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块小宇宙不仅是一个新消费品牌,更是一家食品科技公司。
当大多数咖啡创业者还在思考如何在咖啡的口味上创新时,有的人却早已把咖啡形态玩出了新花样。
与市场上常见的粉状或液体状便携式咖啡产品不同,一块小宇宙另辟蹊径,选择的是块状冻干咖啡的产品形式。
创始人林阳介绍道,一块小宇宙的咖啡块采用的是立体冻干技术,相比于研磨粉碎而成的咖啡粉,咖啡块的香气含量是咖啡粉的4倍以上;同时相比于3个月后就会明显发酸的常温咖啡液,咖啡块的风味更加稳定、感官货架期更长,最大限度地还原了门店现磨咖啡的口感。
今年1月,一块小宇宙正式面向市场推出两款产品,分别为76号可可风味和55号榛果风味,已在天猫、抖音、得物、小红书等多个平台上线;进驻抖音3个月后,就成为了抖音咖啡类目TOP 3的品牌,销售额突破百万元。线下也入驻了Ole’、711等精品商超、便利店,并在北京开设了一家线下体验店。
凭借其独特的咖啡块,今年7月5日,一块小宇宙获得了数千万元天使轮及天使+轮投资,投资方分别为红点中国和蓝驰创投。
其实“把咖啡做成块”的灵感,源于林阳长期以来的思考。
2012年林阳从伦敦艺术学院留学归来,一年后创立了线下精品咖啡连锁品牌CUP ONE。从2013年至今,林阳发现咖啡消费的趋势不再局限于单一空间,而是变得越来越便携化,尤其是2017年瑞幸咖啡的出现打破了星巴克的神话,让消费者更加关注咖啡本身的品质,而非其附带的空间体验。
当咖啡消费者变得更加理性、消费频次也越来越高时,如何才能让消费者更便捷地获得一杯高品质的咖啡呢?
林阳认为可以从萃取方式和冻干工艺两方面改进。市场上大多数便携咖啡采取的都是冷萃方式,此法需要将咖啡粉长时间浸泡在冷水中,缺点是如果品控做的不好,就会产生细菌、微生物滋生等问题;而冻干工艺则是先将咖啡萃取液进行冷冻干燥,再二次粉碎研磨成咖啡粉,但过程会散失许多咖啡原有的香气和风味。
针对这些市场痛点,林阳想到如果能把咖啡萃取液做成固体,也许就可以避免咖啡在二次粉碎中会香气散失。而固体咖啡在形态上也是对现有咖啡的一大颠覆,更有利于一个新品牌占领用户心智。
这个创业灵感,使得林阳与知名设计师广煜一拍即合。在研究了咖啡工业化的技术后,他们最终判断“把咖啡做成块”这件事情可行。
于是他们邀请冻干技术的前沿学者、北京林业大学的马超教授加入团队。但“把咖啡冻干成型并且保持不开裂、不炸开”对团队来说仍然是一个很大的难题,马超教授带领团队用了整整一年,才在实验室里研发出了一块冻干成型的咖啡块。
完成了实验室研发后,团队又在全国范围内寻找可以生产冻干咖啡块的工厂,但林阳发现大多数工厂对咖啡的特性并不了解,所以生产出来的冻干咖啡块品质也不够好。“所以我们又花了半年在实验室里建了一条中试生产线,来模拟规模化生产的可能性,在这之后我们才在天津自建立体冻干工厂来生产冻干咖啡块。”林阳表示道。
在一块小宇宙的供应链中,萃取端采用的是门店级意式浓缩咖啡液的加压热萃工艺,相比于冷萃,热萃能在短时间内获得更高浓度的咖啡萃取液。
而冻干端则采用了航空航天和生物医药冻干设备,每个咖啡块都要经过-80℃超低温锁鲜等30道工序、40级冻干精控程序,才能在医药级无菌环境中冻干而成。
因此林阳认为一块小宇宙不仅是一个新消费品牌,更是一家食品科技公司。
除了对供应链的革新之外,一块小宇宙还进一步在产品的形态和包装上做了创新。
比如一块小宇宙的咖啡块采用了不规则的固体形态,打破了既有的球型、方型等造型。林阳说:“我们通过对视觉的理解、分析和应用,做出了一个非常漂亮的不规则造型。这个造型是有识别性的,而且与一块小宇宙这个品牌是强绑定的。”
而在一块小宇宙的外包装上,“76”和“55”这样的阿拉伯数字几乎占据了整个封面。林阳认为阿拉伯数字是一种真正的世界性语言,而且数字非常容易被理解、接受和传播。“把数字放得很大确实存在一些‘视觉暴力’,但我们想要的就是当这个物品从眼前飘过时,消费者无法抗拒它。”林阳表示。
目前一块小宇宙规划了三条产品线路,一是咖啡系列、二是功能系列、三是风味系列。未来或将推出生可可咖啡、红曲咖啡、瓜拉那咖啡等植物基功能咖啡,以及天然桂花咖啡、玫瑰咖啡等植物基风味咖啡。
林阳在咖啡行业创业9年,愈加深刻地体会到:“咖啡不应该是一件沉重的事情。所以我们才取名叫一块小宇宙,就是希望能给人们带来一种轻松的体验。而我们的解决方案就是给用户提供一个高品质的便携咖啡基底,他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自由调配。”
本文为创业邦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创业邦将保留向其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如需转载或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