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盾构机已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1月20日,中国中铁(601390.SH)子公司中铁工程装备集团有限公司(下称中铁装备)官微宣布,由其研制的“中铁1207号”土压平衡盾构机即将运往巴西,用于圣保罗地铁2号线的施工。“中铁1207号”开挖直径11.66米,整机长约100米,是中国出口至南美市场的最大直径盾构机。
盾构机是集多种技术于一体的高端隧道掘进装备,零部件超过3万个,有着“工程机械之王”的称号,主要应用于城市地铁、管网、铁路等工程的建设。它既能对前方土壤进行挖掘推进,同时还能支撑起挖掘后的洞壁,向外排出渣土,以防止坍塌。与传统“钻爆法”相比,盾构机的施工效率可提高3-5倍,并提升施工环境的安全性。
2008年,国内第一台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盾构机诞生,相比于盾构机发源地法国晚了逾百年。但借助国内基建迅猛增长的东风,国产盾构机飞速发展,并成功实现了反向出口。
第一台国产盾构机的诞生
2008年是中国盾构机市场的分水岭。由中国中铁研制的“中国中铁1号”在当年诞生,为国内第一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复合式土压平衡盾构机,它适用于土质强度差别较大、断面土层不均匀的复杂地质。
在此之前,国内所需的盾构机设备基本依靠进口。这些进口设备不但价格高昂,中国企业还需为此支付不菲的技术维修费用。
因此,盾构机一度成为困扰国内基建发展效率的重要问题。土压平衡盾构关键技术研制项目在2001年被列入“863计划”(即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由中国中铁子公司中铁隧道局集团承担。 中国中铁正式启动研发国产盾构机,才有了七年后“中国中铁1号”的诞生。
隧道施工对设备安全可靠的要求极高,一旦出现问题,代价将十分惨重。在国产盾构机诞生之初,客户对新研发的国产设备并不信任。
中铁装备副总经理王杜娟曾透露,成都地铁的建设与国产盾构的兴起同步,当时市场上主要是国外品牌盾构,几经波折,中国中铁的盾构机以更好的地质适应性和掘进效率的表现,才取得了客户、业主的认可,最终中标进入市场。
此后,国内盾构机生产商的市场份额迅速扩大。2009年,国内所使用的盾构机近95%来自进口。但从2012年开始,中铁装备的盾构机已连续十年保持国内市场占有率第一。2017年,国内自主研制的盾构机产销量攀升至全球第一。
在市场份额提升的同时,国产盾构机近年来还在不断实现技术突破。2020年9月,国内研制的最大直径盾构机“京华号”在长沙下线,标志着国内超大直径盾构成套技术跻身世界前列。
“京华号”由中国铁建(601186.SH)下属公司铁建重工(688425.SH)和中铁十四局共同打造,中国铁建是另一家国内主要的盾构机生产商。“京华号”的最大开挖直径达16.07米,位列世界第三。
国产盾构机反向出海之路
法国是世界盾构机的发源地,也是盾构机制造强国。
1806年,法国工程师马克·布鲁诺尔(Mare Isambart Brunel)观察到蛀虫用分泌液涂在孔壁上来钻出木板孔道,从而发现盾构掘进隧道的原理并注册了专利。1825年,第一条盾构法隧道在英国泰晤士河下修建完成。
2019年12月,中铁装备研制的两台大直径土压平衡盾构机在郑州下线,这两台盾构机是为修建法国巴黎地铁订制的。
中国盾构机第一次出口到世界盾构机制造强国,打破了国外掘进机企业对高端市场的垄断。起步晚了近两个世纪的国产盾构机,仅花了十多年时间,就有能力与盾构机强国同台竞争。
中铁装备重大专项研究院院长李建斌去年撰文称,截至目前,以中铁装备为代表的国产盾构机在国内新增市场占有率已达95%以上,并占据全球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
国产盾构机的国外竞争对手主要包括日本三菱重工、德国海瑞克、美国罗宾斯、加拿大罗浮特等。
2012年,中铁装备的盾构机首次出海。通过针对性设计提升设备性能,提前43天完成马来西亚一条隧道的贯通,创造了当地盾构施工纪录,由此奠定了中国造盾构机的海外声誉。
随后,中铁装备又敲开了以高标准著称的新加坡、意大利等25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出口到海外的盾构机累计达到80台左右。
出口国产盾构机的品质也在不断提升。2021年8月,中铁装备研制的“中铁977号”盾构机用于意大利那不勒斯—巴里高速铁路项目,开挖直径12.2米,是目前中国出口欧洲最大直径的盾构机。
去年11月,印度尼西亚雅万高铁重点工程1号隧道完成盾构施工,其选用的盾构机同样来自中国出口,直径为13.19米。该盾构机由中交天和机械设备制造有限公司自主研制,隶属于中国交建(601800.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