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不再是中产心里的应许之地。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中国企业家杂志(ID:iceo-com-cn),作者:邓双琳,编辑:李薇,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到新加坡的第6个月,王锋做了一个决定——离开新加坡。
做这个决定,王锋只用了5秒钟,就在收到房东的信息之后。房东通知他,5月起,王锋租的这间位于市中心的公寓,将从5000新加坡元(约为2.6万元人民币)涨到7000新加坡元(约为3.6万元人民币),涨幅约合1万元人民币。而这已经是房东半年内的第二次涨价了。
到新加坡前,王锋对这个国家十分憧憬——环境优美,经济发达,最重要的是政策环境对他所从事的Web3行业十分友好。他的朋友圈里,大部分同行都在2022年去了新加坡,看着他们每天在朋友圈晒,王锋心痒难耐。在公司开始为员工落实去新加坡的手续时,王锋第一个报了名。
在国内,王锋年薪70万元人民币,去新加坡后,公司又主动为其调薪30%。去之前,王锋还给自己定了“五年计划”:在五年内将EP签(工作准证)转成PR签(永居签证),然后买房,将家人一并接来,定居新加坡。
计划赶不上变化。尽管去之前就听同行抱怨新加坡物价飞涨,但直到王锋肉身生活在新加坡后,才知道“飞涨”的概念有多离谱:房租、餐饮一涨再涨,30%的薪资涨幅根本覆盖不了在新加坡的生活成本。而且EP签的门槛越来越高,永居签证也越来越难拿。
国内疫情政策放开后,王锋逐渐萌生要离开新加坡的念头,房租涨价成为最后一根稻草。
“新加坡的舒服是留给超级有钱人的,做普通工作的国人依然很卷。像我,一天工作10小时是常态。”王锋告诉《中国企业家》,“上班压力大,赚的钱还要帮本地人供房子,家人也不在身边,能否拿到永居是未知,这种不确定性其实非常压抑。”
2022年,在大环境、技术、资本和政策的推动下,Web3行业、互联网行业掀起了一股“下南洋”风潮,大批创业者、管理层和梦想成为新中产的年轻人迁徙到了新加坡。
短短一年,中产“下南洋”已成过去式,逃离新加坡成了新趋势。最主要的原因是,新加坡物价一路水涨船高。据统计,新加坡核心通货膨胀率在今年1月升至5.5%,创15年以来最高。
而在政策层面,新加坡对EP签和PR签的门槛也一再提高。在每月薪资不得低于5000新加坡元的标准之上,从今年9月开始,申请EP准证还将按照候选人的薪资、学历、企业员工国籍多元化、本地员工数量四个维度进行打分,40分以上的候选人才有资格申请。
也就是说,未来只有人中龙凤,才能留在新加坡工作。
海欣告诉《中国企业家》,疫情前,无论是EP还是PR,都没那么难拿。
去年11月,海欣下定决心,前往新加坡工作。她在一家Web3公司担任商务负责人,公司总部在新加坡。
“但近两年政策不断调整,想要拿新加坡的永居已经变成非常难的事情。”拿不到永居,工签持有者就不能申请价格低廉的组屋,只能购买昂贵的私人公寓,还需支付一笔税率高达34%的印花税。而以永久居民身份买房,印花税只需9%。
“来新加坡,主要是因为疫情对国内的Web3从业者影响很大。而且新加坡的Web3从业环境更好一些。”她说。
来到新加坡,海欣发现,这里的生活成本至少是北京、上海的1.5倍。“同样的标品,比如衣服、生活用品,标价都比国内贵30%~50%。”
房租更是让过来的中产不堪重负。根据新加坡地产网站数据,截至去年,新加坡私人公寓与组屋的租金已分别连续上涨21个月、27个月,涨幅达到了31%和24.7%。
海欣目前租的一室一厅,租金每月5000新加坡元,加上中介费,每个月差不多要花上3万元人民币。
“3万块,在北京、上海都能租到市中心豪华的房子了。”海欣感慨道,“但是在新加坡,租一个50平的一居室,即使在比较偏僻的位置,至少也要4000新加坡元(约合人民币21000元)起步。”
吃饭、交通带来的压力也不容小觑。
海欣租住的地方,距离公司车程大概10分钟,“这点路程,在国内打车可能就是一个起步价,但在新加坡要花大概60元人民币,赶上早晚高峰,车费还会更高。”
海欣初来新加坡吃的第一顿饭,是商场里的一家麻辣烫,这可能也是她人生中吃过的最豪华的一顿麻辣烫了,“折算下来,那顿麻辣烫花了大概人民币150元。”海欣看到账单时吓了一跳,“在国内,就算在北京国贸这种核心商场吃一顿麻辣烫,最多也就六七十元吧。”
海欣在国内习惯点外卖,并且不太会在意价格。但在新加坡,她几乎戒掉了这个习惯——一顿常规的两菜一饭,加上配送费,就要200多元人民币。在海欣看来,虽然薪资也有涨幅,但想要在新加坡维持和国内同样的生活质量,还是比较吃力。
区块链从业者云飞2021年12月份来到新加坡。“从文化上,中国人到新加坡落脚相对比较舒服,因为很多人会讲华语,饮食上的差别也不大,适应新加坡的生活还算容易。况且新加坡和中国在同一个时区,比较方便工作上和国内联系。”
在云飞看来,有孩子的家庭想要在新加坡长期生活,成本比单身人士要高出一大截。
“因为涉及到孩子读书,所以租房就要靠近学校,租学区房。而且还要请菲佣照顾孩子,新加坡请菲佣的价格不高,但菲佣需要有一个单独的房间,所以只能租二居室或者三居室,这样租房成本会变得特别高。”
孩子上新加坡本地的学校需要排队,而且不一定能排上,所以很多中国人选择让孩子上国际学校,“国际学校每年学费至少要30万元人民币,这又是一笔硬性支出。”云飞说道。加上交通、吃饭等成本,一个有孩子的中国家庭在新加坡,每年最基本的开销就得接近百万元人民币。
云飞初来时租的房子,价格还在可接受范围内,但一年之后,房租就涨了40%。“从2022年开始,新加坡的生活成本上涨非常明显。”他认为新加坡物价上涨的原因之一,就是太多中国人涌入新加坡。尤其集中在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