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合作方:投中网(ID:China-Venture),作者:张雪,编辑:张丽娟。猎云网已获授权。
最近有朋友跟我说,数字孪生领域的投融资很热闹。听到这个消息,我有些恍惚,毕竟上次它出现在我的关注范围内,还是去年默默地作为元宇宙的配角,而上上次,还是三年前,智慧城市大火,巨头集体押注数字孪生。
短短几年,数字孪生已经经历了三次起起落落,从概念初期的质疑,到去年沾着元宇宙光翻红,再到如今成为资本的焦点。
什么是数字孪生?简单来讲,就是物理世界在虚拟世界的一一映射,这之中包含了两个要点,一必须是物理世界中存在的,二就是真实准确的映射。
漫威不止一次在电影中演示了这样一种场景:“钢铁侠”在实验室中通过增强现实对战衣进行解构、设计、升级等工作,完成一整套流程的虚拟仿真后再交付下游进行生产,既降低了试错的成本,又提升了工作效率。
说实话,因为懂得数字孪生背后的技术难度,对于创业公司做这个事情,我内心还是存疑的。于是,我去翻阅了最近获得融资的公司名单。
首先,上述的朋友没有骗我,仅从6月至今该领域就发生了6融资,总金额高达十几亿人民币。其中不乏真格基金、深创投、东方富海、前海母基金和SIG海纳亚洲这样的明星机构的加注。
其次,细看这些公司的成立时间也十分有趣,近两年成立的公司占比并不高,反而多数是有些历史的,比较头部的企业UINO优锘科技甚至已经成立了十年之久。
最后,不同于其他公司仍处在单纯的投入期,这些公司基本都有自己成熟的一套商业模式,并且做到了一定规模的营收。
不可否认,数字孪生今年还能受到资本关注,少不了元宇宙的助力。
此前,微软发布了元宇宙的技术栈,最下层是物理世界,最上层是HoloLens,中间层依次是IoT、数字孪生、Maps、Analytics、AI 、Platform。这之中数字孪生在该技术栈中的占比相当高,同时微软还将数字孪生表述为Foundation of the Metaverse。
也正是如此,在去年元宇宙风口大爆发时,数字孪生迎来了投融资的高峰期。据投中网不完全统计,去年数字孪生行业融资多达20多起,今年同样是延续了去年的态势,仅截止到8月份,已经发生了16起融资,按照这个趋势,今年数字孪生将迎来投融资数量与金额的最高点。
我复盘了该领域这几年的投融资情况,发现了几个有意思的现象。
第一,人人都说元宇宙是个筐,啥技术都能往里装,其实,数字孪生也是如此,通俗一点,它就是技术里的“百搭CP”。
具体地,“数字孪生”融合了人工智能、物联网、元宇宙、虚拟现实以及增强现实等技术,并希望创建出真实物体、系统或过程的数字模型。
所以我们可以看到,即便国内创投走过了人工智能、物联网、AR/VR的风口,借助元宇宙,数字孪生也能实现翻红。
毕竟,元宇宙的两个方向,一种是面向用户的消费级元宇宙,另一种是面向解决企业级元宇宙。
在UINO优锘科技数字孪生研究院院长刘钰胜看来,企业级元宇宙分成三层,最底层的是物理企业,中间的是基于物理实体的数字孪生企业,最上层是基于数字孪生的元宇宙企业。
此外,数字孪生技术的成熟度,也直接影响着元宇宙在在虚实映射与虚实交互上的完整性。
第二,到投资领域,公开资料记载的第一起数字孪生融资发生在2014年,当时刚刚成立的DataMesh作为一家专注于孪生+XR技术的厂商,获得了数百万人民币的天使轮融资。今年三月,其已经完成了上亿元B+轮融资。
而在DataMesh这五轮融资的名单中,我们看到了2016年参与A轮投资的IDG、2021年参与B轮融资的基石创投和联想创投。
除了DataMesh外,获得融资比较多的企业还有做VR数字孪生云服务的众趣科技,做数字孪生及元宇宙应用的五一视界51VR、踩准智慧城市风口的云天励飞、做中台起家的袋鼠云以及上文提到的UINO优锘科技。
机构方面,在元宇宙风起之前,像是深创投、高瓴创投、IDG、宽带资本CBC、明势资本等一线机构以及腾讯投资、百度风投和字节跳动等头部CVC已经完成了相关布局。
在2021年至今,新进场的机构玩家又多了红杉中国、真格基金和SIG海纳亚洲,值得一提的是,红杉中国与高瓴创投、Star VC一起投了光线云,这是红杉在该领域投出的第一家公司。
第三,虽然数字孪生领域的现在备受追捧,但与其他行业相比,这个行业的独角兽并不多。
从目前估值来看,估值最高的是云飞励天,估值120亿人民币,其次是最新估值30亿人民币UINO优锘科技,接着分别估值25亿人民币和15亿人民币的袋鼠云、众趣科技,以及另外两个估值超过10亿人民币的全应科技和五一视界。
需要指出的是,除了云飞励天和全应科技外,其余四家都是受到了元宇宙概念的影响。特别地,袋鼠云估值在去年五个月期间涨了7亿,更夸张地,众趣科技在短短四个月内,估值翻了三倍。
关于短时间内估值的暴涨,有投资人分析称,这是因为与ToC的元宇宙场景不同,ToB端的元宇宙,往往可以解决企业或政府的真实需求,其商业模式也更加清晰,当前仍有布局的时间和机会窗口。
拿钱需要靠风口,但挣钱就不一定了。
有碍于元宇宙落地的遥不可及,我们发现,上述这些高估值公司并不是单纯依靠元宇宙赚钱。
这似乎印证了之前一位投资人的说法,他告诉我,由于炒元宇宙相关概念的公司太多,所以在选择标的的时候,他会去寻找跟元宇宙强相关,并已经在其他领域能够落地实践的技术,如果这个技术当下能够为公司带来一定收入,是最好不过的。
再说回数字孪生,从落地场景来看,数字孪生主要有智慧城市、自动驾驶和工业互联网三个落地场景。可见,比起不知还有多久才能落地应用的,实体经济的数字化改造才是看得见的蓝海。
以最近刚宣布完成A+轮融资的飞渡科技为例,这是一家专注于数字孪生底层开发的公司,成立于2016年,从成立时间看,显然不是为了乘元宇宙的东风。但在其公布的最新战略方向中,却提到要发力构建元宇宙底层孪生平台。
业务随着大势而拓展与改变,是无可厚非的。不过,从主要业务来看,飞渡科技还是在智慧城市方面落地实践更多,比如目前已经积累数百个CIM(BIM、GIS)数字孪生落地项目,为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深圳等地提供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服务。
另一个佐证来自于飞渡科技的投资方,其本轮融资由深圳市数智八号投资。数智八号背后是深圳市国资委全资直管的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不难推断,未来其很大一部分市场还将是来自于智慧城市领域。
无独有偶,UINO优锘科技同样如此,作为一家成立了十年的创业公司,即便在元宇宙浪潮下,受到了更多关注,但归根结底,还是一家一站式数字孪生可视化管理平台。
他们将自己定位于元宇宙的内容创作平台,只是这个内容比较复杂,主要作用把元宇宙中的0和1这些抽象的信息转变成人类比较容易理解的三维图形。从主营业务看,收入更多的来自于能源、金融、电信、制造等实体经济领域。
当然,也有投资人表示,不靠元宇宙赚钱,也是数字孪生厂商的一个优点,这让他们少了关于炒概念的担忧。
如开头所说,对于创业企业做数字孪生,我是存疑的。这主要源自于三个方面,其一技术的复杂性,其二落地场景的高压性,不管是智慧城市、自动驾驶还是工业领域,都不能出丝毫的失误,其三,早期玩家的巨头化。
众所周知,元宇宙概念未火前,数字孪生技术就已应用至电力、水务、轨交、医疗、工厂等场景中,提供相应的现实解决方案。甚至早在2016-2018年期间,数字孪生连续三年被Gartner列为十大战略科技发展趋势。
回顾历史,在先后经历2017-2018年的概念培育期、2019年的技术方案架构期、2020年的应用场景试点期后,数字孪生城市迎来“整体性落地建设”探索期,是未来城市形态演变的重要方向。
于是在轰轰烈烈的智慧城市浪潮下,数字孪生的概念迅速成为了互联网巨头的关注焦点。
一时之间,百度、腾讯、阿里、京东、华为等纷纷提出了数字孪生城市的架构与方案。同时,北京、上海、浙江等省市相继推出了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相关政策或行动方案。
资本市场上,多家专注数字孪生技术的企业获得了大额融资,明星机构开始布局。二级市场上多支“数字孪生”概念股涨停。
再加上当时5G与万物互联概念的兴起,毫不夸张,当时的智慧城市的热度不亚于去年的元宇宙。
但风口就是如此,来得快也去得快。
好景不长,伴随着智慧城市热度的消散,被互联网巨头奉为圭臬的数字孪生技术也逐渐失去了曝光度。可喜的是,中国市场有其独有的特点,很多项目都是园区级乃至城市级的大项目,工程非常复杂,这种大规模的建设以及它的数字化应用给数字孪生技术提供了丰富的土壤。
而这些大厂虽然不再把数字孪生当做新技术推到台前,但也一直推进着其应用与发展,并成为了其他业务的支撑部分。
有趣的是,在元宇宙来临时,只有少数企业将数字孪生再次当做亮点。
也就是说,最先入局的互联网巨头不再是与初创企业争夺元宇宙与数字孪生市场的竞争者,那么,这个赛道也就迎来了重新排位的机会。
另一个不可忽略的事实是,据IDC数据,2020年全球数字孪生市场规模为52.2亿美元;预计 2025 年整体市场规模将达到 26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为 37.1%。在中国市场,2022 年,中国将有30%的城市开始使用数字孪生的数字空间规划工具。
如此一来,也难怪在元宇宙风起之后,多家投资机构开始补仓和布局,谁不愿意在一个不确定的经济社会中找一个确定的未来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