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创投角度深入探讨XR与AIGC的发展现状和投资思路。
2023年2月9日晚20:00,由创业邦XR产业投资联盟举办的“‘兔’飞猛进,未来可期——创业邦开年直播特辑”正式启动。
本次专场将针对2023年最热投资趋势,启动“XR&AIGC专场”。并邀请到高通创投中国区董事总经理、高通全球副总裁沈劲,启明创投合伙人周志峰,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现场连线,从创投角度深入探讨XR与AIGC的发展现状和投资思路。
蓝驰创投合伙人曹巍进行了题为《市场爆发前夜,XR开启虚拟新世界》主题演讲。
犀利观点如下:
1、无论AR还是VR都是下一代人机交互平台,是不是有标准的交互范式,交互是不是并行的,这是非常关键的底层要素。
2、VR能否能够借助VST技术更加接近AR体验,同时让VR产品从游戏领域,拓展到生产场景,是我们今年非常关注的行业信号。如果VR能够走出来,那么AR还是VR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产品形态能够达到的效果会越来越接近。
以下为演讲全文整理:
曹巍:大家好,非常开心可以和大家聊一聊XR的市场机会。提到XR,大家都会觉得AR/VR的概念其实已经不新了。但为什么还没有出现能够带来震撼效果的AR/VR产品?因为市场还在爆发期。
和大家分享一些我们的视角。首先,虽然2022年是非常动荡的一年,但是我们能够看到不管是全球大厂,还是国内领先企业,都在为XR市场的爆发进行积极的布局和准备。像微软,虽然并没有像meta那样高举元宇宙的大旗,但是他们也积极的发布了Mesh for Microsoft teams,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底层系统,可以支持元宇宙生态的开发者更快、更好的进行协同。同时,Meta在其年度虚拟现实大会上发布了新一代VR头显Quest Pro,和传统Quest系列产品有很大区别。它的定位更高端,价格也更高,当然因为它过高的价格,也阻碍了pro的销售成绩。最近pro的价格降了30%。
很多人在聊到大幅打折降价的时候,是褒贬不一的。很多创业公司都采购了Quest Pro积极的进行应用开发,但毕竟都是创业公司,花了这么多钱,却马上降价了30%,确实会有意见。我们也可以看到Meta所面对的压力。而苹果在底层供应链、产品能力、appstore的积累以及与AR相关的应用生态里,都是非常重要的行业玩家。因此大家一直都在讨论苹果的产品什么时候发布,预计今年三四季度苹果应该会有一款类似Quest Pro的产品推出。
同时,我们看到高通也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重量级玩家,他们一直在关注XR生态的进展,高通也推出了新一代计算平台骁龙AR2。据说,高通还在围绕AR2进行开发者生态的积极布局。
国内市场,微信小程序上线XR-Frame也是一个里程碑的事件,未来微信小程序会和XR生态会有一个更加无缝的连接。
而最近一两个月,大家能感受到ChatGBT的热潮,它在元宇宙和虚拟世界里,可以形成与AR及相关产品的融合,在元宇宙中实现人与机器人之间的交互。
我们能够看到,在XR爆发的前夜,行业内的众多玩家都在各自积累,并已发布了一些新产品。XR里很关键的一点就是VR,索尼也推出了自己的头显,定价大概在4000到5000美元左右,相当于P5的价格。产品是不是能够大规模推广,还要拭目以待。
在生态的不断迭代演进过程中,巨头的布局和动作非常重要,这也是我们在开篇时希望跟大家同步的。大家应该对齐一下巨头们的动作,理解他们在布局时做了哪些基础设施上的准备,为未来的生态发展布局。
虽然XR设备累计出货量已经突破三千万了,大部分的出货还是VR,而VR的应用场景还是以游戏和观影为主。因此,基于资本市场的压力,很多像Meta这样的大厂,也在开始削减VR侧的投入和支出。而在内容方面,Meta的Quest生态平台进行了长时间长周期的投入,累计投入了超过15亿美金,开发商的数量也已经超过了300家。截止去年12月31号,内容生态数量已经突破了450万。
在我们看来,这是一个中性偏乐观的数据。在XR生态里,VR的出货量依然是主导,而AR的出货和产品迭代速度,相较于VR还是会略慢一些。
虽然我们讲XR生态,但是VR和AR的发展差距还是比较远。我们看XR生态时,一般会从几个关键维度去思考:第一,交互。无论AR还是VR都是下一代人机交互平台,是不是有标准的交互范式,交互是不是定型的,这是非常关键的底层要素。除了手柄式的交互之外,还有手势型的交互,目前主流的VR硬件设备基本都把手势交互融入到了交互体系中。
下一个重要的维度就是开发者和内容生态。
过去五年,VR的开发者和内容生态快速增长,实现了内容大爆发,比如大猩猩跑酷这样的项目,开发者可能只有一两个人,但却在VR生态里面造成了非常大的影响。所以说,一旦交互范式拉齐,硬件出货量达到了一定水平,就会有爆款产品不断涌现出来。
相较于VR生态,AR生态的成熟度不太高。在AR生态里,不管是手柄式操作,还是手势型操作,他们的交互模式各有各的体系。比如说微软的HoloLens,它自己定义了一套交互模式。国内AR公司的交互模式,始终没有统一共识,开发者没有办法基于这个交互方式和生态开发出大量内容。所以在整个内容建设上,AR和VR相差很远。
接下来的维度就是高性价比的硬件平台。高性价比非常重要,Quest pro虽然产品做的很好,但其产品并不是基础用户能够接受的价格。在VR领域,不管是PICO,还是国内的NOLO,价格已经相对比较平易近人了。但是AR眼镜售价都还比较高,而且功能也会薄弱一些。
第四个维度是基础设施,主要是运营商对基础网络和生态的助力。过去两到三年,因为疫情的影响,虽然国内主流运营商在AR领域启动了投入计划,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的大规模落地。
我们期待疫情开放之后,之前积累了两三年的营销和推广方案,今年可能会真正地在市场上落地执行。这对于VR和AR都会形成助力。现在市场依然处在非常早期的市场培育期,只有行业巨头真正进场之后,才能推动市场教育和生态方面的进展。
从绝对数据上来看,2022年整体市场增长还是不错的,但AR和VR在相对数据上差了很多,我们相信2023年巨头会给市场带来一些新的活力。
所以,站在早期投资的视角,我们看到未来XR的行业发展有如下几个趋势:
第一点,是MR和VST。这与VR相关,因为VR很重要的一个应用场景就是游戏。但它有一个天然的问题,就是使用频率相对较低。VR是不是能够借助VST技术,更加接近AR体验,同时让VR产品从游戏领域,拓展到生产场景,这是我们今年会非常关注的一个行业信号。如果VR能够走出来,那么AR还是VR就不是那么重要了,因为大家的产品形态和效果会越来越接近。
第二个重要的趋势就是高亮高清。VR产品发展的要更成熟一些,AR在光学的技术迭代和效果上还有很大欠缺。VR的光学技术方案进入量产之后,创业公司数量是比较少的,而AR还有很多新玩家入局,有新的技术和产品形态涌现,这是创业活跃度非常高的赛道。
除了前端显示之外,另一个重点就是智能交互。除了裸手操控,还包括了脸部动作的追踪、对用户意图的识别,以及对用户注意力的分析和判断。人在现实世界中的画面视角非常大且清晰,但是在虚拟世界中,究竟是把所有画面全部渲染出来,还是基于交互能力的捕捉,只渲染你注视的画面,这其实是非常重要的突破。如何去平衡算力、能耗、用户体验之间的关系,如何让任务操作实现高精度、低延时,如何实现触觉反馈,计算能力是否能与注意力结合,都是非常有意思的发展趋势。
云端算力的问题讲了很久了,因为不管是VR还是AR一体机,本地算力是非常有限的。如何通过更好的码流方案,在编解法方面去做一些深度优化,经过计算,用比较低的功耗将云端高清画面推流到产品端,实现云端和产品端的低延迟高精度互动,这也是我们非常期待的。从长期发展来看,电池很有可能成为AR和VR产品提升佩戴舒适度的重要卡点。想解决这个问题,就要把算力放在云端。
第五个维度,则是XR和AI的深度结合。在XR的世界里,大量的3D内容,需要实现现实场景和虚拟场景的结合生成,未来谁能够更好地把AI和XR场景进行深度结合实现,也是我们非常期待的。
ChatGPT已经火出圈了,我们的很多被投企业已经能够将其连接到AR产品上,从而变成一个云端小助理,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体验。
分体机和一体机的路线始终存在争论,但从我们的视角看,这个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作为创业团队,是不是能够很好的捕捉解决用户需求。要实现需求导向型的产品设计,而非争论一体机还是分体机。我们认为二者都有机会,关键点还是对需求的捕捉和对用户需求的理解。
最后是光学方案。这个领域VR的机会少一些,光学方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很有可能还会有5到10年的持续创新周期。
我们罗列了一些可能在XR生态里的创业机会,我们比较笃信一点,如果创业公司做的产品没有差异化,那么胜率是非常非常小的。无论是AI计算领域的王者还是苹果,他们都是从很多边缘场景入手,经过多年的努力,一步一步走到了产业的核心。
当下的时间点XR还有哪些机会呢?这个机会一定是巨头不看重的,如果是巨头已经非常关注的,那我建议大家还是要尽可能的谨慎规避。而垂直场景的专用整机,是有机会的。软硬结合类的应用产品也一直是AR的特色,因为它必须要有一个硬件产品形态承载软件内容和交互,XR与AI结合如何能够做到更加无缝的连接,如何能够更好的让XR设备有调用AIGC和AI的能力,实现结合和落地应用,都是非常有想象空间的点。
不管是AR还是VR,高技术壁垒核心器件都是有迭代空间的。VR是减重的问题,如何能够把VR头显降到150克以内,这会在用户体验上有非常显著的提升。国内创业团队的机会也很大。
千元级分体机也是我们在尝试和关注的一个方向,因为整个生态还在起步阶段,至少要让用户把产品用起来。如何能够把产品做轻薄,实现手机、pad等计算终端的联动,如何能够进一步释放pad和手机的算力,都会成为未来的爆款场景。
此外,还有操作系统。操作系统在整个生态内是非常重要的节点,微软、谷歌、苹果都是依靠操作系统构建了生态基础。在XR生态里,创业公司是否具备独立成立的机会,一直存在争论。争论越多,机会越大,我们一直抱着非常开放的态度关注XR生态操作系统领域,是否能够有异军突起。
最后,简单介绍一下蓝驰。起源于美国硅谷,蓝驰创投是一家专注于早期创业公司的风险投资机构。我们在国内已经耕耘了20年,投资了超过150家创业企业,包括理想汽车、水滴公司、青云、瓜子二手车、趣店、松果出行、赶集网、怪兽充电、云途半导体、宏景智驾、云圣智能、安芯网盾、百图生科等。
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创业者,从0到1定义未来科技和生活,希望能够通过我们对行业的理解和思考,去帮助创业者在创业早期少走一些弯路,通过更多的对话和思考,让创业这件事情成功率更高。
主持人:感谢曹总的精彩分享,评论区还有非常多有趣的问题,我们想请曹总为我们解答几个大家关心的问题。
2021年Quet2销量破千万,其实已经达到了扎克伯格所说的VR最低生态启动门槛。但2022年的时候,Quet的日子就不太好过了,涨价之后,销量锐减,有数据显示同比下滑了52%。Meta和people的新机型销量似乎也没有达到他们自己的预期。
很多人就觉得,元宇宙带来的那一波VR热潮过去了之后,VR行业又一次到了拐点,曹总您怎么看?
曹巍:主持人的这个问题非常好,也非常专业。我们不光看元宇宙和XR方向,也在关注各行各业,比如说机器人和新能源汽车,他们在发展过程中,都会遭遇大周期和小周期。
这些数据证明了什么?证明了XR在整个发展过程中遇到了一些挑战,挑战是什么?背后的主要原因是用户体验不够好,比如说VR整机太重了,交互不够方便,依然还要用手柄。比如说像AR眼镜,它的显示效果和功能还是不够完善。
所以即便是如Meta这样世界上最有钱也最有想法的创业者,也要等底层技术不断的迭代和优化,等供应链的成熟,才能够做出来下一个代际更加创新的产品。我们把XR赛道的变化叫做调整,这也证明了生态还有机会,还没有到一马平川快速发展的阶段。
主持人:好的,谢谢曹总。嗯,第二个问题是,如今行业内的人士还会认为XR是下一代计算平台吗?VR和AR谁的机会更大?抑或下一代计算平台是两者的混合体?
曹巍:我们坚信,不管是XR还是VR,不管是分体机还是一体机,本质上还是消费电子产品。究竟是围绕用户需求场景解决痛点,还是给用户带来爽点?比如说VR,其核心就是爽点,就是提供差异化的沉浸式体验,为此用户还是愿意花钱的。
从计算平台的角度上来讲,我们看到的一些数据显示,用户在VR产品上玩重度游戏、轻游戏,以及看电影的时间,大概各占1/3,VR产品还是抓住了用户的一部分时间。
只要能够抓住用户时间,只要产品能够做的越来越好,有更多的用户进来,就会成为下一代用户的主要交互平台。VR还在积极的破圈,Video See Through技术能够让VR的佩戴者更好的和外部环境进行交互,同时VR也在非常积极的向生产力工具和生活应用服务平台方向转变。电商、外卖以及购物场景都会越来越多的迁到VR平台上来,这是非常健康的变化方向。
AR的想象力空间比VR还要大,只是在技术侧遇到了更多的挑战,而且优质的AR产品还非常少。微软oculus的空间识别能力、系统内容交互能力的设计都非常复杂,对于普通的小白用户来讲,它的重量和成本都很难被接受。
我们是XR方向的笃信者,但目前的供应链、底层技术能力还未到达成熟阶段。
主持人:嗯,谢谢曹总。最后一个问题,曹总对XR方向的创业者们有没有什么建议?
曹巍:XR方向是超级大赛道,我们的几个建议:第一点,不管是底层技术还是前端产品,一定首先对产业的发展阶段有充分的了解。如何能够更好捕捉B端和C端需求?如何能够在整个供应链生态里找到自己的位置?这是对环境和自己能力认知的双向建模过程,要知己知彼,既要了解环境,也要了解你自己。
第二个,当你能够做到知己知彼之后,一定要有耐心。即便是扎克伯格也要应对这一波经济下行周期,也不得已要去削减在元宇宙领域的支出。这是一个雪坡比较长,机会很大,但是又需要耐心的赛道。如果你特别的着急,这个方向不太适合你。
第三个,XR是一个非常交叉融合的领域,这里有大量的前沿技术,涉及算法、硬件、传感器、产品设计、软件侧的建模和应用,它需要团队具备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建议,创业者需要在第一天就想清楚,自己要做什么,足够有耐心,积攒合伙人团队。很多优秀的AR团队都有四到五个顶级的合伙人,大家各自扛住一个方向,需要综合能力没有短板,才能够把如此复杂的XR项目,从0到1做出来。
主持人:谢谢曹总,也感谢三位嘉宾的分享。不管在XR还是在AIGC领域,技术上突飞猛进的同时,商业化路径也并不是完全清楚。这也没关系,1997年,拉里佩奇和盖尔谢尔盖布林在买下谷歌域名后,其实经历了长达一年身无分文寻找投资的阶段。而如今,XR和AI领域的初创公司以及投资者数不胜数。
今天的直播就到这里,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