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美国商务部产业安全局宣布了新一轮针对中国的出口管制新规。新规之下,除非得到特别许可证,企业将不可以向中国供应先进的计算机芯片、芯片制造设备和其他产品。
受到管制新规影响,中美两国半导体芯片产业概念股随机发生大幅波动。不同于二级市场的迅速反应,半导体产业链在国内一级市场的投资氛围,仍在缓慢发酵之中。
好项目靠抢,估值泡沫仍存
即使有多重利空因素叠加,行业的持续波动却让“国产替代”成为了毫无疑问的发展路径。平安证券表示,半导体行业周期虽向下,但美国对中国半导体产业制裁的升级,将推动半导体上游设备、制造、材料、EDA等环节加速国产替代进程,各细分赛道龙头企业发展更具确定性。
创投日报记者了解到,某半导体龙头上市公司战略投资部投资人,为投资一新材料项目,前往该项目办公室蹲守三天,才最终获得投资机会。
业内人士向创投日报透露,该笔投资为高校科技转化项目。该种新材料产品长期以来严重依赖海外进口,目前技术已在高校内部孵化成熟,获得资金后即可投入量产。他同时表示,目前各行各业的国产替代方案,尤其是跨行业替代方案,获得了来自资本和行业的很多关注。以往国内供应商往大厂送样比较难,龙头企业更偏好采用海外产品及方案,现在越来越多的企业愿意给国内供应商机会。
洛克资本副总裁史松坡对创投日报记者指出,大家公认技术好、团队优、财务表现出色、公司规范、能发展成细分龙头或者潜在龙头的半导体项目,一般机构都愿意投,会出现投资人扎堆,甚至机构为了争抢份额堵门的现象。
不过,他也提醒到,“好项目都是投资机构挤着进,但这个现象还是少数。大部分的新材料项目还是比较正常的,也没那么热。最近在帮一个还不错的新材料做融资,热度也一般。他同时表示,“半导体在前段时间热度一般,因为过去几年热过头了,估值也比较高,有些泡沫”。
对美国新一轮芯片政策落地后国内投资风向会否发生变化,该投资人认为,“中国半导体设计、硅片制造、组装、封装测试的芯片产业链已经形成,各个环节已经有细分龙头,不会像几年前那样充满无限可能性,但设备、材料等仍比较薄弱的环节,还存在机会”。
国资LP、产业LP崛起
在投资人为投进半导体稀缺项目而努力的时候,国资LP似乎拥有着更强优势。一位与政府引导基金有过多次合作经验的投资人告诉创投日报,“半导体赛道上的被投企业,会更倾向于拿国资的钱,他们用不着抢。企业需要人才、土地等各种支持,政府需要附加值更高、更‘光鲜亮丽’的产业链,二者的合作是一个双赢选择。”
从近年各地成立的百亿级大规模母基金来看,半导体仍然是投资热门关键词。
9月初,广州产投集团正式发起设立广州前沿科技产业基金,基金规模达到500亿元,将围绕以半导体及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前沿科技产业,投资具有战略性、引领性、前瞻性的大中型项目,以此推动广州市集成电路产业等前沿科技快速发展,助力广东打造中国集成电路产业发展第三极。
3月,湖北长江产业集团整合设立了长江创投和长江产投两支母基金,总规模500亿。母基金引导放大设立5000亿元各类基金,重点谋划推进新能源电池、数字产业、半导体产业链等一批省级战略基金。
去年7月,义乌半导体产业母基金成立,规模100亿元,由上海韦豪创芯投资管理公司协调半导体产业链优质上市公司,与义乌产业投资发展集团有限公司共同出资。
与此同时,半导体上市公司在行业内中的投资布局同样越来越密集,并频繁与国资LP联手,形成产业投资的重要力量。
今年7月14日,韦尔股份公告称,近日通过全资企业绍兴韦豪参与投资宁波甬欣基金,基金募集规模为10亿元。此前,韦尔股份高级副总裁贾渊曾透露,韦尔股份已以股东和LP的身份,参与到海望资本和其管理的上海海望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中。
同月,兆易创新宣布,出资2亿元参与认购北京小米智造股权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基金份额。该基金计划募资100亿元,首次募资金额63.3亿元,基金投资方向为集成电路及上下游领域的非上市公司。
5月,思瑞浦发布公告,公司拟作为有限合伙人,以自由资金出资3000万元,认购鲲鹏元禾基金3.16%的股份,主要投向集成电路设计、设备、材料及新工艺技术,信息制造及应用环节的基础软件、核心算法、智能硬件系统、新兴电子产品等集成电路的创新应用领域。
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另有多家科创板上市的半导体公司公告了对股权投资基金的出资,分别为安集科技、中微公司、沪硅产业、格科微以及复旦微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