常散的一个行业。

我们国家光伏曾经出现过周期,整个行业全部热起来,一个泡沫很多先驱倒下了,很多投资机构也倒下了,从大的方向上来看,芯片会不会有类似于光伏的风险?

前面的投资人讲过,这个行业需要积累,往后看三年也好、五年也好,产业投资人需要注意的点是什么?怎样设计对策?

费建江:个人觉得半导体上一个周期和光伏很像,15年前曾经也跌到了井底。我们2005年投的半导体公司,后面我们就成了大股东,我当了公司的董事长4年,然后这一波半导体起来,大的国家队来把我们解放了。

所以那一波我们经历过,到2010年,中国投半导体的机构几乎数不出来,除了华能国际还有我们,其他机构都不投半导体。

但是这一波因为行业局势发生了变化,那一波半导体都是以消费电子为主,而且都是同质和低级竞争,低价竞争很惨,我印象很深的是巨力,做随身听的MP3芯片的,所以那一波是因为整个下游应用不稳。

这一波是新能源车等摆在这儿,不会跌到上次的情况,但是会有起伏,不会经历光伏那种断崖式的状态。所以为什么这两年有这么多投资机构聚焦半导体,相信大家对未来的大势都有这样一个判断。

半导体投资占我们整个投资额的1/5,影响不是特别大,而且我们专注于早期投一些比较有突破性和前沿性的,所以未来3—5年,还是会坚持我们的策略,然后整个比例也是差不多的,不会有特别大的变化。

黄胤:上一周期的所谓“血本无归”,是因为芯片的整个生态环境和投资策略都不好,现在的话,基本上大家都认可一个观点,即国产替代是一个确定性事件,这点我深有体会,之前投的项目IPO敲钟,董事长热泪盈眶,他上台说出的第一句话就是“感谢特朗普”。

芯片本身是高投资,长周期,成功率低的高科技产业,之前创业公司克服困难将IC流片成功之后很可能没有下游客户愿意测试,而且很多大公司,过去导入新供应商,需要考察其财务、注册资本、现金流等情况,现在逐步放宽了相关限制,给了半导体创业公司更多机会,也给了我们做一级市场投资的机会,所以我觉得整体上来说,不会像上一波那样惨淡。

其实大家的接受心理变强了,都愿意试和用,部分国产芯片确实证明了能够替代相对应的海外大厂型号,而且国内的售后和价格往往更有优势,从供应链安全稳定的角度考虑,终端就会优先把你放在一供的位置,而不是二供或备选了。

从投资的角度,刚才我们说钱很多,大家都去投半导体了,所以内卷很严重,特别是不太专业的资金进来,也会把内卷加剧,但这一波的行情和二级市场的表现也是慢慢做市场修正。

周鑫:首先半导体行业因为增速很快,产业需求强烈,天然存在估值泡沫,但大家不用太担心,我觉得半导体行业会经历一个相当长的向上周期,这和十年前的光伏行业还是有区别的。过去光伏主要的客户是在欧洲,上游硅料、硅片在欧洲,电池片技术也不在中国,而现在为什么大家觉得光伏确定性强?是因为不仅国内市场机会大,而且上游的硅料到拉晶再到电池片等全产业链统统转移到了中国。

我们也觉得半导体未来十年存在大量机会,包括智能化新能源汽车、消费电子、自动化等领域。这几年,我们还是砸出来了一些成果的。从产业链的完备程度,中国大陆至少是在28nm以上的制程上游的完备性逐步提高。全球十大Foudry厂中国已有三席,代工产能全球占比已超过10%,市场又在我们手里,所以半导体行业四十年前从美国转移到日本,二三十年前再转移到韩国、中国台湾,现在客观规律也决定了向中国大陆的转移。据彭博社的统计,全球增长最快的二十家半导体公司,中国大陆占十九家。所以半导体行业还是很有机会的。我们需要把视野打开,中国千亿市值的半导体公司还寥寥无几,全球半导体市场占比还很低,十年后一定会有全球有巨大影响力的半导体公司产生于中国大陆。大家可以把空间打开。不要光想中国14亿人口,多少手机和多少乘用车,而是应该想象全球市场。所以半导体行业未来存在相当巨大的机会。

丁珉:时间原因,今天的论坛就到这里。我总结一句,半导体是长坡厚雪的赛道,需要产业和投资人长期努力,可能是3年、5年,也有可能是10年,但是回报一定是非常丰厚的。在座的投资人都经历了这样的投资,我相信未来十年,是半导体行业最好的十年,也是投资最好的十年。

谢谢大家!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