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产品赎回压力一直延续到第一季度末,这让市场大感意外。财联社记者注意到,有媒体18日晚报道称,六大国有行理财公司,以及招银、兴银、光大、平安、信银、浦银共12家理财子公司(仅以子公司管理口径计)的一季度末存续余额为16.02万亿元,较去年12月末同口径的17.92万亿元减少了1.9万亿元。
“一季度末的数据是真实的。我们也是被动上位,大行一季度的赎回压力很大,但预计后面会回来。”18日晚,一位不愿具名的股份行理财子负责人对财联社记者表示。然而4月19日,多家银行理财子均未就相关数据回应财联社记者的采访。
财联社记者梳理发现,上述11家银行理财子公司(除浦银理财),截至去年末存续规模较去年6月已经减少5435亿。
招商证券银行业首席分析师廖志明认为,2023年一季度,固收类理财收益率已经显著回升,理财负反馈基本结束。不过,由于2023年一季度信贷开门红下理财回流存款,理财规模持续承压,预计23Q2或重回增长通道。
央行近日发布的2023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15.39万亿元,同比多增4.5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9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3.18万亿元。仅仅3月份,人民币存款增加5.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2万亿元。
存款扰动,理财募资延续去年跌势
众所周知,受到去年底债市大跌负反馈,理财产品纷纷破净等因素影响,理财产品集体面临赎回压力。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末,银行理财规模为27.7万亿,同比下降4.66%,较Q3下滑约10%。2022年下半年大部分银行理财规模有所下降,仅少数保持正增长。其中,招商银行(含理财公司)理财规模2.67万亿,居首位,较6月末下跌0.21万亿。
进入第一季度,理财产品破净情况有所好转。从破净率角度来看,4月上半月,银行理财整体破净率降至2.59%,较3月下降1.36pct。据华安证券按银行类型统计,国有大行、股份行破净率分别为5.41%、2.65%,较3月分别下降2.19pct、0.80pct;城商行、农商行破净率分别为1.07%、1.65%,较3月分别下降1.07pct、1.65pct。
市场环境和产品收益好转推动理财产品销售的回暖。综合中国理财网等最新数据显示,2023Q1以公募形式发行的理财产品规模中,2023Q1封闭式产品募集规模超8000亿元,而开放式产品募集规模仅500余亿。
不过,理财产品回暖同时遭遇存款开门红的挤压效应,机构之间存续规模呈现明显的不均衡增减。
据媒体报道,今年一季度理财公司行业排名重新洗牌,前三已全部由股份行理财公司占据,四大行理财公司规模排名已落在行业第二梯队。目前行业前三分别为招银理财、兴银理财和信银理财,去年6月末招银理财、建信理财和工银理财是三甲。
根据中国理财网,截至2023年3月末,工银理财存续的公募理财产品数量最多,达1120只,占比9.62%,其次是建信理财、信银理财、中银理财和招银理财,占比分别为7.81%、7.75%、7.08%和6.69%。
对比规模和产品数量,工银理财、建信理财等大行的单个产品募资规模要小于招银、信银等股份行理财子公司。
机构各显神通,竞争白热化
财联社记者注意到,面对赎回和存款竞争压力,银行理财子近期纷纷在产品和渠道上强化营销功能。
招商证券最新报告显示,由于2022年四季度债市下跌,开放式理财产品净值波动加大,由此理财公司积极发行摊余成本法/混合估值等净值相对稳定的封闭式理财产品。其中,信银理财新发公募理财产品数量最多,达152只,占比8.83%,其次是中银理财、招银理财、工银理财和青银理财,占比分别为6.68%、6.50%、6.39%和6.16%。
数据显示,23Q1理财公司新发产品募集规模排名前十的均为封闭式理财产品,且前三名都是信银理财发行的1年期左右的封闭式理财,募集规模分别为84.62亿、74.91亿和58.64亿。
在渠道上发力也是理财子扩大规模方法。
根据中国理财网,截至2022年末,共有328家机构代销了理财公司发行的理财产品,代销机构数量较6月末增加129家。根据招商证券廖志明团队梳理,截至2023年4月6日,23家理财公司平均每家理财公司约有43家合作代销机构。
其中,兴银理财的代销机构数量最多,超过200家,与兴银理财实现第一季度末存续规模第二不无关系。
招商证券廖志明团队认为,在收益率方面,2023年一季度信用债行情较好,固收类理财平均年化收益率达4.9%。其中,徽银理财最高,一季度年化收益率高达6.5%。23Q1混合类、权益类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分别为1.4%和1.8%,表现优异。其中,苏银理财混合类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最高,达2.5%;贝莱德建信理财权益类公募理财产品平均收益率居首位,为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