震惊!是什么让拖延症晚期的作者早上七点就爬起来写稿?
是一家光速出现、光速融资、光速关闭的创业公司:Kangaroo。关于这家公司的信息正一点点消失在互联网世界,不抓紧写可能就无迹可寻了。
粉丝经济+Web3,Kangaroo赢麻了
三百六十行里,要说谁的钱最好挣,用爱发电的粉丝和“人傻钱多”的“Web3韭菜”估计能排到前十名。Kangaroo就是这样一个结合了粉丝经济和Web3潮流的新型互动故事游戏平台。
互动故事是指观众在创作者设置的特定情节上做出选择,影响整个剧情走向的一种娱乐形式。
这种玩法在游戏圈早已屡见不鲜。从早年间的推理RPG游戏,到近些年现象级的《底特律变人》,本质上都属于此类。
2018年Netflix剧集《黑镜·潘达斯奈基》可能是首次让可互动、多结局的观影形式引发关注和讨论,此后市面上也出现了一批制作互动故事的生产力工具厂商,例如国内的Bilibili、海外的Interlude等,许多小说作者、视频作者、游戏作者都投身到互动故事这种新创作体裁中去。
Kangaroo的独特之处就在于叠加了粉丝和Web3两大buff。
在粉丝界(无论是二次元还是三次元,无论是明星还是网红),有一项充满生命力的活动:同人创作。
这个从ACG圈生长出来的概念,原意指爱好者们“自创、不受商业影响的自我创作”。具体来说,同人创作是指基于原作的人设、故事情节、世界观等基础设定所进行的二次创作,形式不限于小说、绘画、音乐、广播剧、影视剪辑、游戏等。
现在,同人文化已经扩散到更广义的爱好者圈子,你可以看到历史同人,甚至跨次元拉郎,例如大名鼎鼎的「林黛玉X伏地魔」。
对于粉丝来说,创作、传阅同人作品是表达爱意的一种方式,对于“正主”来说,也是体现人气和吸粉的手段。有的广告商甚至会把“是否有同人文”当做评判明星/网红火不火的标准之一。
但用爱发电的粉丝同人创作经常面临商业社会的重锤打击。
使用明星/网红的形象、作品IP、原作素材进行二次创作,都容易造成侵权。后果轻则删除下架,重则律师函警告,甚至还要赔钱。
Kangaroo给热爱同人文化的粉丝们提供了一个安全的乐园。平台签约了一批好莱坞艺人、TikTok网红,甚至还有NFT形象,用户可以使用Ta们的形象进行互动故事创作。当然,用户也可以在Kangaroo上捏自己的形象,与喜爱的明星网红在互动故事里邂逅,并把作品分享在站内,或者转发到TikTok等社交平台上。
如果仅仅是一个互动故事创作平台,Kangaroo不会得到那么多关注。接下来就不得不说到它与Web3的联系。
Kangaroo并非一个普通的社区,而是一个由平台、IP合作伙伴和粉丝共同构建的元宇宙。
元宇宙内置了一条“半成品故事线”,相当于这个宇宙的故事主线基础。IP合作伙伴使用自己和粉丝的虚拟形象一同演出,丰富情节内容,把故事讲下去。在Kangaroo里,粉丝不光可以追星,更有机会和爱豆同框共演一条视频、一个故事,用Kangaroo创始人的话说,“让粉丝们走进他们从未进入过的好莱坞”。
入驻Kangaroo的IP合作伙伴除了好莱坞演员Kiernan Shipka(也是Kangaroo的联合创始人之一),TikTok网红Bailey Spinn、Baby Ariel,明星主厨Flynn McGarry等,还包括TikTok上的虚拟形象Puff Puff、NFT项目Woodies。
由于公司短期内的目标仍以扩大用户体量为主,公开的商业模式信息很少。在仅有的一些媒体采访中,创始人表示未来会从购买皮肤、作品推广等站内交易中抽成,前期以美元为主,以后也会接受虚拟货币。
可惜,截止到2022年8月,Kangaroo的故事不得不告一段落了。
搞定好莱坞和硅谷,Kangaroo灿烂而短暂的一生
Kangaroo的创始人Katie Mishra在斯坦福大学就读期间萌生了创业想法,并完成了产品的beta版。在正式成立公司之前,她找到了两位伙伴:联合创始人Maria Zlatkova,曾任Instagram的软件工程师,参与了Stories功能的开发;另一位联合创始人Kiernan Shipka,出演过热门美剧《广告狂人》、《萨布丽娜的惊心冒险》,同时也是800万粉丝的Instagram博主。
三个人对Shipka的4000多名粉丝进行了调研,了解他们想在App中实现哪些功能。2020年,母公司Pili Studios成立。2021年4月,Kangaroo上线,同时宣布完成330万美元种子轮融资,领投方是Human Capital,其他投资方还包括Greylock Partners和Ambridge Capital,以及经纪公司CAA的创始人Michael Ovitz、A-grade Investments合伙人Abe Burns、职业扑克玩家Phil Hellmuth、娱乐业律师Kevin Yorn等个人投资者。
在融资新闻中,创始人Mishra表示,这笔融资将用于扩大团队和签约更多IP,同时预告了将有更多官宣的合作伙伴。
然而仅仅4个月后,Mishra就宣布关闭公司。目前尚不清楚Kangaroo以后是否还会重新上线,Mishra本人没有回应外界的询问。
不仅如此,有关Kangaroo的信息也以极快的速度消失在互联网上:官网在眨眼之间关闭(上一秒笔者还在研究,下一秒网站404了);Instagram、TikTok、Discord等社交平台已经查无此号,仅剩的Twitter和LinkedIn最后更新停留在2022年6月;产品在iOS和安卓商店也已下架。
从只言片语中推测,公司关闭的原因是业务不够聚焦导致难以为继。
Mishra在8月17日发布的LinkedIn动态中谈到,三位创始人的终极愿景是“将互动媒体民主化”,为此她们拉合作伙伴、多平台上架、甚至尝试人格化AI技术。创始团队认为,撒网式出招总有一招命中,但残酷的现实是,初创公司如果没有一个拳头产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四面出击将会大概率失败。
Fail fast, fail better?
几年前,在创业的“大跃进”时代,有一种广为流传的说法:“fail fast, fail better”,说的是创业者要快速试错,每次失败都意味着下一次能做得更好。尤其是处于创业早期阶段的公司,死亡率一直相当高,很多创始人就这样一次次磨练成了连续创业者。
Crunchbase数据显示,截至8月15日,已经有232家创业公司倒在了2022年,其中种子轮、Pre种子轮、A轮、天使轮和B轮公司死亡率最高。
翻看这份死亡名单,像Kangaroo这样生死时速的企业不少:Nudj Health,2021年成立,2022年4月宣布完成1000万美元A轮融资;Inveztor,2020年成立,2022年5月宣布完成130万英镑Pre种子轮融资;Genity,2018年成立,2021年2月完成625万美元种子轮融资……
它们失败的原因大多也和Kangaroo类似:没有找到合适的商业模式,投资人输血的速度赶不上公司流血的速度。这一点在如今大环境低迷的背景下尤其致命。
YC 2021年校友企业NFT软件平台Mythia同样倒在入不敷出的2022年,它的创始人在博客文章里真诚地剖析了公司成本。按他的计算,为了平衡收支,公司每月应该收入4万美元,而由于商业模式不合理,实际的月收入是0美元。
早在2016年,a16z合伙人Marc Andreessen就表达过,快速试错仅仅适用于日常战术,而战略和目标层面的快速试错则是灾难性的。哪怕是在创业初期,创业者就应该做两方面的准备:想清楚长期目标并坚持贯彻,灵活调整短期策略。换句话说,绝不能用战术上的勤奋掩盖战略上的懒惰。
回到Kangaroo的故事。三位创始人暂时告别了短暂的创业生涯,Mishra仍在思考职业方向,Zlatkova继续完成MBA学业,Shipka还是演员和网红博主。或许未来的某天,我们还能在创业圈看到她们的身影。
PS. 同样叫Kangaroo,同名不同命,可见公司好好起名字是很重要的。
PPS. 由于Kangaroo的公开报道真的很少,用各种关键词都很难搜到它的消息。于是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被迫看了很多袋鼠的可爱/搞笑视频,算是在这个悲伤故事中获得了一些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