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盛生物IPO牵出“行贿”问询,靠一款疫苗支撑收入

创业
2022
11/07
18:55
亚设网
分享

日前,据上交所网站披露,上海荣盛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荣盛生物”)即将于11月7日上会。据悉,荣盛生物拟以科创板第二套上市标准上市,即“预计市值不低于15亿元,最近一年营业收入不低于2亿元,且最近三年累计研发投入占最近三年累计营业收入的比例不低于15%”。

一位医药行业分析人士告诉钛媒体App:“疫苗整体研发时间一般约5-15年不等,研发周期较长、投入资金多、技术难度大,稍有不慎可能导致项目流产。”钛媒体App注意到,荣盛生物目前已商业化的疫苗产品结构较为单一,且市场占率有较低;在研产品所处领域竞争激烈,市场需求存在萎缩风险。与同行可比公司相比,荣盛生物在资金、研发实力等方面并不占优势。

IPO前扭亏,靠一款疫苗支撑收入


资料显示,荣盛生物是从事疫苗及体外诊断试剂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的现代生物医药企业。公司前身荣盛试剂厂成立于1988年,自成立之初就主营体外诊断试剂业务。

2021年11月经股东会决议,荣盛生物于2021年12月3日完成股改。不过直到整体变更股份公司前,荣盛生物仍然处于亏损状态。截至2021年7月31日,荣盛有限经审计后的累计未弥补亏损达4687.48万元。

对于亏损原因,荣盛生物表示,主要由于公司前期疫苗产量较低、营业收入规模较小、期间费用率较高、研发投入较大,但是公司整体股改时存在的累计未弥补亏损已通过整体变更设立股份公司净资产折股消除。

随着疫苗产品销量增长,盈利能力有所提升,荣盛生物终于在2021年实现扭亏。

招股书显示,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报告期,荣盛生物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1.24亿元、1.68亿元、2.62亿元和1.17亿元,各期净利润分别为-2242.33万元、-3480.42万元和1591.76万元和365.01万元。

荣盛生物IPO牵出“行贿”问询,靠一款疫苗支撑收入

主要财务数据和财务指标,来源:招股书

不过近年来,荣盛生物的发家业务——体外诊断业务却逐渐缩水。报告期内,公司体外诊断试剂业务实现营业收入6,909.31万元、4,707.35万元、4,654.34万元和1,682.03万元,收入占比分别为55.75%、28.05%、17.77%和14.37%,营业收入逐渐下滑。

据悉,荣盛生物自2002年起开始涉足疫苗领域。2016年水痘减毒活疫苗获批上市后,公司逐步将经营战略调整为“以疫苗为主、以体外诊断试剂为辅,疫苗与体外诊断试剂并行发展”的模式。

目前疫苗销售收入已成为荣盛生物收入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各期公司水痘疫苗销售收入分别实现5,226.87万元、12,006.23万元、21,496.40万元和9,998.24万元,收入占比分别为43.07%、71.84%、82.20%和85.60%。

值得注意的是,荣盛生物疫苗领域目前仅有水痘疫苗一款产品上市销售,产品结构单一且市场占有率较低。数据显示,2019-2021年公司水痘疫苗批签发量占比分别为1.87%、4.06%和6.70%。

管线扎堆红海,市场存萎缩风险


荣盛生物疫苗领域布局有5个主要在研管线,均为预防用生物制品3类(仿制型疫苗)产品,涉及预防水痘、狂犬病、流行性感冒、肺炎等领域。其中有2个在研管线已处于III期临床阶段、3个尚处于临床前研究阶段。而这些领域目前已经汇聚了不少同行玩家,部分头部玩家节奏更快、优势更明显。

据悉,境内获批签发上市的人用狂犬病疫苗企业共有8家,已完成III期临床试验的企业共有4家,正开展III期临床试验的企业共有12家,正开展I期临床试验的企业共有3家,即便荣盛生物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在未来能够成功获批上市,仍将面临相关市场竞争激烈的情况,公司狂犬病疫苗产品存在市场推广困难的风险。

目前,荣盛生物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Vero细胞)已进入III期临床试验阶段,但是鉴于欧美国家狂犬病防控体系建设相对完善,人用狂犬病疫苗需求较小,主要以动物免疫接种为主,未来如果我国建立起完善的动物登记注册体系和动物免疫接种计划,国内人用狂犬病疫苗产品市场容量存在下降的风险。

此外,水痘疫苗的接种人群主要为学龄前儿童及学生,但该产品的市场需求存在萎缩风险。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12-2015年我国每年出生人口均在1,600-1,700万之间波动;直到2016、2017年,受“全面两孩”政策刺激,我国大陆出生人口出现短期回升,连续两年突破1,700万大关。2018年以来中国新生人口数量逐年回落,由2018年1,523万人降至2021年1,062万人,出生率逐年下降。

荣盛生物IPO牵出“行贿”问询,靠一款疫苗支撑收入

人口出生率,数据来源:国家统计局

若未来新生儿数量持续下降、水痘疫苗“两针法”推广进度未达预期,水痘疫苗市场空间可能会受到较大的不利影响。

销售费用高于研发,股权代持牵出行贿问询


业内人士透露,疫苗产品研发具有研发周期长、技术难度大、投入资金多、研发风险高的特点,其上市前的研发工作主要包括临床前研究、临床试验研究和上市许可申请等阶段,整体研发时间一般约5-15年不等。各种不确定性很容易导致项目研发失败流产。

据荣盛生物方面介绍,公司冻干人用狂犬病疫苗(人二倍体细胞)、水痘-带状疱疹疫苗、四价流感病毒裂解疫苗(MDCK细胞)、16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尚处于早期研究阶段,未来研发进展存在不及预期或失败的风险。

事实上,荣盛生物在研项目已出现研发不及预期的情况。

据披露,报告期内,由于合作方广州精达及HU YONG(胡勇)无法向公司提供合作协议中所约定的成熟技术,导致公司“16价肺炎球菌多糖结合疫苗”研发工作进展不及预期,目前处于中止状态。

众所周知,研发投入是衡量一家企业科技含量的关键指标。报告期各期,荣盛生物研发费用金额分别为3,072.12万元、4,191.59万元、4,305.78万元和2,339.01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24.79%、24.98%、16.44%和19.98%。尽管荣盛生物的研发费用逐年上升,但与疫苗行业可比公司相比,研发投入绝对金额、研发人员数量仍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且研发费用率呈现出波动下滑的趋势。

相比之下,荣盛生物投入的销售费用要高于研发费用。

报告期各期,公司销售费用分别为4,289.40万元、5,473.78万元、8,456.58万元和3,958.08万元,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34.61%、32.62%、32.28%和33.81%。

其中,疫苗推广服务费金额及占比较高,报告期各期发生额分别为1,886.92万元、4,320.23万元、7,361.50万元和3,456.81万元,占当期销售费用的比例分别为43.99%、78.93%、87.05%和87.34%。

公司表示,若推广服务商的市场推广效果不达预期或市场竞争格局进一步加剧,公司推广服务费投入可能存在持续增加的风险,将对公司业绩造成不利影响。

值得一提的是,近年来,疫苗企业销售黑幕屡见不鲜。前不久,行业头部企业智飞生物被曝卷入一起疾控官员受贿案。荣盛生物也曾在招股书中坦言:无法完全避免因个人因素导致的商业贿赂风险。

上交所在问询中要求公司说明:前股东肖毅入股价格的公允性、价款支付过程以及最终资金来源,以及公司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董监高是否存在通过向肖毅行贿获取商业机会或其他不当利益的情形。


荣盛生物IPO牵出“行贿”问询,靠一款疫苗支撑收入

来源:审核中心意见落实函回复

据媒体爆料,2020年在荣盛生物开展股权融资过程中,曾通过实控人朱绍荣女儿朱亦枫代持公司股份的肖毅,疑似为2021年因违法乱纪而遭立案调查,且在同年8月被免去相关职务的“江西省前政协副主席”。

荣盛生物在问询回复中对行贿质疑予以否认,并表示:朱绍荣、朱亦枫在知悉肖毅作为国家机关公务人员不能参与投资持有非上市公司股份后,已按纪监部门要求返还清退上述全部投资款项。

据《科创板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注册管理办法(试行)》第十三条规定,发行人及其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必须满足最近3年内不存在贪污、贿赂等刑事犯罪。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