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说,圈里的投资人最怕跟投

创业
2022
10/14
12:39
亚设网
分享

听说创投圈有一阵儿很是盛行一则笑话:搞一级市场投资最考验人的其实是一项抉择,即明知道有泡沫,但你敢不敢进这个泡沫里分一杯羹?因为很可能这个泡沫比基金存活的周期还要长,但万一要是赚了,可能就是财富自由的刺激感。

和我分享这则笑谈的是一个一级市场投资人朋友方一,他曾经就是参与游戏中的广大投资经理中的一员,认为自己可以在泡沫里分一杯羹(赚点钱),最后却被现实打了脸。

方一入局的方式和买股票有相似之处,即通过基金内部的跟投名额参与到一级市场投资。但和炒股不同的是,自从他的钱投进了一级市场,就没有了下文。“我原本想着至少能有个2倍回报,但什么时候退出拿回本金都不知道,一想到要等个七八年就很痛苦,终于尝到了LP的苦恼了。”方一苦笑。

这种遥遥无期的感受让方一忍不住吐槽,“还不如炒股,至少炒股亏了,我自己还能决定什么时候割肉跳出来。如果再让我跟投,我大概率是不会跟了。”

投资经理跟投,在业内不是新鲜事,但讨论的人很少,其中缘由不得而知,然而如方一这般的“惨淡”故事依旧在频繁上演,他们看上去很像这个行业里的“牺牲品”,力量微小,缺少发言权。

据我所知很多有跟投经验的投资人常常私下吐槽“项目不给力、LP太着急、领导爱瞎投”。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看不尽然。

投资人跟投这件事,如一面尺寸虽小但像素极清晰的镜子,照出了这个圈子里藏在暗处的裂隙。

“恨入行晚了10年”

在不少机构里,让投资人跟投被视为是一种福利和奖励,甚至没有一定级别(比如合伙人等)是没有资格抢到跟投的份额的。一般投资人跟投,都是跟投的基金产品,即是盲池基金。

方一告诉我,他曾有机会跟投基金下的产品时,并非人人都有资格,“当时大家都挺毫不犹豫的,能有资格跟投也是想都不想,捡钱都是小事,大家谈论的已经是至少能捡多少倍的钱回来。”

这种高涨且不理智的投资情绪,是中国风投黄金十年之间“遍地捡钱”的历史遗留情绪。互联网投资人周晓对我说了这样一句话,“我们私下里都恨自己入行晚了10年。现在再跟投,纯属挖个坑把自己埋了。”

周晓在一家人民币基金内做投资,这家基金内有强制性跟投制度,要求投资团队必须跟投,理由是投资团队需要对自己的项目负责,而愿意负责的渠道就是拿出真金白银投资这个项目,一旦项目失败还需要承担一定金额的罚款。

周晓有点惨,奖金都投进去了,portfolio里的项目要么夭折,要么不敢IPO。


两种不同的跟投方式,带来的投资感受亦不相同。

方一表示,跟投作为一种福利,他此前对投资并没有很真实深刻的认知,是在跟投之后他才知道“一级市场投资的周期太长了,8年是人生中很长的一段时间”。他作为市场中小小的沙砾,并不一定等得及。况且更现实的情况是,“遍地捡钱的时代过去了,但我们的期望依然很高,最终只能重重被摔在地上。”

“说白了,哪怕是投资人自己,对高风险这件事没有那么真实的感觉。”方一这样说。

和方一不同,周晓对投资人必须跟投这项制度颇不满。他认为他只是“洪流中被裹挟的普普通通的打工人一枚”,很多领导拍板的项目他自己并不认同,“身在其中,没有办法,在中国做投资很难只考虑投资这一件事,有时做投资不难,但做人很难。”

“真的没那么专业”

有意思的是,方一对待自己跟投这件事,还有一个深刻的感悟:“摆在我们面前的真相是,我们这些投资人真的没有想象中的专业。”

不专业的表现是,作为圈内人,方一清楚的知道大多数投资机构玩的都是同一套方法论,而这些方法论皆来自于小朋友们(方一透露,有许多小朋友只是机构聘来的实习生)从网上抄下来的PPT。

投资人丰毅有相似的感受,“都是一个圈里的,谁不知道谁有几两水?现在大环境变得这么快,我不信一个人能在短时间内摸透自己不熟悉的赛道的逻辑。”丰毅这样形容他的同行。

丰毅所在的基金这两年业绩不算好,基金内部弥漫着浓浓的焦虑,上到LP,下到实习生,都十分没有安全感,“上上下下每天都在盘逻辑搜项目找人聊,像是一旦停下来,财富密码就会和我们擦肩而过。”

陆兴倒是有过比较完满的跟投经历,彼时他参与跟投的portfolio几乎都是市面上数一数二的明星项目,比如某蔚、某东,“老板花了大精力投了这些项目,很明显这个portfolio就是用来赚钱的”,因为看好,陆兴还说服自己的朋友进行跟投,最终回报可堪。

对此丰毅指出,普通投资人与明星项目之间差了好几个一线基金,“事实有两个,一,我们很难抢到这些明星项目;二,在这些项目成为明星之前,我们很难有这个眼力识出这匹千里马。既是如此,谁还会有信心跟投呢?”

丰毅和周晓一样,有些惧怕跟投,用他的话来说,投资的基础是投资者信任项目能带给他效益所以才做投资,而在现在的一级市场投资环境中,构建这样的信任太难,在这样的前提的跟投,无异于将自己的主动权上交他人。

方一给出的解释是,本土投资人的不专业才是一切乱象的根源。“LP为什么不给钱?还不是因为投资人当初画了好大一块饼,结果却让他们咬碎了牙。”

“像一场巨大的内耗”

方一所指的投资人,也包括LP。

他表示,和美元基金相比较,人民币基金LP带来的压力更大。“最不安的一群LP其实是高净值个人,有的土豪甚至会有过激行为,比如去举报你,土豪的逻辑是‘拿我的钱去投项目,我还连发言权都没有,那怎么行’。”

方一认为,如今赚钱这样难,尤其考验专业度,拥有这样的LP,基金或许很难坚持自己的专业度。

周晓就很心累,他坚持认为现在的一级市场内的各大参与者都缺少理性的判断,大佬们依旧幻想着能够踩中时代的脉搏,焦虑自上而下地贯穿整个市场。最难的是,因为机构募资难,想拿到LP的钱,就必须对外做PR,要搞包装,要吸眼球,除此之外还要适应各种酒局、饭局,陆晓形容“像一场巨大的内耗,而我明明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打工人。”

周晓最后和我分享了他的两个小梦想:可以不跟投项目,可以不跪舔土豪。(文/喜乐,来源/投中网)

(注:方一、周晓、丰毅、陆兴为化名)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