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星黄淼:通过深度赋能,满足LP的既要、又要、还要

创业
2023
05/21
12:32
亚设网
分享

随着人民币基金的地位不断攀升,政府引导基金等国资LP成为GP们追捧的对象。尽力满足国资LP在招商引资等方面的需求,GP能顺利促成与国资的合作,最终实现双赢甚至多赢。

5月19日,在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主办的“2023中国投资年会”上,复星全球合伙人、复星创富联席董事长兼轮值CEO黄淼发表了题为“‘基金+产业+园区’如何实现产业基金的多赢”的主题演讲。

在黄淼看来,通过为政府和企业提供深度赋能,才能使彼此更好地结合起来,从而顺利满足各方的需求,“对于园区和产业的结合,核心还是要在提供产业投资的同时,能够真正帮助企业在当地成长,这需要GP花大力气去做。”

以下为现场演讲实录,由投中网进行整理:

现场的各位嘉宾,大家上午好!首先非常感谢投中能够给予这样的机会,跟大家一起来分享关于产业投资如何实现多赢的局面。

我数了一下,刚刚上来的五位LP里,有三位LP都是政府产业引导基金的代表,可以看到LP特别火热。从这里可以看到,今年一季度,政府产业引导基金已经成为LP最主力的来源。

过去的20年,尽管中国的VC、PE高速发展,但是我们在机构LP的建立上,与美国有很大的差异。我们LP的组成里,大部分来自于政府,去年的数字是37%,今年一季度在40%出头,那么能通过哪些有效的方式实现这些政府LP的诉求?

基于产业生态做投资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一下,复星怎么做这些实践。过去几年,我们怎么实现与政府产业基金之间的双赢,所以想分享一下我们“基金+产业+园区”的实际案例。

我们是怎么做的?今天的复星在原有的CVC产业投资模式上,进行了进一步迭代,叫EVC——Ecosystem Venture Capital,基于产业生态做投资。

先来看一下,我们自己有些什么,再去看怎么和政府实现互动和双赢。刚刚几位LP讲得特别好,从政府的层面,不仅仅是DPI,也不仅仅是你的MOIC。政府在要这些财务数据的同时,还要招商等一系列指标。

复星是创新驱动的全球家庭消费产业集团,我们的核心点落在产业上。从行业分布的角度来讲,聚焦在新材料、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和大消费等等。

消费领域是复星比较强的部分,目前我们的消费品牌遍布全球。大健康领域也是复星擅长的,我们在这里面构建了从生物医药的制造端,到医疗器械、医疗服务,再到医院、养老的全产业链,这使得我们对企业赋能的时候,就可以给很多生态企业提供帮助。

另外一块是新一代信息技术,这个领域也是我们过去十年做得比较好的部分。除了参与包括中芯国际在内的20多家硬件芯片半导体公司,我们还布局产业互联网,特别是在头部数字经济领域投了一些头部项目,比如科大讯飞,以及现在已经报会的全球领先的商业和效率的软件服务公司——合合信息,还有中国财税领域里领先的电子发票企业——百望股份,还包括中国领先的蓝领招聘企业——58集团HRG等。

最后总结落在12个字:生态赋能+管理赋能+运营。

“基金+园区+产业”的打法

到底怎么做才能实现这些诉求?今天提出一个打法叫“基金+园区+产业”,在讲之前,重点是落在深度赋能这四个字上面。

怎么做?今天大多数机构都说提供增值服务,举个例子,有家企业还没有签署投资协议,甚至还没有过投决的时候,复星的投资团队会带对方会见复星各个不同板块的合作伙伴或客户,往往还没有投资就大概拿了100多张名片。早于投资,我们的业务赋能已经开始。从这个角度讲,如果要真正实现对企业的赋能,能介绍业务给对方当然很重要,还需要从运营、销售、研发、供应链数字化整合等四个方面入手。如果四块积木搭好了,这个赋能可能才能真正做到有深度,最终能够落地。

复星已经30多岁了,我们在30多个国家有布局,海外员工大概有4万多名,这使我们的全球化能力比一般机构更有优势。这时怎么和园区结合?怎么实现政府既要、又要、还要的目标?怎么来实现这样的打法?

政府的关注点:1、产业招商,项目能够招过来;2、招过来就要落下来;3、前面两个是手段和工具,最重要的目的是收入做大、税收做稳、企业做长。

怎么才能做到?分享两个案例。

第一个,今天我们所熟知的在普外手术机器人领域的达芬奇机器人,复星和它做了JV(合资公司),这是一个设立投资。最重要的一点,透过这样的合资,在过去的6年里,该公司进入全国300多家医院,实现了接近300台的销售,所以账面利润也非常好。这里体现的是在销售和市场的赋能,去年它们在张江投了7个亿,拿了20亩地,亩均投资强度达到3500万。

另外一个案例是在过去两年不到的时间里做的实践。在一个城市,复星创富两年不到的时间做了“3+6”的基金——3个盲池基金,6个专项基金,最后达到的数据是什么?盲池基金的募集规模是21.5亿元,虽然不是特别大,但在去年四季度,我们给政府带来的一个项目的开盘收入就达到35.7亿元,入库税收达到7000万元。从这个案例可以看到,要真正把销售带进去,同时要满足短期的目标,也要满足政府长期的诉求。最后落在产业运营+产业投资的深度打法上。

今天提出对于园区和产业的结合,核心还是要在提供产业投资的同时,能够真正帮助他们在当地成长,这需要GP花大力气去做。

如果能做到?要打造四个能力:

1、并购。要实现短期的收入、税收的落地;

2、孵化的能力。我们在这个城市也和对方做了很多早期的设立投资,把之前是台积电核心供应商的半导体设备公司,从设立阶段就落在当地,使得该公司能够在当地成长;

3、BD,业务运营、销售、市场增值的能力。

4、VC、PE普遍的财务性投资能力。这样才能实现政府长、中、短的诉求。因为对方既要短期有生物药能够实现产业升级,但又因为短期没有收入和税收,所以需要这几个能力来互补。

从微观的层面来讲,我们在内部也做了两个体系的保障:

1、建立风险合伙人机制。我们从美元基金的做法里学到了“风险合伙人”机制,把行业的大咖吸纳进入我们的投融资外部团队,和他们一起募资、看项目。我们自身的能力有限,所以需要他们提供各种赋能的帮助。

2、成立产业专家委员会和赛道红蓝对攻委员会,赋能项目投前、投中、投后。

在集团生态赋能的体系里,我们建立了几大系统:1、生态赋能委员会;2、科创委员会,对接科创领域的各项资源,打造科创合伙人团队;3、提供FES的工具,能帮助企业不断改进;4、海外运营委员会。

通过这几个委员会,帮助企业比较系统地提升生存和发展能力,最后就是建立比较完整的大中台投研管理系统。

集中资源,与LP深度绑定

另一方面,我们觉得自身能力有限,所以要做减法。过去15年里,我们只聚焦了核心的几个城市,与地方政府深度合作,所有复星创富的地方产业基金100%完成了当地的返投。

总结一下,一方面,通过多种打法建立立体投资体系;另外一方面,在保障的机制上,复星团队的跟投比例在业内最高,在基金层面的跟投比例也非常高,这里说的是个人团队的跟投,不是GP的跟投。这样才能和所有的政府LP、机构LP高度捆绑,共同进退。

基于上述几个机制和系统化保障,使得产业生态和产业赋能可以真正实现落地,最后的结果是过去15年可以100%完成。不过需要把所有产业投资的经验、项目聚焦到几个区域、几个城市,这样才能做得比较好。

我们之前和政府一起调研了全国接近300个产业基金,发现只有30%左右的投资机构能够实现返投。规模特别大的机构因为要覆盖全国甚至全球,所以返投比例反而可能更低。未来如果随着政府引导基金出资比例越来越大,相信这个返投比例还会下降。所以弱水三千只取一瓢,我们能够做的仅仅是针对最核心的区域提供帮助和赋能,聚焦在这几个细分的市场里。

最后,回到投资的初心,投资一方面是财务回报,解决企业的核心问题。另外,复星的投资一直强调坚持做对的事情,做难的事情,以及做需要时间积累的事情,而不是短期盲目扩张。另外一方面是走利他的道路,我们要真正想清楚政府的LP要什么,致力于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只有这样才能创造价值,我们的路可能才会越走越长,越走越宽。

谢谢各位!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