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CVC似乎正在从内部战投部门向独立运营的风投基金靠拢,开启了自主募资、投资的“独立时代”。只是在“断奶”的过程中,还有更严峻的考验等待他们。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全天候科技(ID:iawtmt),作者:胡描,编辑:罗丽娟,创业邦经授权转载,头图来自摄图网。
起步晚而快速成长的中国CVC(企业战投)进入到了深水区。
在过去一年中,引领了国内过去十年CVC投资浪潮的互联网公司战投,迎来了调整和洗牌。
“过去互联网的流量可以改造很多C端的生活场景,以流量为优势变成很多生意的入口。(大厂)希望把流量重复利用,所以去并购很多其他领域的公司、项目,进而快速进入这个领域。”深创投创新投资研究院研究员林玮告诉全天候科技,他认为,“这种竞争并不公平。”
随着反垄断政策的逐步落地,互联网大厂的战投部门纷纷传出紧缩、解散等消息。
在今年年初,字节跳动被曝出战略投资部解散,涉及员工约百人。字节跳动对此回应称:公司年初对业务进行盘点和分析,决定加强业务聚焦,减小协同性低的投资,将战略投资部员工分散到各个业务条线中,加强战略研究职能与业务的配合。相关业务和团队还在进行规划讨论。
近期以来,更多在资本市场上活跃的产业资本已经以新身份出现。它们多数在中基协备案GP身份,有资格以独立身份对外募资,而不再仅仅使用自有资金。
在去年,娃哈哈、农夫山泉等相继完成了私募基金管理人备案登记。在今年7月,疑似与字节跳动关联的锦秋基金也完成备案,并已经在东南亚市场上搅动风云。
他们正在成为新一轮中国CVC投资的领军者,脱胎于大企业集团,并向独立运营的专业化风投基金靠拢。
只是当这类风投基金走向独立的“募投管退”时,市场对它们的考验才真正来临。
在过去几年,“财大气粗”的地产CVC在市场上展现出了举足轻重的力量。
据了解,碧桂园创投从碧桂园集团的创投部门孵化而来。在2018年,碧桂园集团提出了转型高科技综合性企业,碧桂园创投便随之成立。其投资方向简单而言为:科技、消费、大健康,以及地产产业链。
碧桂园创投2022年截至4月13日前投资情况一览 图片由碧桂园创投提供
在3年的投资摸索之中,碧桂园创投的投资标的不乏跨界项目,如商业航天项目蓝箭航天、紫光展锐、盛合晶微、万华禾香、蜂巢能源等都是其“狩猎”成功的项目。还包括新消费项目,如遇见小面、文和友。
背靠龙湖地产的“龙湖资本”也在消费项目上大放异彩,投资了完美日记、元气森林、叮咚买菜、和府捞面、蜀海供应链、极兔物流、海马体、高仙机器人等一系列项目。
当地产主业的增长遭遇天花板,多元化转型已经成为了许多地产企业近年来业务重心。而以CVC的形式来增加业务的宽度,对企业而言是最容易的方式。在这个过程中,成立独立的私募基金也显得十分重要。
在CVC机构工作的投资人陈兮兮向全天候科技解释:“对于一些上市公司而言,兼并购一些产业相关的资产,需要体现在财务报表里,这类投资适合以企业为主体来做投资行为。”
而对于一些与主营业务无关,具有前瞻性的项目,它在未来可能会体现出很大的价值,但短期内与企业业务没有太大的关联性。且这类项目大多是早期阶段,亏损的可能性也较高。通常而言,对上市公司而言并不愿意纳入到财务数据之中。在这种情况下,以一个基金为主体去投资,对母公司的风险更小。
同时,跨界投资项目,尤其是一些处在风口上的项目,需要决策层有快速的应对能力。而大集团复杂的组织框架在其中往往成为了阻碍。
一位财务投资人介绍,企业内部的战投在选择项目时,往往涉及到多个部门的协同,做投资决策的往往是董事会、股东,或者创始人、董事长,在流程上更为复杂。而且决策曾对投资的认知也将影响投资的决策。
“独立运营的CVC基金也会有一套投委会的标准流程来决定投资行为,投资效率可能会更高。”上述投资人表示。
相关调研数据亦显示,大部分CVC投资人希望获得更多自主权,以促进完成更快速、更灵活和更高效的投资流程。
不仅是决策的自主权,独立资金投资某些标的也更加方便。
陈兮兮告诉全天候科技,一些产业链上的公司并不愿意接受企业战略投资部门的入股,因为这往往涉及到“站队”和“排他性”。对许多处在快速成长的公司而言,过早“站队”或将局限其发展天花板。而这类公司对企业战投有可能存在的收购、并购行为也十分警惕。
“而以独立的基金为主体进行投资,毕竟隔了一层,(被投企业)的忌惮可能会减轻一些。”林玮认为。且这类基金在市场化过程中也会增加其他LP,决策体系中会有相应的制衡体制,一家独大的可能性相对较弱。
但对巨头而言,成立体外的CVC基金,更关键的原因或许在于反垄断政策。
在过去,许多互联网企业布局风险投资业务时,利用自己的流量优势,赋能被投项目。
林玮认为:“流量优势其实是不公平的,会把被投项目的获客成本直接降低,是一种关联交易。这也会把相近的某些领域,甚至是跨界的其他领域的中小企业的竞争优势搞没了,然后整个竞争格局可能就会变得在互联网巨头底下成长了。”
在如今,越来越完善的反垄断制度,已经不再允许这类资本野蛮生长。
即便是CVC独立在一级市场上驰骋,其仍具有许多财务投资机构不具备的优势。
在“募投管退”整个过程,CVC起点的“募资”环节已经由母公司背书。这是市场化风投基金很难比拟的优势。
且在市场波动时期,作为“行业人士”的CVC也有相应优势。“CVC的基础是产业,他们的信息更多,更容易做风控,拨开市场波动的重重迷雾。”陈兮兮说。
这或许也是近年来CVC表现整体活跃的原因。此外,有部分企业为了提高存活概率,也更倾向于拿CVC的钱。“他们会觉得拿我们的钱是有附加值的。”陈兮兮说。
以遇见小面为例,其创始人宋奇曾在告诉全天候科技,接受碧桂园创投的一个原因便在于,碧桂园物业能够为其拓店提供许多产业上的价值。
甚至于,行业中也流传着一种说法,一个项目有产业投资人参与进去时,财务投资人也更愿意跟投。
不过,大部分的CVC与财务投资机构在项目的价值判断上有所不同。
一位财务投资人表示:“我们看重的是业绩增长,后续融资带来的账面回报;他们更看重能够为(母公司)主营业务带来多少的能力补充和赋能。”
但一个问题也在出现。“他们为了产业协同的目的,甚至可以不计成本。”上述财务投资人告诉全天候科技:“我们需要去计算MOIC,但它可以不算,也会导致一些项目估值飙升。”
据一位投资人透露,他在竞标项目时曾遇到了某地产CVC,原本已经谈得差不多的项目,估值在对方的加价之下一下子翻了一倍,最终项目并未拿下。
而这也在考验CVC基金的绩效机制。一方面,产业投资在财务回报上或许并不明显,但对母公司的战略价值或许更高于财务回报。也有观点认为,在这种情况下,将投资人的绩效与财务成果挂钩可能并不合理。
独立性强的CVC基金在投资上还会存在与母公司未达成沟通的问题。
例如投了许多早期项目,但到最后投完才发现跟自己内部的业务是有竞争的。对他们来说不可能去孵化这样的新项目,机构与被投企业之间也会发生冲突。
受访的行业人士均认为,CVC基金转型成市场化财务投资基金的标志便是“开启市场化募资”。
在中国VC 1.0时代,达晨资本是国内最早的一批带有CVC属性的基金。
即便背靠湖南广电传媒,达晨资本在向市场化募资的过程中,也经历了十分艰难的过程。
达晨合伙人邵红霞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在三个月的募资期间,团队走了三四十个地方,见了无数个人LP,她几乎每天至少得讲上一场,“见1个人也讲,见10个人也讲”。
幸运的是最终的成绩较为成功——达晨首支市场化募集的基金,从计划初的3亿人民币,最终以4.63亿的规模收关。
这份不错的投资成绩单,也得益于当时时代背景下的“全民PE潮”。
在当前,许多投资机构人士透露,向民间资本募资正在变得越来越困难,许多基金出现了部分LP无法出资的情况。有一线募资从业者透露向媒体,“目前民营LP和高净值个人出资受到影响最大,中断或终止出资的概率越来越高。”
不仅如此,在2015年前后完成募资的基金,在过去两三年中集体到期。不少LP发现,写在账面上的IRR(内部收益率)并没有最终兑现成为实际的收益。
这也使得民间LP正在变得更加谨慎,一大批业绩不佳,资金管理规模小的基金管理人也将面临生存难题。
清科研究中心报告显示,在2022上半年,募资市场活跃度呈现走低趋势,新募基金数量2701支,同比下滑7.2%;披露募集金额7724.55亿元,同比下降10.3%。
图片来自:清科研究中心报告
在这个过程中,新一代CVC基金想要说服民间LP,实际上已经进入到了“地狱难度”。
说服民间LP的前提,是交出机构在过去投资的成绩单。一方面,新一代CVC基金的成立时间尚短,还未到出成绩的时候;另一方面,由于许多产业投资的周期较财务投资周期更长,也使得LP做决策的时期还未到来,甚至遥遥无期。
有财务投资人提到,例如航天项目,存续周期很长的美元基金可以投入,但CVC用自有资金去冒险,属于为情怀买单,风险太大。
在没有投资回报的基础上,很难吸引新的LP加入。
并且,母公司的成色也在影响着LP的抉择。行业普遍认为,LP往往更愿意与宁德时代、华为,亦或是互联网资本背景的CVC基金合作,而对传统企业下的CVC更加谨慎。
对后者而言,如何摆脱出身标签,也是其需要说服LP的难题。
站在行业的分水岭上,CVC的“断奶” 遭遇上了募资环境更为严峻的降温期。真正能够翻过这座大山的CVC基金在行业中可能屈指可数。
但,这仍然是一场不得不面对的大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