炒冷饭?国货热捧的蓝铜胜肽竟是海外“过气”成分 国产美妆原料研发短板凸显

创业
2022
10/30
09:30
亚设网
分享

继玻尿酸、玻色因之后,蓝铜胜肽突然成为今年国货美妆“成分党”新宠。但事实上,蓝铜胜肽问世至今已近50年,在美妆业应用却一直步履维艰。而如今摇身一变又成为国货品牌趋之若鹜的对象,反映出行业当下面临的研发困境。

有观点认为,在功效型护肤理念带动下,国内美妆行业涌现一股“成分至上”风潮。但随着行业愈发内卷,热门成分赛道已人满为患,行业急于寻求新成分红利,叠加品牌高端化需求,于是将目标瞄准本身价格高又具备较强抗衰效果的蓝铜胜肽。

财联社记者从业内了解到,品牌纷纷推蓝铜胜肽原因多样,但专利布局或是竞争核心。有品牌瞄准专利壁垒,直接与蓝铜胜肽发明人合作,以此推全新护肤品牌OGP.更多品牌则是看到蓝铜胜肽赛道尚处于红利期,纷纷布局卡位。

据财联社记者不完全统计,贝泰妮(300957.SZ)旗下薇诺娜、上海家化(600315.SH)旗下玉泽、鲁商发展(600223.SH)旗下瑷尔博士、华熙生物(688363.SH)旗下米蓓尔均推出了相关产品,非上市公司品牌中,OGP、野兽代码、AOEO、言之有物、优时颜、自然堂、韩束等也都扎堆布局。

蓝铜胜肽被指缺陷明显

资料显示,蓝铜胜肽最早于1973年由美国人罗伦·皮卡特发现,因其成本高昂且具有一定抗衰、修护效果,价格一直维持高位。1688网站显示,蓝铜胜肽售价在50000元/千克,与此对比,常规玻色因售价在3800元/千克左右。

虽然蓝铜胜肽成本高昂,但主打该成分的多数产品定价却颇为常规。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除OGP定位明显向高端靠拢,大多数品牌中,含有蓝铜胜肽成分与否和价格的关系并不明显。

对于蓝铜胜肽产品平价化现象,既反映出当前美妆市场价格战竞争激烈,也不免引得消费者怀疑是否能发挥出预期效果。

业内主流观点认为,蓝铜胜肽成本高、容易失活且无法与很多成分配伍等短板,要达到理想效果对研发技术要求不言而喻,考虑到其功能并非无可取代,因此投入研发或性价比不高,美妆巨头如雅诗兰黛、欧莱雅等鲜有布局也是证明。

宜格集团首席科学家李慧良也承认蓝铜胜肽还存在稳定性和渗透性两大技术难点,但他也对财联社记者强调,护肤领域的好成分往往都有相应缺陷,“白藜芦醇受到剂型限制,维生素C抗老也非常好,但很不稳定,维A醇也很好,但是有刺激性。”

从李慧良的表述看,虽然公司围绕蓝铜胜肽这一核心成分推出新品牌OGP,但在技术应用层面尚有提升空间,“只能说我们比较好地解决了一些问题,走在了行业前面。”

品牌扎堆布局各有目的

虽然蓝铜胜肽在应用层面技术难度不小,但出于各种原因国货品牌扎堆布局的热情仍非常高涨。

对宜格集团而言,其主品牌花西子所处美妆赛道景气度下滑,公司急需在护肤品赛道做出一番成绩,面对护肤品赛道竞争加剧,公司选择绑定成分推品牌。

据李慧良透露,之所以选择蓝铜胜肽一方面是考虑到该成分更适合敏感肌抗老,有针对性,另一方面也是考虑到皮卡特团队围绕该成分取得了一系列专利,已建立了相当的专利壁垒,竞争对手难以超越。

对大多数品牌而言,蓝铜胜肽主要用来丰富产品矩阵。上海家化相关负责人介绍称,公司看到蓝铜胜肽赛增长非常快,玉泽的蓝铜胜肽产品复购率也高于全店,对玉泽品牌来说,蓝铜胜肽在精华领域形成补充,后续会围绕这个去做一些精华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有业内人士指出,与此前国货美妆追捧玻色因类似,蓝铜胜肽领域也可能出现“赢家通吃”的情况,即掌握核心专利的品牌最终得到大部分流量红利,经过国内品牌持续教育后,玻色因专利拥有者欧莱雅的曝光率顺势大增。

美妆原料研发短板凸显

从行业人士一系列表述来看,追捧蓝铜胜肽或为快速建立新品牌或为丰富产品矩阵,背后更多暴露的是国货美妆原料研发困境。

财联社记者了解到,原料研发短板已经成为困扰国货美妆“走出去”的核心障碍。珀莱雅、逐本等品牌创始人均公开表示,自己现在主抓研发,其他工作重要性都靠后。

除创始人亲自抓,国货美妆补研发的常见操作还包括:重金挖研发大牛、和海外原料巨头合作、在海外组建研发团队等。

近期,继PMPM品牌挖来曾任宝洁护肤品事业部首席科学官的孙培文主导研发体系,珀莱雅也宣布魏晓岚出任CSO首席科学官,后者曾在科蒂集团任职亚太区研发副总裁。过去一年重金聘科学官的事件在美妆业多次上演,可以说,在挖掘研发带头人这件事上头部品牌可谓不遗余力。

与海外原料巨头合作门槛较高,头部品牌如珀莱雅先后和亚什兰、巴斯夫达成战略合作,共同研发专属成分。对中小品牌而言,则更多选择在海外组建研发团队。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