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创投、小米联手押的明星项目,背后是“中国锂电池之父”

创业
2022
11/07
16:36
亚设网
分享

中科院团队+锂电池赛道=资本的宠儿。

据天眼查信息显示,近日,溧阳天目先导电池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目先导”)获得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科院创投等多家机构注资。注册资本从50893.33万元增长至66861.85万元,增幅31.38%。

这是天目先导自2017年成立以来完成的第三轮融资。

2018年4月,天目先导完成中科院物理所、中关村创业投资的天使轮融资;2019年11月,完成三峡建信、中科院创投的A轮融资。此次完成的B轮融资,投资方除了小米长江产业基金、中科院创投外,还包括吉富创投、建元基金、海松资本、光大控股和智树资产。

自2018年造车新势力崛起之后,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投资热潮,从终端一路烧向上游。天目先导就是新能源锂电池的上游企业。

虽然成立时间只有5年,但天目先导其实是“老字号”团队了。

1996年,中科院物理所“中国锂电池之父”陈立泉院士、李泓研究员率先在全球开展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的研究,实施了材料组与结构的专利布局。2013年团队完成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的小试放大,为中试生产奠定了基础。2017年具备产业化能力后,天目先导成立,企业致力于硅基负极材料的规模生产及应用。

天目先导正是背靠中科院院士团队一路发展起来的。其主营业务就是高端纳米硅基负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那么问题来了,什么是硅基负极材料?

负极材料是锂电池的四大主材之一(其他三种是正极、隔膜和电解液)。目前新能源汽车的锂电池主要是以石墨负极材料为主。但石墨负极材料弊端也很明显,最大的缺陷就是比容量太小。石墨的理论比容量为372mAh/g。市场上的高端石墨材料已经能够实现360~365mAh/g的比容量。能量密度的提升已经触到了天花板。

硅基负极材料正是取代石墨的下一代负极材料。

从比容量上看,硅基负极材料的理论值最高可达4200mAh/g。是石墨材料的10倍以上。同时硅矿储量丰富,在青藏高原东北部、江苏东海、河南偃师、宁夏石嘴山、湖北宜昌、四川乐山、云南昭通等地区都存在储量达千万吨甚至亿吨以上的巨型硅矿。而且硅已经在太阳能领域和半导体产业得到广泛应用,硅料产业基础成熟,硅材料的来源非常广泛。

根据信达证券的研究报告显示,从2015年到2020年,我国硅基负极材料出货量从0.03万吨增长到0.6万吨 ,年复合增长率82%。据预测到了2025年,行业对于硅基负极材料的需求可能将达到23.1万吨。

性能优越,资源易得,同时在市场上拥有巨大的需求量。这些因素自然让行业在硅基负极材料上的投入非常积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硅基负极材料已经到了启动阶段。

2022年2月19日,特斯拉宣布1月份已生产出第100万块使用硅基负极的4680电池,同时德州工厂将交付首批搭载4680电池的Model Y。上汽集团旗下的智己汽车LS7已经采用“掺硅补锂”技术,可实现单体 300Wh/kg 能量密度。蔚来首款中大型纯电动轿车 ET7 将搭载使用“无机预锂化硅碳负极”的 150kWh 固态电池……

下游需求旺盛让上游水涨船高。天目先导正是行业迅猛发展的受益者之一。

据天目先导官网披露的信息,公司的主要产品高首效氧化亚硅负极材料(YOB155)克容量达1300-1400mAh/g,纳米硅碳复合负极材料(SL650B1-SC)克容量650mAh/g。大大超过石墨负极材料的克容量水平。

在市场表现上,天目先导2020年就已经完成千吨级销售(2020年全国出货量0.6万吨,天目先导占到约六分之一),主要客户包括ATL、三星、LG、特斯拉等国内外知名企业。

在产能方面,今年4月天目先导投资20亿元扩建产能。其一期工程建成后,可以形成5万吨的硅负极产品产能,以及1000吨固态电池的关键材料。

不论是产品、市场表现还是在产能上,天目先导都颇具实力。

而中科院嫡系的金字招牌,在技术储备上又为企业拓宽了护城河。

据公开资料显示,陈立泉院士是在中国最先开展锂电池及相关材料研究的学者。并且在国内首先研制成功锂离子电池,解决了锂离子电池规模化生产的科学技术与工程问题,实现了锂离子电池的产业化。

而董事长李泓是中科院物研所的研究员,于1997年在世界上首次提出高容量纳米硅负极材料,2005年提出元宵结构纳米硅负极综合解决方案,入选“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成就展”。后来又提出和发展了基于原位固态化技术的混合固液电解质电池和全固态电池技术,推动锂离子电池失效分析技术和高通量计算技术发展。

公司的科研团队申请了100多项专利,其中20多项首选专利是硅基负极材料组成、机构、制造和应用的核心专利。

王牌团队+王牌赛道,难怪创立至今短短5年,就已经获得三轮融资。并且在今年已经开始着手准备IPO了。

除了为嫡系企业保驾护航的物研所和中科院创投外,本轮入局的小米长江产业基金值得关注。此前,小米已经在新能源、新材料领域密集布局,投资了中创新航(中航锂电)、赣锋锂电、蜂巢能源、卫蓝新能源等锂电企业。特别是在2021年小米正式成立智能电动汽车子公司后,构建围绕智能汽车的生态链正在加速进行。

这一次投资天目先导,相信小米有着熟悉的感觉。因为对于硅基负极材料来说,小米并不陌生。2019年小米率先在行业内将这种材料应用在智能手机上,其概念机MIX Alpha就采用了硅碳负极材料。

小米能否通过复制智能手机生态链的打法,来推动自身智能汽车业务版块的成功呢?这一疑问只有在后续的动作中才可以找到答案。

但是当下,预计2024年交付的小米汽车,应该可以大大缓解新能源汽车车主的里程焦虑。

毕竟今年3月,天目先导董事长李泓在公开演讲中提到,“……基于高镍和富锂锰基正极、以及纳米硅碳负极和锂碳复合负极的电芯,可以满足续航里程达到1000km乘用车的要求以及电动飞机的要求。”(文/杨博宇,来源/投中网)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