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的味蕾上,沾满了山东的味道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读城记工作室(ID:DUCHENGJIPLUS),作者:王晨婷,编辑:梁励,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一百元,在山东能买到多少海鲜?
凌晨6点,开海首日的码头集市,已经挤满了提桶而来抢第一口鲜的食客。但他们却未必都能赶得上趟,有的海货早已被整箱预订,散货也是一靠岸就被抢购一空。
一长条鲅鱼只要12元,新鲜刀鱼3块5一斤,20元买足一整袋的鹰爪虾,再来几只8块一斤的毛蛤做成刺身,18一斤的虾虎还能送一只海星。
对沿海山东人来说,开渔好比过年。从下船到上桌,超过10个小时的都不算鲜。
△ 社交网络上,网友们分享山东开海之后的盛况。(图源:网络截图)
每到休渔期结束的9月,沿海的山东、福建、浙江等省都有千帆竞出,但要看量,还得数山东。
坐拥全国1/6海岸线,海域面积超过陆地面积,无论是海产品产量还是产值等主要统计指标,山东都连续20余年位居全国首位。
2021年,山东海鲜产量超过700万吨,相当于为全国送来人均10斤的海鲜。
海鲜已经浸润到山东人生活的每个角落。
从早餐开始,海带馅包子就带来清晨的第一缕鲜。中午一碗杂鲜小面,一勺捞起海瓜子、扇贝,要想豪华版,大虾鲍鱼也算不上难得。晚上的夜排档吹来略咸的海风,炭架上的生蚝正嘟嘟冒汁,裹着蒜香直往鼻子里钻。
“来山东,喝啤酒吃蛤蜊。”在山东,这是没有人能逃过的“痛风套餐”。
相比全国沿海他省,山东的海鲜,更讲究“肉厚”。海参、鲍鱼、鲅鱼、鲆鱼、鱿鱼,山东特有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这份独特——山东半岛的狭长地形隔开了渤海和黄海,不同盐度的海水在此交汇,加之黄河、辽河等带来了大量泥沙,山东沿海的生物“吃喝不愁”,鲜美更甚。
打开山东海鲜分布地图,“大拇指”尖尖上的威海首屈一指。
2021年,威海水产品产量307.1万吨,人均超过1吨,占全省31.8%,居全国地级市首位,而这与当地优越的地理环境密切相关。
威海沿海岩礁众多,海藻茂密,海底腐植碎屑丰富,尤善贝类生长。所产海参个体肥大,突棘粗大,肉质肥厚,鲜嫩可口;另一当地特产荣成海胆亦远近闻名,油炸海胆外酥内绵。
烟台鲍鱼素称“海味之冠”,清而味浓,烧菜、调汤,妙味无穷;长岛扇贝则是国内最早养殖的扇贝品种,当地甚至特别设置了扇贝节。
青岛以鲜鱼突围,鲳鱼肉厚味美,是家庭餐桌上离不开的鲜味;“海蜇第一村”黄山铺平刚捞上岸的海蜇,清甜脆爽,鲜美弹牙。
凭借极鲜的水产,山东缔造了传统四大菜系中唯一的自发型菜系——鲁菜。
唐朝临淄人段成式在《酉阳杂俎》中记载了当年鲁菜的烹调水平之高:“无物不堪食,唯在火候,善均五味。”
鲁菜师傅对海珍品和小海味的烹制堪称一绝。山东的海产品,不论参、翅、燕、贝,还是鳞、蚧、虾、蟹,经当地厨师的妙手烹制,都可成为精鲜味美之佳肴。
酥脆鲜香的干炸小黄鱼,略蘸椒盐,唇齿留香;油焖大虾甜咸相辅,肉厚味醇;当家主菜葱烧海参卤汁红亮,软糯多汁,鲜咸的海参与翠甜的章丘大葱交相辉映。
即便是作为主菜的鲅鱼饺子,也内有乾坤:些许韭菜勾出鲅鱼之鲜,经过大力搅拌的馅料肉质弹嫩,呼噜扫下,酣畅淋漓。
清朝年间,各类海鲜饺子店铺遍及胶东半岛,直达北京城。
山东稳居“海鲜第一大省”的秘诀,除了漫长曲折的海岸线加持,还有对于海水养殖的超前探索。
野生捕捞,虽听来鲜活生猛,但要让更多海鲜能被搬上餐桌,还得靠养殖技术的更进。
上世纪六十年代起,山东就引领了藻类、虾类、贝类、鱼类、海珍品等五次海水养殖的浪潮。
根据前瞻经济学人报告,从山东水产养殖面积构成来看,目前当属贝类养殖面积最大,占总面积的62.8%。而贝类海水养殖的产量,也占到了总产量的近八成。
贝类之中,乳山牡蛎当属“顶流”。个大肥美,乳山牡蛎的肥满度超过普通牡蛎5-8个百分点。一刀撬开后轻轻嘬食,爽嫩鲜甜,“海洋牛奶”名不虚传。
位于北纬37°的山东半岛黄金南海岸,乳山是世界顶级牡蛎产区之一。
这里关于牡蛎的养殖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从默默无闻的海产土货到名声鹊起的生鲜“白富美”,离不开养殖技术的更迭。
相比传统的春播秋收滩涂养殖模式,乳山牡蛎在“技术升级”后采用秋播春收的筏式转场育肥模式,不仅使牡蛎更为肥美,还能为海区争取4个月的空闲休整期。
随着乳山牡蛎产业规模逐年做大,截至2021年,乳山牡蛎养殖海域面积60万亩,养殖产量50万吨,养殖产值50亿元,居全国县级单位首位。
不只滩涂边的牡蛎,在黄渤海深处,也出现了山东“赛博种海鲜”的故事。
6月7日,青岛国家深远海绿色养殖试验区,养殖工船驶向“深蓝1号”,准备进行收鱼作业。
这里距离黄海岸120多海里。几根巨大的黄色铁柱织起直径60米的巨网,这个能够养殖水体5万立方米的海上“巨无霸”,是中国首座自主研制的全潜式深海智能渔业养殖装备。
今年6月,“深蓝1号”收获了全国首批深远海大西洋鲑,这也是全球首次低纬度养殖大西洋鲑获得丰收。
长久以来,三文鱼养殖一直是中国水产养殖业的短板所在。苦于缺乏合适的天然养殖环境,三文鱼消费市场被挪威、智利等国垄断,也使三文鱼价格始终高昂。
但科学家们将目光瞄准了距日照东岸130海里、海平面20米以下的黄海冷水团,并在此首次丰收低纬度养殖的虹鳟及大西洋鲑。
虽然距离真正走上居民餐桌还有一定的距离,但“山东三文鱼”或许未来可期。
山东海洋资源的丰富程度在全国数一数二。
根据山东首次发布的《2021年山东省海洋经济发展报告》,2021年,山东全省海洋生产总值14942.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18.0%,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对全省经济和全国海洋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19.7%和18.7%。
不过,对于山东来说,“海上山东”的宏伟战略也面临挑战。
仅以海洋渔业资源论,山东曾经近海渔业捕捞资源丰富。上世纪70年代,山东近海渔业资源种类有400余种。
然而,由于长期以来的过度捕捞,近海渔业资源已经严重衰退,到2010年前后仅余110余种,下降了72.5%,多数经济鱼类资源已难以形成鱼汛。
根据当地新闻报道,2010年前后,岛城近海从事捕捞的5000多艘小木船举步维艰。对比上世纪70年代一天能捕2000余斤虾的“战绩”,当时却只能捕200斤。
“捕鱼像在海里找大熊猫”,运气不好的话,渔民们连油钱都挣不回来。
在2014年召开的山东省十二届人大常委会第十次会议上,山东近海水域被形容为“荒漠化”。除了过度捕捞,入海排污口中排放超标、陆地污染物大量入海,使局部海域环境不堪重负也是重要原因。
这也是山东努力探索远海捕捞和养殖技术的原因所在。除此之外,近海问题的改善也被山东提上了日程。其中,伏季休渔是最为重要的解决方式。
目前,山东作业渔船休渔时间为每年的5月1日12时至9月1日12时;小型张网渔船休渔时间为5月1日12时至8月20日12时。
从一项补贴上,也能看到当地管理思维发生的变化——实行了15年的渔船燃油补贴于今年起提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是“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
根据官方文件,“海洋渔业资源养护补贴”分为“海洋伏季休渔补贴”和“负责任捕捞补贴”,所鼓励的方向也是尽可能地保护近海渔业资源。
最严格的渔业资源管控措施下,养护效果渐显。今年山东农业农村厅数据显示,8月份山东近海现存资源量同比增加约50%,可捕量增加约90%。口虾蛄、三疣梭子蟹、带鱼、蓝点马鲛等重要经济种类现存资源量同比增加30%以上。
从9月1日开捕后的生产监测情况看,部分种类如大规格蓝点马鲛、太平洋褶柔鱼、海蜇等资源在局部海域旺发。
△ 山东渔民老海在网上分享开海首网(图源:视频网站截图)
撒下开海第一网。9月1日,已经退休的渔民老海又随着渔船出海了,满满两箱的大安康鱼、140余斤的长脖鱼、50多斤的“大金条子”鳝鱼,肥满肉厚的大鲶鱼······伏休养护后,出海方能鱼虾满仓。今年的首网收获足够喜人。
从竭泽而渔到休渔放流,“海鲜第一大省”不再只着眼于眼前的数量,当地渔民也开始养这片海。
本文(含图片)为合作媒体授权创业邦转载,不代表创业邦立场,转载请联系原作者。如有任何疑问,请联系editor@cyzon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