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全方位“抢人”。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霞光社(ID:Globalinsights),作者:麻吉,编辑:宋函,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自今年初中国香港与内地恢复全面通关以来,香港市场的热度正在快速复原。
这个五一,香港铜锣湾等商业中心人头攒动,不少店铺外重新出现排队长龙,其中不少是拖着行李箱前来“扫货”的内地游客。
过去一段时间里,受访港旅客直线下滑影响,香港本地零售业一度一蹶不振。2021年,中国内地访港旅客入境人次仅6.6万,相比2020年时下降97.6%,2022年时,内地入境人次也不过37万。
直接受到冲击的是香港本地的旅游业和餐饮业,此外,叠加本地人才资源等流失,以及新加坡的赶超,一些港人开始有了“危机感”。“感觉唏嘘无奈,但也是意料中事。”香港本地加油站经营者Kyle感叹。
2022年9月,根据中国高端智库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与英国智库Z/Yen集团联合发布的第32期全球金融中心指数报告(GFCI32),新加坡取代中国香港,成为亚洲最大金融中心,同时坐上全球第三大金融中心的位置。大批资本和人才涌入新加坡,推动当地房租超过中国香港,成为亚太地区租金最贵的地区。
而随着通关后的香港热度重新恢复,对精英人才的“争夺战”也开始升温。新加坡推出“顶级专才准证”后,香港也宣布推出包括“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重启投资移民计划等多项“抢人才”“促投资”的措施。
受开放通关和人才引进政策带动,今年以来,香港创业者王新接到的有关香港人才引进和留学的咨询量已经是去年的5倍,而香港金融保险业从业者蒋文的工作强度也已重回疫情前的状态。
“现在每天的安排都很满。受到内地来港客户需求的带动,一些保险公司可能半年不到已经完成了相当于2019年时一年的业绩。有人就有希望,就有机会!”面对重现香港的人潮,蒋文发出了这样的感慨。
香港商业的快速恢复,背后不乏特区政府和商业机构推出的一系列对旅游和零售业的拉动措施。
香港特区政府在2月初推出名为“你好,香港”的大型宣传活动,面向全球推广香港的经济新亮点、文化新视野、旅游新体验,以尽早争取更多内地及境外商务及观光等旅客访港。
今年3月,香港机场管理局推出“飞遇世界大赏”机票送赠活动,向主要客运市场旅客赠送50万张机票,其中包括预留给内地旅客的14万张免费机票,分别由国泰航空、香港航空和香港快运三家航空公司发放。
家在四川准备去香港探望儿子的黄新一家,就参与了这一机票赠送活动。“我们全家一共6人申请了免费机票,最终获得了3张免费票,概率还挺高的。儿子在港工作多年未见了,抽中机票以后就开始计划什么时候去香港探亲、购物了。”黄新说。
除了发放免费机票,香港旅发局还将提供更大诱因吸引国际邮轮访港,推动邮轮业复苏,巩固香港作为区内重要邮轮港的角色,并向一百万名访港旅客发放“香港有礼”消费美食礼包。
为了提高香港对全球游客的吸引力,在香港2023-2024年财政预算案中提到,香港旅发局今年将动用超过2.5亿港币继续举办并协助推广香港本地的多项大型旅游盛事。其中,包括首次举办的“香港流行文化节”,以及疫情后再次以实体形式举办的香港美酒佳肴巡礼、香港国际龙舟邀请赛、巴塞尔艺术展、香港单车节,以及香港国际七人榄球赛等。
此外,政府还将向旅发局额外拨款约2亿港元,加大力度争取更多不同规模、类型的国际会议与展览在港举行,涵盖金融、创科和医学等范畴,来吸引高净值旅客,推动香港成为区内首选的会展旅游目的地。
除了大力推动旅游业,今年香港还推出了“开心香港”等一系列活动刺激本地消费,带动受疫情冲击严重的餐饮业、影视院线及主题公园恢复往日热度。具体来看,包括“全港戏院日”、美食市集、海陆嘉年华、海洋公园晚间免费活动等陆续上线,以拉升本地消费热情。
疫情和隔离措施改变了不少人的日常消费习惯。2021年,拥有36年历史,曾见证香港电影业辉煌时代的UA院线因疫情及长期经营压力宣布全线结业,位于尖沙咀THE ONE商场内的百老汇戏院等也先后宣布结业。
“我和男友约看的第一场电影就是在THE ONE,这里留下了我最珍贵的回忆。”香港市民Joyce对大批影院结业深感惋惜。而推动她疫情后再次走入电影院的,则是今年4月30日的“全港戏院日”。
当天,香港影院一律推出30港币的电影票价,共吸引超过22万人次走进电影院,创下4月单日及非假日最高入场人次纪录。香港戏院商会表示,希望香港人恢复“逛街看戏吃饭”的消遣习惯,并能够维持下去,推动戏院业界复苏。
“希望一切尽快恢复如常。这次我和朋友参加‘戏院日’活动,也希望能支持香港影业。”Joyce说。
疫情期间,在各种入境防疫管制措施下,包括香港海洋公园在内的主题公园,游客接待也几乎停滞。2022年底,海洋公园交出历史最差成绩单,其财报显示,2021年7月1日至2022年6月30日,年度亏损达到18.16亿元,为20年来最高。
随着游客数量逐渐回升,香港海洋公园自6月起将延长每日营业时间,并向游客开放晚间免费入园活动,进一步带动主题乐园的人气恢复。
而香港市场整体的消费热度若要完全恢复至疫情前水平,则仍需时日。内地游客任冶在5月中再度赴港购物时发现,五一假期过后,香港商业区的热闹程度大大不及疫情前的平常日子。
“你能想象这是晚上9点多的时代广场吗?”任冶在通讯软件上和曾经共同在港工作的朋友分享道,“人真的少了很多。还有尖沙咀那间过去内地游客常常挤爆的‘龙城大药房’,今天去竟然一个人都没有。”
香港零售管理协会执行总监罗振邦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随着政府推出多项吸引旅客来港及鼓励消费的措施,有利零售业表现,但旅客重返香港的速度并非爆发式增长,预料是拾级而上,相信香港零售业仍需要9个月至1年才能完全自疫情中恢复。
03香港开始全球“抢人”
除了大力带动消费行业恢复,香港持续保有热度和竞争力背后,人才和资金是核心。香港特区行政长官李家超,也在2022年施政报告中提出“抢企业、抢人才”策略。
他在施政报告中提到,过去两年,香港本地劳动人口流失约14万人。人才资源短缺下,除了积极培养本地人才,如何吸纳外来优秀人才,成为重中之重。
去年底,香港宣布多项人才引进计划,进一步放宽本地企业引入人才的条件,包括对本地人才短缺的专业或职位年薪达200万港元的职位,无需证明本地招聘困难;取消“优秀人才入境计划”的年度配额,为期两年,以吸引全球优秀人才入港;将非本地毕业生留港/回港就业逗留期限由一年延至两年等。
其中,最为引人注目的是推出为期两年的“高端人才通行证计划”(简称“高才通”),面向年薪超过250万港元的高端人才,以及五年内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的毕业生,颁发为期两年的通行证,且不需要事先受聘。
这一举措被视为与新加坡打响“抢人”大战。此前不久,新加坡才推出了“顶级专才准证”,向年薪约合198万港元的人才提供为期5年的签证。
香港正全力建设国际创科中心,科技人才短缺却成为制约发展的一大掣肘。而“抢人才”实际是一项系统性工程,包括从签证、住房、社会保障、子女入学、落户等多个环节的配套设计。
“针对重点行业,我们的人才政策有一系列‘量身订做计划’,包括税务优惠、员工补贴、生活补贴等。比如企业需要土地、扣减税务,甚至员工要读书、找地方住,这些我们都有相应安排。”李家超介绍,特区政府出台这些配套措施,目的是希望优秀人才来到香港后,感受到香港广揽英才的诚意,并扎根成为香港这座城市的一分子。
例如,香港特区政府就为引进人才准备了“买房退税”大礼包。
今年1月18日《2023年印花税(修订)(第2号)条例草案》通过后,根据指定输入人才计划来港的非香港永久性居民,在2022年10月19日或之后在港购置住宅物业的,将可在其成为香港永久性居民后申请退税。
过去,香港非永久居民、内地和外国人士在香港买房共需要缴纳房价30%的税款,包括15%的买家印花税(BSD),以及15%的从价印花税(ASD);而首次置业的香港永久居民,只需支付房价3.75%的新从价印花税。
配合招揽人才的新规出台,对有意留港发展的购房者来说,定居香港将能剩下一大笔钱。以一个售价1000万港元的物业单位为例,非香港永久居民在买房时需要缴付合计共300万港元税款。当外来人才留港并正式成为香港永久居民后,便可享受与永居同样的3.75%印花税,并申请退回之前多缴纳的税款,即262.5万港元。
作为对比,新加坡近日在2023年一季度楼市需求强劲下,大幅调高了额外买家印花税(ABSD)。其中,外国人购买任何住宅物业的ABSD税率从30%提高到60%;实体或信托购买任何住宅物业的ABSD税率从35%提高到65%。
“现在我接到的关于优秀人才引进和香港留学方面的咨询量特别多。主要因为两方面:一是港府确实开始抢人才了;二是内地留学机构、移民机构、升学机构的宣传。”王新告诉霞光社。他在2017年创办了一家教育咨询机构,专门为内地有意赴港求学的学生提供升学咨询方案。
今年,因为香港人才引进政策反响强烈,王新又将业务拓展至相关的咨询服务上。王新说,自己公司在抖音和小红书平台都开通了账号引流,现在每天光是香港人才引进方面的咨询,单抖音一个平台的转化就有十几单。“咨询者从经商人士到公司高管都有。”王新说。
据香港特区政府劳工及福利局局长孙玉菡公布的一组数据,截至3月28日,特区政府已收到超过两万宗“高才通”申请,计划受欢迎程度远超预期,其中有接近1.2万份获批。在两万份申请当中,超过5成申请者是拥有至少三年以上工作经验的百强大学毕业生,而高薪类别的申请人约占22%。
王新表示,今年不只是因应新政策下有关高端人才引进的咨询变多,通关后关于香港留学的咨询量也直线上升。“从副学士、学士到硕士,我接到的咨询量可能有150个左右了,目前已经交钱立项的就有88个。”王新说,对比疫情期间,机构正常营业都受影响,每年自己只能做不到30个人,现在市场是真的重新“热”起来了。
04多管齐下,吸引优质企业和资金
此外,为了吸引更多新资金落户香港,香港投资移民计划也将时隔多年再次重启。
香港投资移民计划全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于2003年10月香港经济低迷时期推出,以吸引高素质移民。最初投资门槛仅650万港元,投资标的包括股票、债券、房产、存款等。而后的2010年,移民投资门槛升级至1000万港元,并在投资资产类别中剔除了房地产投资。该计划自2015年被暂停后,一直没有重启。
今年2月,在香港公布的2023至2024年度财政预算案中,特区政府透露会引入新的“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但目前相关细节尚未正式公布。
香港特别行政区财政司司长陈茂波在对财政预算案的解说中提到,重启投资移民计划对象将不包括内地居民,且不包括物业投资。此外,投资门槛也会大大提高,相比计划暂停前1000万港元的投资额,新“资本投资者入境计划”的金额将以倍数增长,且会要求投资者投资导向企业,例如初创和创科企业等。
在“抢企业”方面,施政报告中提出成立“引进重点企业办公室”,针对生命健康科技、人工智能与数据科学、金融科技、先进制造与新能源科技等策略产业,引进世界各地高潜力、具代表性的重点企业,提供特别配套措施和一站式服务。在2027年或之前,吸引至少100间有潜力和具代表性的创新科技企业到香港营运或扩展业务,其中包括至少20间龙头创新科技企业落户。
在向国际创科中心目标推进的过程中,香港可以积极发挥其国际金融中心“资金池”的双向角色,为初创和科技企业提供融资服务,带动更多经济及产业的发展。
为引进投资落户香港的企业,施政报告还提到将成立“香港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把近年在未来基金下设立的香港增长组合、大湾区投资基金和策略性创科基金,以及新设立的规模300亿港元的共同投资基金一同收纳,汇聚有关资源,由政府主导投资策略产业,吸引和助力更多企业在港发展。
此外,香港特区政府近期发布了《有关香港发展家族办公室业务的政策宣言》,以吸引全球家族办公室将其财富带到香港。
香港财政司司长陈茂波指出,家族办公室业务的蓬勃发展,将有利香港汇聚全球各地资金、壮大香港的金融市场以及资产和财富管理业,并推动金融和专业服务、创科、绿色以及文化艺术乃至慈善事业的持续发展,增强香港的发展动能。
“香港的低税率、简单税制,再加上金融业完善的基础设施,都是吸引企业和高净值人群来港发展的重要原因,相关的配套服务也都非常专业和成熟。”香港金融保险业从业者蒋文说。“高净值人群的资产配置偏好,近年可能也逐步从之前偏重房地产这类高风险产品,向风险较低的理财产品转移,比如保险类产品或是大额存单等。”
香港金融发展局去年发布的一份研究报告指出,到2023年,以管理资产规模计算,香港将超越瑞士成为全球最大的跨境财富管理中心,而2020年至2025年的复合年增长率将达9%。
而私人财富管理业务,一直在香港资产及财富管理行业中扮演着主要角色。2021年,私人财富管理行业总资产下跌至10.6万亿港元,但净资金流入仍录得6380亿港元。据统计,2022年上半年,香港有超过15000位超高资产净值人士,数量在全球城市中排名第一。
总体来看,随着疫情放缓,全面通关和香港特区政府多管齐下“抢人”“抢企业”“促投资”的新政,正推动香港市场重新恢复热度。而汇聚了来自中国内地与全球市场人才、资金与企业的香港,附以互联互通优势,作为全球金融中心的前景仍然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