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加班、没有KPI,真“佛系青年”都去寺院打工了

创业
2022
08/21
10:41
亚设网
分享

本文来自合作媒体:开菠萝财经(ID:kaiboluocaijing),作者:苏琦。过一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女生慌慌的故事。她曾在某头部互联网公司担任内容策划,但因为“工作机械执行、没有成就感、工资不高、发展空间小”,选择裸辞去寺院做杂志编辑。“我卷过,如今我不想卷,因为我看不到我卷的目的是什么。”她称。

当然,除了将寺院当成现实生活的“避难所”,还有人去寺院是因为“佛缘”。

净毅以前在深圳做销售,卖电子产品的配件。四年前,他去成都旅游,到文殊院喝茶,当时就被寺院的氛围吸引了。他本身是爱茶之人,看到文殊院正好有一个“一年全脱产”的学茶计划,觉得这是冥冥中的机缘,便把工作辞了,来到成都学茶、扎根。

“当时,很多人包括父母都表示不理解我的决定,因为深圳的待遇也比成都好,我的工作处在上升期。但当时的我是想过来学习,顺便换一种生活方式。”净毅称。

学成一年后,刚好寺院给了他一份差事,他便留在了茶室,在师父的鼓励下,一边运营茶室一边结交五湖四海的茶友,不断磨练自己。

“这份工作工资待遇不高,只能维持基本生活,我把这份工作看成是一次修行。”净毅说,与之前的销售工作相比,自己似乎更适合做茶艺师。“因为我不太善于交流,销售工作做得很心累,现在煮茶喝茶,安安静静地,我做的很开心。”

同样被寺院氛围吸引的还有“留野锦里烧”,这是她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当时她在招聘网站上找工作,只看到要招聘摄影师,并不清楚是一份来自寺院的招聘,便想着试一试。

到了地方,她才发现是寺院。行政人员先让她填了一份表格,其中一项是宗教信仰,信佛者优先,没有宗教信仰也可以入职。等到主管看完她的作品,当场就敲定让她来上班。“这可能就是缘分吧,其实当时的我还是新手,是上班后才进步了很多。”

面试过后,她在寺院里溜达,立刻喜欢上了这里的氛围。“寺院里都是中式园林建筑,还有一条长满青苔的小道,有师兄穿着禅服坐在地上敲空灵鼓,我和其他游客一起驻足看了会儿,突然就特别喜欢这个地方。”她称。

七七进入寺院,则是因为“当时正经历人生的新阶段,‘佛祖’恰好出现了”。

七七之前在大城市的烘焙工作室工作,结婚之后在一家网店售卖烘焙原料。为了孩子上学,她回到小县城,并在老家买了房。当时在网站上看到寺院的招聘启示,“岗位急需用人”,通过电话面试后,她直接去上班了。

她把在寺院工作当作人生下一个阶段的开始,“环境不错、工资稳定,休班的时候还能照顾家人”。

治好了“精神内耗”,也难免有新的烦恼

在寺院环境的熏陶下,工作修行两不误,许多人工作一段时间后不知不觉发生了一些变化,也在一定程度上治好了自己的“精神内耗”。

七七在寺院工作了小半年后,感觉到自己没有以前那么急躁了,每天早上也会去殿里上个香,融入了寺院的生活节奏。“在别的地方工作,心里会有很多噪音杂音,但在寺院这种特定环境下,心慢慢安定下来,不再去计较一些琐事了,有什么心事也会在早上上香的时候,向‘佛祖’说一下。想通了,就感觉生活还挺满足的。”

净毅发现,最近很多客人会专门抽一天时间,来茶室“出世”。他非常享受专注做茶的过程,入坐前就会跟大家讲规则,喝茶过程中,尽量不要说话、不看手机,去品鉴感受这杯茶。“因为每个人的味蕾感知的滋味不同,不要受他人影响,等我们全部喝完后,再互相交流。”

“他们带着苦闷而来,想要寻求答案和寄托,浮世当中总是缺少一处能让人专注心神之地,而我想创造它。”这种时候,净毅会拿出“简简单单的一杯茶”。慰藉他人的过程,也治愈了净毅自己。

他的“精神内耗”被治好的另一方面原因在于,原本的工作环境中,周边的人都是卯着劲往前冲的,“如果你不冲,就会被看成是另类,还有被淘汰的风险”。现在的净毅更随心了。

“佛法是心法,修行先修心。”净毅的想法是,不管做什么选择,都要随心。“如果在寺院感觉到开心欢喜,就可以来,如果说你是被迫的或是看到别人说好,就不必要来。随着成长,每个人都需要弄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当然,世上本无完美,“精神内耗”被治好了,也会生出新的焦虑。

这两年,净毅一直在精进自己,比如去茶山学习从生产端到制作端到最后品鉴端的全过程。他有自己的打算,由于工资只够维持基本生活,他看到朋友喝茶、送礼的需求,在2020年成立了自己的品牌,做茶叶买手,并通过社交平台以茶会友。

“留野锦里烧”后来也因为现实的原因离开了寺院。虽然这份工作准时上下班,同事都很好相处,但她还是觉得“该离开了”,因为这份工作不太饱和、工资较低,“这种状态太像退休了,想出去看看更大的世界”。

后来她去了一家互联网公司做运营,老板提倡的狼性文化让她一时间无法适应。成都本就很少有晴天,每次出太阳的时候她就心痒痒,痛恨自己被困在一模一样的高楼和一模一样的格子间里,每当这时,她会十分怀念以前在寺院喝茶逗猫、拍照闲逛的日子。

她说,此前自己的同事基本都是因为信佛或者向往诗花瓷茶的环境而来,寺院里的工作更适合对传统文化和佛教文化感兴趣,更看重精神世界的满足而非追求世俗成功的人。

环境还在继续变化,对这些人来说,不管这份工作还会做多久,都是一份宝贵而独特的经历。在简单规律的工作生活中,他们治好了精神焦虑,同时也习得了一种思维习惯,那就是,凡事皆有因果,忙碌的工作生活中,也不要忘了建立自己内心的秩序,努力靠自己过上更自由、更随心的生活。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