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虎、苍蝇都要打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豹变(ID:baobiannews),作者:陈法善,创业邦经授权发布。
「核心提示」
前有马化腾痛斥内部腐败“看完之后吓死人”,再有刘强东批管理层“用假大空词汇忽悠自己”,还有李彦宏反思“马化腾说的问题,百度也都有”。当大厂走向降本增效的深水区,越来越难以成为一些人的职业庇护所。
岁末年初评绩效,有功封赏,有过受罚,年终奖和“砍人”是互联网大厂的AB面。
过去在增长红利掩护下,即便是低绩效部门也能雨露均沾。但眼下行业处于下行期,大厂忙着降本增效,地主家也没余粮了,表现不好者更容易被拿来祭旗。
“裁员”是过去两年大厂降本的代名词,当降本进入深水区,裁基层小兵已经不足以止血,把矛头对准高管甚至整条业务线成了必走的一步棋。近期,不少一线大厂发出强硬声音,一些中高管和业务线被贴上“骗子”“花里胡哨”“贪腐触目惊心”“该砍就砍”“时间不多了”等标签。
强硬措辞背后,是增长乏力中大厂对自己“大企业病”的深刻忧虑和危机感。崛起于本世纪之交的众多互联网大厂,普遍创业近20年,市值不亚于一个中小型经济体。盘根错节的利益背后,不可避免出现人浮于事、创新力下降、管理效率低下,甚至贪腐等大企业病。
近期大佬集中出手整治大企业病,意味着2023年将是大厂“治病”的一年。能否保持一线大厂的地位,或就取决于治病的疗效。
2022年底至今,阿里、腾讯、京东、美团、百度、字节、小米等相继被曝出大佬讲话,或者业务、组织架构调整。“降本增效”之下,各大厂迫切治病,不过开出的药方侧重点各有不同。
反腐零容忍,是马化腾新年给腾讯开出的重要药方。
在2022年12月底的腾讯全员大会上,一向以鸽派形象示人的马化腾罕见发出鹰派声音。马化腾把很多业务做不起来归咎于严重的内部贪腐问题。
“真的是触目惊心,只是你们没机会看,看完之后吓死人。很多业务做不起来,并不是因为管理者问题,也不是业务方向问题,而是贪腐漏洞太大,业务被掏空了。”这是马化腾对内部贪腐下的结论。
有意思的是,2022年末李彦宏在面向全体员工的一场内部直播上表示,“腾讯的那些问题,百度也都有。”百度集团资深副总裁崔珊珊补充称:反腐的例子百度也经常看到,也是“吓死人”。
作为头部大厂,腾讯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互联网基础设施的关键角色,给各行各业带来诸多颠覆性便利。但腐败也随之而来,根源在于相关关键岗位人员权力过大,同时缺少监督,导致不少“实权”人员趁机“卡油”,中饱私囊。
大厂反腐败并非新话题,但创始人在年度总结大会上如此猛烈抨击内部贪腐实属罕见。马化腾的一席话把很多管理层心里清楚,但很少拿到台面上说的,直接戳破了。
不止是腾讯,互联网公司在高速发展阶段,人员、条线纷杂,利益众多,管理粗放,钻空子的机会不少,甚至在实习生招聘方面都出现了“寻租”现象。
不少大厂对反腐败已经有制度性安排。如小米成立三部三委、华为新增六大机制、京东制定三项反腐基本原则和“三不”反腐机制。阿里是最早设立廉政合规部的大厂之一,新任CPO蒋芳是跟马云一同创业的十八罗汉,长期负责阿里内部的反腐监察工作。腾讯于2005年首次提出“腾讯高压线”,2016年上线“阳光腾讯”微信公众号,会不时对外发布内部违规案件。
此前大厂披露的贪腐事件不少是来自于偶发的匿名举报。
裁判文书网显示,曾担任字节餐饮专家的高传峰在职期间,共向两家供应商索取回扣超1024万元,被判处有期徒刑六年。高传峰东窗事发的直接原因就是被一封举报信举报。
2022年4月22日,北京法院审判信息网公布的信息显示,快手原副总裁赵丹阳通过向外包商收取回扣、虚报加班费等方式非法获利700多万元,后被匿名举报,锒铛入狱,被判有期徒刑七年。
有头部大厂员工对《豹变》表示,被立案审判、发全员信通报的高管只是少数,还有一些管理层也“不干净”,但提前听到风声,引咎辞职,得以全身而退。
但在巨大的增长压力下,靠匿名举报显然已经不足以止血,大厂急需加强常态化反腐能力。
马化腾强调,2022年,腾讯在反腐败中已经引入了数字化监管能力,将所有报销和外部供应商的数据集中汇总,由内审内控部门进行大数据分析,能找到大部分低水平的问题。2023年,腾讯将继续投入,加强这方面的能力。
因为业务效率问题被马化腾点名的腾讯PCG事业群,也是贪腐的高发区。2020年,腾讯公布了涉及收受贿赂、职务侵占的22起典型案例,其中PCG事业群涉案人员有26人,占比63%。
2021年,腾讯公布的反舞弊典型案件中,来自PCG技术战略中心、体育内容部、影视内容制作部、新闻技术平台部、资讯运营部的6名人员触犯了“腾讯高压线”。
反腐败是企业长期的必修课,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在当前的增长环境下尤其重要,不仅有助于被动止血,更能补齐组织漏洞,去腐生肌。
马化腾的另一味药则是“砍掉不赚钱的业务”。
2022年内,腾讯关停或下架了包括小鹅拼拼、QQ影音、看点快报、腾讯看点、搜狗搜索等众多产品。若加上被砍掉的20多款游戏,腾讯2022年关停的项目至少在40个以上。
这些产品曾是腾讯试图阻击竞对的武器,例如,看点快报对标今日头条,小鹅拼拼是腾讯版拼多多,搜狗地图用来跟高德地图、百度地图打擂台。但随着大厂去肥增瘦、聚焦主业,这些边缘业务率先被砍掉。
即便暂时幸免于难的业务也绝说不上安全上岸。在外界看来,作为四大门户网站之一的腾讯网是腾讯的象征,应该处于安全区。但马化腾直言,如果腾讯新闻不能解决盈亏平衡,甚至还有很多问题的话,那留给腾讯新闻的时间也就不多了,“团队需要强而有力的变化,否则继续这样做下去没有意义,整个砍掉都可以。”
“该砍就砍,不要留恋。”这是马化腾给业务精简定下的总方针。在马化腾看来,非核心业务可能做不大、做大了也不一定赚钱,跟公司付出的管理成本和精力相比,显得并不划算。
2022年以来,腾讯新闻进行了多轮裁员。腾讯新闻的一位人士对《豹变》表示,虽然现在暂时安全,但还是有很强的危机感,甚至被领导暗示要珍惜眼下的工作机会。
跟马化腾一样,京东创始人刘强东近期的言论同样引起外界强烈关注。在刘强东的药方中,整顿管理层是最重要的一味药。在经历公司快速扩张后,逐渐放权的刘强东近期加强了对管理层的整顿,以激发团队的务实作风。
刘强东先是要求管理层集体降薪10%-20%,后又在内部管理培训会上称,部分高管沉迷于制作精美PPT,习惯于用假大空词汇忽悠自己,这类人“就是骗子”,吹得天花乱坠,但实际执行效果却一塌糊涂。
PPT管理,是不少大企业的通病。在2019年新东方年会上,员工改编自网络热歌《沙漠骆驼》的节目,因歌词吐槽尺度大到直接向俞敏洪开炮而在社交媒体爆火。其中一句“干活的累死累活,到头来干不过写PPT的”,或许是刘强东着急为京东治病的真实注脚。
刘强东还要求管理层“脱虚向实”,不说花的理念,要回归常识,回归到商业本质的五个要素(产品,价格,服务,成本,效率)。“脱虚向实”不仅是互联网大厂的业务目标,也将是接下去很长一段时间的管理标准。
当大厂自身面临发展危机时,也就越来越难以成为一些人的职业庇护所。在过去一轮的互联网人员优化中,主要裁撤基层员工,但大厂也开始越来越多的把压力给到了管理层,要向中高管要效率。“裁员工”还是“裁管理层”,在2023年恐怕将不再是个选择题。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曾公开反思:“以前华为末位淘汰的全是员工,每个月把员工干掉10%,后来发现根本没有用,真正要淘汰的应该是干部,后来华为每个月淘汰10%不合格的干部。这么做之后,团队的氛围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果说反腐是被动止血,那么靠抓管理、提升绩效则是大厂在主动“造血治病”。
大佬集中出手治理大企业病背后,是大厂强烈的发展危机感。
与往年敲山震虎式反腐、零星的组织调整不同,此番大佬集中选择在年底发出强硬声音,更有一番深意。每年底的年度总结大会,可以看作是大厂来年发展的风向标,以往在高增速的背景下,大佬们讲话多为指引业务前进方向,较少把关注点放在内部整顿上。
但如今增速下滑,通过反腐败提升运转效率、加速组织架构调整和高管汰换,向内挖掘增长潜力,或许是眼下最能立竿见影的优先选项。
大厂“治病”加码,铲除个别毒瘤容易,想找到新的增长曲线并非易事。
这两年,各家大厂主营业务出现不同程度的增速下滑。比如,受智能手机市场整体萎缩影响,2022年前三季度,小米营收同比下滑9.7%至704亿元,净亏损14.76亿元,而此前同期为盈利7.88亿元。这是小米上市以来首次连续三个季度营收、净利润出现同比下滑。
一般来说,传统业务盘子大、利益盘根错节,想要再实现大幅增长难度不小,因此,大厂通常会从新业务寻找增量,但这条路同样不好走。
正如李彦宏在2022年总结中对百度员工说的,“我们没有视频号这样的明星产品,这其实是我们跟腾讯在过去一年的差距。”
而马化腾也指出了问题的另一面,公司很多问题都存在于买量业务中,“团队天天想着在里面能捞多少钱,然后才顺带帮公司做点业务,没有意义”。
相反,马化腾认为,市场规模的暂时落后并不要紧,腾讯不能去做同质化的业务,而是应该发挥企业微信、腾讯会议、腾讯文档的协同办公能力,以及小程序连接的TO C和TO B业务闭环。即便市场排名落后,也要保持“无所谓!我们不着急,千万不要上当”的心态。
如果说以腾讯为代表的大厂是在优化业务结构刺激增长,那以小米为代表的,则是破釜沉舟另谋出路。小米将筹码压在了新能源汽车上。如雷军所言,小米造车是他人生中最后一次重大的创业项目,愿意押上人生积累的所有战绩和声誉,为小米汽车而战。李彦宏则将2023年至少能跑出来一个高成长、有创新的业务设为目标。
在企业发展受阻时,治理大企业病成了突破瓶颈的重要选项,目的在于刺激增长。在找到新的增长曲线之前,大厂的药方恐怕会一张接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