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上榜的22家企业,代表这特别的2022。
策划丨潘磊 海腰
2022年,对中国的汽车行业来说,是五味杂陈的一年。
根据12月13日的官方消息,原定于11月举办的广州车展,确定将于12月30日开幕。
地点依旧是位于琶洲的广交会展馆。
广交会展馆疫情期间被改造成方舱医院,12月12日才送走最后一批患者。
从方舱医院关仓,到车展正式开幕。17天的时间,要完成医疗设备撤场,全面消杀,参展厂商进场,搭建展台等一系列工作。
争分夺秒,因为已经没有一分一秒的时间可以浪费。
这一年,吉林,上海,北京,重庆,广州,中国的汽车重镇一个接一个的沦陷。
除了疫情,还有一直没解决的芯片短缺,夏天川渝地区的限电,下半年大范围的物流不畅,越发不友好的融资环境等等。
但汽车行业没有停下前进的脚步。
在这一年,乘用车销量继续保持在2000万辆以上。
新能源车的全年渗透率超过25%,11月已突破30%。
自主品牌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突破50%。
中国汽车的出海也在这一年获得重大突破。从三季度开始,中国汽车的月出口量已超过日本位居世界第二,与第一德国的距离也并不遥远。
同样在这一年,变化正在加速。
统治中国市场多年的合资车企,正在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掉队。
铃木,斯柯达,雪铁龙,菲亚特-克莱斯勒等,相继退出或被传退出中国市场。
本田和日产的四季度月销量同比下滑超过30%。
之前疯狂加价的雷克萨斯,部分车型已开始打折销售。
BBA等老牌豪华车企的价格体系也在崩塌中,以至于买了奔驰电动车的车主被特斯拉销售嘲笑。
理想,蔚来等中国品牌的部分车型,在细分赛道的销量超过BBA已成常态。
以蔚来,比亚迪为代表的中国车企,相继杀入BBA的老家欧洲,且售价远比国内高昂。
被反复暴击的中国汽车行业,依旧在前进。
大趋势也在以让所有人想不到的速度变化。
临近年底,创业邦特别推出“四驱睿兽2022”榜单。
用上榜的22家企业,代表这特别的2022。
注:以拼音字母顺序排名
经过多年的积累,比亚迪在2022年彻底迎来了爆发。
主流车企中第一个停产燃油车。没有漫长的时间表,而是直接停产。
四季度的销量超过南北大众之和,成为了第一个市占率超过10%的自主品牌。
生产能力覆盖产业链上下游,不仅能造车,还能生产别人抢不到的汽车芯片。目前甚至在计划组建运输车辆的船队。
出海欧洲后,不仅车卖的远比国内贵,更是拿下了所有车企都梦寐以求的大型租车公司SIXT的订单。
品牌力持续向上,打破了自主品牌一个又一个品牌天花板。百万级豪车品牌仰望即将发布。
从山寨丰田起家,如今电动技术向丰田反向输出。
比亚迪的上限没有天花板。
汽车正在向电动化,智能化的方向不可逆的转型。
汽车悬挂也正处在向全主动悬挂升级的过程中。
与更容易获得聚光灯的造车相比,从零开始研发核心零部件,是一项更慢,更难,更有意义的事业。
朝上科技之于中国汽车界未来的意义,可以类比保隆科技之于空气悬挂,将一种长期被海外巨头垄断的核心零部件做成白菜价,让之前百万豪车才有的配置,变成大众车型的标配。
05 地平线
五源、高瓴、红杉、金沙江、线性,上汽、广汽、东风、一汽、长城、比亚迪、英特尔、宁德时代、SK、立讯精密、星宇股份、韦尔股份、舜宇光学……
叫得出名字的市场化投资机构和产业链上下游公司,几乎都是地平线的股东。
成立已84年的大众,宣布将与地平线成立合资公司,将投入约24亿欧元(约合人民币近170亿元),是大众进入中国40年来最大的一笔单项投资。
地平线研发的征程5芯片已搭载在理想L8上。上汽、比亚迪、一汽等也已确认将在新车上搭载征程5。
06 德科智控
线控转向是实现自动驾驶的基础条件之一。
同众多关键核心零部件一样,线控转向技术此前被博世,采埃孚等国际巨头垄断。
做军品起家的德科智控,自研了线控转向系统中最关键的硬件,算法,电机,传感器四大核心技术。
07 道朗格
作为母公司通用汽车的官方进口车平台,道朗格开海外车企之先河,体系化的输出“美系汽车文化”。
旗下售卖的车型包括刘强东最爱的悍马,美国国民跑车科尔维特,美国大片里FBI特工的座驾Suburban。
跨国车企的印象,通常是高高在上的,与用户之间颇有距离感。通用的道朗格平台是一次全新的尝试。
08 工匠派
拿到小米投资后,此前只是改装公司的工匠派发布了自己的跑车产品:售价低于30万的SC01。
电动车时代,”加速平民主义“已经实现。30万以内的车就可以做到3秒级的加速。
工匠派试图做到的,是”跑车平民主义“。
虽然面临外界的众多质疑,但我们不妨等等看。
09 华为
虽然号称不造车,但华为与汽车行业的关联,从未像今年一样紧密。
一手扶持的问界品牌已经站稳了脚跟。如果不是疫情导致的产能问题,月交付量可以稳定在一万台以上。
与长安汽车,宁德时代共同打造的阿维塔品牌即将交付。
无论是自动驾驶的算法,还是激光雷达和车载芯片,华为在汽车相关的软件和硬件,都有着无与伦比的技术储备。
加上独特的品牌号召力和遍布大江南北的销售网络,华为必将在汽车行业掀起新的波澜。
10 华渔新材料
汽车的簧下重量是指不由悬架系统所支撑的重量,对汽车的能耗,稳定性和操控性具有重要意义。
华渔新材料自主研发的车规级碳纤维传动轴,可以有效降低汽车的簧下重量,与传统钢轴相比,有着巨大优势。
11 吉利
作为一家”老势力“厂商。
吉利的做派一点也不老。
和百度联合打造的集度汽车量产在即。
售价近百万的超跑品牌路特斯已收获数万订单。
对标Rivian的电动皮卡品牌雷达汽车已经发布。
旗下新能源商用车品牌远程宣布完成Pre-A轮融资,融资金额超3亿美元。
亿咖通已在纳斯达克挂牌上市,极氪已确定将赴美上市。
作为吉利的掌舵人,李书福已手握8个IPO。
12 零跑汽车
进入2022年,此前默默无闻的零跑汽车开始发力,连续数月的销量超过同为造车新势力的蔚小理。
作为安防巨头大华孵化出的公司,零跑汽车继承了大华的技术基因。
业界罕见的自研智能驾驶芯片和电池底盘一体化技术,让零跑汽车在保持低价的前提下,技术含量并不低。
这可能也是销量超过蔚小理最大的底气。
13 洛轲智能
通常来说,一个曾经让投资机构赚到钱的创始人,接下来不管做什么,投资人都愿意支持。
作为石头科技的创始人,昌敬的洛轲智能产品还没发布,估值据传已超30亿美元。
一上来就要对标奔驰大G,洛轲智能的增程式电动越野车,值得期待。
14 奇瑞
经历了观致汽车的失败,与路虎的合资也谈不上成功。
一度在中国汽车产业占有重要地位的奇瑞,被怀疑如今已不在牌桌上了。
但想不到的是,奇瑞正在海外闷声发大财。
一年出口超40万辆,奇瑞算的上”内战外行,外战内行“。
15 坦克
尽管其母公司长城的处境并不顺利,但坦克的发展顺风顺水。
坦克300,坦克500两款产品持续热销,一二手车售价倒挂,被称作理财产品。
出众的改装潜力,也让坦克成为了第一个能玩转官方改装的中国厂商。
16 特斯拉
上海的超级工厂依旧在全速运转。柏林和德州的超级工厂正在步入正轨。
电动卡车Semi已经开始交付,电动皮卡Cybertruck的预订量已经超过了160万台。
没有任何一家公司是完美的。特斯拉也面临着主力产品老化,4680电池难产,创始人精力过于分散等问题。
但毫无疑问,特斯拉依旧是这个星球上,最富盛名的电动车领导品牌。
17 万向集团
鲁冠球这个名字,现在的年轻人听说过的已经不多了。他是曾经的商界大佬,马云之前的浙江商会会长。
作为鲁冠球的儿子,鲁伟鼎一直在延续着父亲造车的梦想。
虽然进展不顺,在这两年新能源车的狂飙突进中沦为背景板,但鲁伟鼎一直没有放弃。
这应该就是只属于创业者的乐观主义吧。
NT2.0平台的加持下,蔚来一口气发布了ET7、ET5、ES7、EC7、ES8等多款车型。
凭借着出色的产品力和高端的品牌形象,蔚来已经杀入BBA的老家,并获得了欧洲用户的认可。
持续多年在用户社区和换电站的巨大投入,正在逐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销量和收入。
19 卫蓝新能源
虽然一再跳票,但李斌亲自在Nio Day上宣布的150度固态电池包,还是让用户充满了期待。
也让背后的卫蓝新能源,成为了资本市场的宠儿。
IDG,小米,华为,蔚来,吉利等都是其股东。
20 小鹏汽车
今年在造车主业上并不顺利。P7的销量下滑,G9的销量不仅未达预期,还闹出了不小的行业风波。
但小鹏率先把车企卷到了天上。
小鹏旗下的小鹏汇天发布的飞行汽车,既能像传统汽车一样在路上正常行驶,也可以在天上飞。
其独特的造型被网友称作“大疆吊小鹏”。
21 一径科技
虽然被马斯克称为无用的阑尾,但特斯拉之外的公司,普遍选择安装激光雷达。
基于行业发展的准确判断,一径科技从创立初始就选择了高性能、集成化、可量产的全固态激光雷达。
目前,京东物流,英特尔已经是标杆客户,更多的客户正在路上。
22 纵目科技
作为小米官宣造车后投资的首家公司,纵目科技的股东还包括高通,联想,君联等,累计融资额超25亿元。
与难以落地的自动驾驶同行相比,纵目科技在较短的时间内即实现了商业化落地,目前客户包括比亚迪、理想、蔚来、赛力斯、长安、岚图、上汽等。新老势力一应俱全。
福特和大众花了500亿都养不活Argo,纵目科技却能实现自主造血。
无人驾驶,不一定无人生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