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天来临的时候,记得穿好棉袄。只是,大家的棉袄在哪里呢?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灵兽(ID:lingshouke),作者:十里,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最近几天,市场上阳光玫瑰的价格低得让人吃惊。
曾经300元一串的“水果刺客”,如今跌到10元每斤,让网友惊呼,冰箱里50块一斤的还没吃完,价格就降到10元了。
除了阳光玫瑰之外,今年夏天由于大量水果集中上市,供过于求,不少水果的价格走低。有数据显示,蜜瓜价走低4成,西瓜价低3成,巨峰葡萄降价超过16个百分点。
多位产地果农告诉《灵兽》,今年水果品种的市场行情普遍还是不太好,出货价格达到历史最低,但成本却居高不下,很多单品类水果价格甚至腰斩。
水果价格的大幅降低,并没有让消费者完成从“吃不起水果”到“实现水果自由”的跨度,反而不少商超采购人员表示,今年水果的销量不如往年,之前一批水果的周转天数是1到3天,现在可能卖到一周,产生大量滞销,不得不降价出售。
整个果蔬供应链是完整的闭环,销售终端销量不好,反向会影响产地农户的收入、出货量以及利润。
在果蔬、肉类等产品的零售价格被供求关系所影响,当商品供大于求时,价格就回落,而供小于求时,价格才会上升。
而每年夏季,大量的同类水果产品涌入市场,已经超过购买者的需求量,进而出现滞销现象,导致价格不断下降。但产地水果的产量并未减少,这样就造成水果积压,再加上更多品类、品种的水果到了丰收时节,这些因素都倒逼果蔬供应商用降低价格的方式来促进销售。
一位水蜜桃的供货商告诉《灵兽》,今年批发市场和商超渠道的价格都非常低,除了竞争之外,更主要的原因是消费者没有购买力,最后导致高档的水果,会出现滞销。
从宏观层面看,整个经济形势也已呈现出下滑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1-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46302亿元,同比下降0.2%。其中,除汽车以外的消费品零售额221332亿元,增长0.2%。
7月份的居民消费只增长2.7%,低于此前调查预测的5%,而且这还是购车补贴刺激车辆销售后的结果,除了车辆消费只增长1.9%。
消费力不够,主要原因还是消费者的口袋里没钱,这就倒逼消费观念变为“不是必需要买的东西尽量不买”,因此在提高生活质量品质风向标商品——高档水果上,势必都在减少花费,这让滞销的非刚需水果品类更加雪上加霜。
消费端出现滞销,同时,还要面对时而反复的疫情,不确定性增强。
一位西梅的供货商告诉《灵兽》,本来预测今年收入会不错,因为去年西梅卖的特别好,但新疆突然有疫情,很多线路已经封停,如果运输线路继续封停,那么今年到市场的西梅会非常少,传导到终端价格会很贵。
当下,正值很多水果大量采摘的季节,疫情突发对于果农来讲十分痛苦。因为采摘的时候需要大量的人工采摘,如果疫情严重,即便有钱都雇不到人工作,但水果不能一直挂在树上,需要及时处理。
这两年间,因为疫情导致的封路问题,让农民很难进行生产劳作,水果的种植和管理方面的劳动力匮乏延误了农时,直接影响到后期的水果品质和产量,再加上交通管制,农资物料运输并不及时,造成了一些地区“物资进不来,水果出不去”的两难局面。
长此以往,急需“回血”的果农和经销商争相压低价格,扩大销售。这种以价换量的方式,无法改变果农亏本的局面,再加水果滞销、旺季竞争等因素,让水果价格一降再降,却没有带来“喜人”的销量,消费者的需求依旧处于疲软。
“出货给商超的水果价格特别低,出货量也不如往年”。
上述水蜜桃供货商称,尤其是在湖南和湖北等省份内的三线城市,下滑非常厉害,北京和东北这样的北方市场比较稳定,但商超和电商还是主要的销售渠道,社区团购的增长则是最快的。
疫情之后,不少供货商都明显感觉到,水果销售大规模从线下转移到线上,各种社交平台、拼团甚至用高额、低频来吸引消费者,还有不少生鲜产品走进“网红”直播间以及产地直播间等方式,分流了不少实体水果的销售渠道。
一位香蕉的供货商向《灵兽》表示,社区团购呈现区域特性,即便同为一线城市,订单量都差距巨大。在北京市场社区团购订单量很差,但上海消费者甚至可以在社区团购平台购买高档的水果。
这可能是此前上海疫情,培育起来了社区团购的购物方式,上海居民对社区团购有较强的信任和依赖。
同时,这位供应商称,在社区团购平台做果蔬有很多技巧,最主要的是,只能走量,不能考虑每单利润的高低,至于大流通的商品每单的利润也就在5-8分钱左右。
比如,一份3-4根的香蕉,到达仓库后,首先需要进行适度的打包,包括人工和耗材,人工成本每人每天在150元,雇佣20人左右,分为5组进行流水线打包,打包的方式将气泡柱缠绕在香蕉外侧,防止运输过程中的碰撞,打包一份香蕉的成本在3毛钱,打包完成后履约到社区团购平台,再需要1毛钱,整个的交货成本高了5毛钱左右。
如果一份香蕉的原成本在2块钱,加上交货成本的5毛钱,最终定价也只能2.55元每份,在供应链上,利润只有5-8分钱,也只有控制在这个范围才有可能给社区团购平台供货,拥有供货价格优势,每天单量有近万单。
近些年,不仅各种品类的水果涌入市场,造成分流,为了抢占先机,水果商纷纷将水果降级,企业之间打价格战,但市面上的水果的出售价格也会反向作用到产地端,影响收购价格,对于果农来说,除了低价卖给收购商,也开启了向C端的零售之路。
上述水蜜桃的供货商告诉《灵兽》,接下来将生意重点从B端向C端转变,主要是今年6月尝试进入上海社区团购之后发现,订单量比较大,客单价也比出货给商超要高出一倍,同时,损耗自己也能控制。
还有不少果蔬农户尝试在网上通过直播的方式售卖,挽救时令水果,尽可能减少损失,多渠道出货。
只是,线上销售水果品类,对其冷链系统的依赖性也特别强,如果不降低水果的损耗率,线上很难成为水果销售的主要渠道,况且目前国内的冷链物流条件和成本,也很难满足需求。
近日,不少人的朋友圈被华为创始人任正非在内部论坛的发文刷屏,文中表示,未来十年全球都不太好过。所以他认为,华为应该改变思路和经营方针,从追求规模转向追求利润和现金流,保证度过未来三年。
此言一出,直接影响到了股市,更有网友评论:一家未上市的公司喊话努力活下去,4400多家上市公司集体活不下去了。
其实,喊出类似口号的,不止任正非一人。上周五,国美黄光裕发了一封内部信。国美也要蛰伏,也要把资源聚焦,活下去。而在此之前,美的集团董事长方洪波也曾经说过“未来三年,前所未有的寒冬。”
“活下来,有质量的活下来,边缘的业务,该关就关”也是上半年整个零售业的写照。
曾被资本青睐的某些前置仓和仓储店消失在对手的虎视眈眈下,大卖场继续无休止关停,社区团购的部分玩家消失。
而在近几日相继发布的财报预警中,“预亏”更是多数零售企业的主旋律。其中,人人乐亏损最为严重,预计净利润亏损2.2亿元-2.7亿元;北京京客隆则预计净利润亏损0.12-0.15亿元。
尽管,依旧将亏损“剑指”疫情反复的长期影响,消费者消费习惯发生的重大改变、消费力持续降低,再加上销售渠道多元化,大型连锁商超的分流严重等等因素,造成营收降低、毛利额下降,持续多个季度,似乎已无力回天。
商超的焦虑自然传导到上游,供货商清楚市场渠道千变万化,完全依赖传统渠道已经行不通。
“之前将渠道重点放在to b的供应链上,给全国的商超、连锁水果店供应产品,但今年发生巨大改变,开始尝试给to c端供应,预测明年依旧是这个趋势,为to c的供应链在出货上会增加一倍,这是出于出货量的保障。”上述水蜜桃供货商告诉《灵兽》。
同时他表示,现在的经济形势,已经不适合过多投入到高端水果产品中,未来将对产品作出调整。
而根据今年南方的气候问题,不少果蔬供货商也预测,从下半年甚至到春节,农产品和果蔬的价格都会走高,因为今年比较干旱,像玉米和水稻这样的农作物都会减产,相应的水果也会减产,从而增加种植成本,再加上高通胀、消费布阵,消费者信心指数会持续下行,或许消费力更差。
或许未来真如任正非所判断的那样,那么冬天来临的时候,记得穿好棉袄。
只是,大家的棉袄在哪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