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杉彻底拆分,是无奈之举还是顺势而为?

创业
2023
06/08
13:13
亚设网
分享

红杉彻底拆分,是无奈之举还是顺势而为?

“Sequoia”变成了“HongShan”,红杉中国这次想强调的是背后的“中国”二字。 

究其原因,正如红杉中国给中国成员企业创始人的信中所说, 建立本地投资团队、聚焦服务本地创业者、优先满足本地化需求 是红杉在全球不同区域取得成功的核心要素。 

此外,红杉在中国、美欧、印度三大市场发展的不平衡 ,可能也加速了红杉管理层做出分拆的决定。 更直白一点,中国市场的不断崛起使得红杉中国更加亮眼,良性循环下需要有更多新的突破了。 

从红杉中国18年新征程这件事来说,更像一个具象的信号,不断地提醒,“投资中国、扎根中国,就是选择了更好的未来”确实已经进入了深水区。 

接下来的时间里面,更多的投资人和创业者还是应该在这样积极的大前提下,做出自己的应对之策,从而发展壮大自己。 

蓄力发展到出海水到渠成

此次, 红杉全球决定在2024年3月31日之前,各区域将实现完全独立,并采用不同品牌开展业务, 并提及在这背后是 希望不同品牌所带来的灵活性能够让各区域为各自服务的创始人和LP创造更多价值。 

在这背后,18年的发展过程中,红杉中国的投资方向更加广泛和多样化,一方面在于 多领域的布局 ,比如除了科技行业外,还包含医疗健康和传统消费等其他两个区域较少涉足的领域;以及还成立了新基建基金来投资中国新经济产业的基础设施; 

再比如自2018年单列“种子基金”之后,红杉也在近几年开始发展并购投资,且一边丰富产品线的设置,一边开始在亚太地区布局海外投资。 

站在红杉中国的立场上,其当然希望全球有潜力的华人创业者,无论身在何方、何种背景,不管是归国创业,还是利用中国元素的海外创业,或者是越来越多的与生俱来的全球化创业,都可以投资并参与其中。 

但根据红杉的官方声明,“随着红杉在不同区域投资的企业走向国际化,并在全球范围内角逐行业领导地位,它们之间难免会出现一些相互竞争,而红杉各区域共用同一品牌则给这些创始人和成员企业带来一些困扰”。 

尤其是,当更多优秀的中国企业选择出海,征战国际市场,中国资本自然不会置身事外。这样一来, 更进一步拥抱本地优先的策略就变成了势在必行。

这话翻译过来什么意思? 

以国内不断壮大的新能源汽车产业为例,伴随着中国成为全球第一大新能源汽车市场,近日热门话题之一马斯克访华,尤其是9年10次热情只增不减,一半为了市场,一半为了自身发展就是其中的一个缩影。 

对于特斯拉而言,自2019年中国上海超级工厂试点投产之后,三年后,特斯拉中国工厂的总交付量就突破了100万辆整车。且单单2022年前7个月,特斯拉上海工厂就累计向全球交付了32.3万辆车,后续全年交付量达到 71 万辆,超过特斯拉全球交付量的一半。 

如今,这座工厂年产能已超过 75 万辆,是特斯拉旗下产量最高的整车工厂。在其背后,中国制造业居功至伟。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据中汽协统计数据显示,2020—2022年,我国汽车出口连上两个百万级台阶,尤其是2022年甚至超越德国,出口量增至311.1万辆,且预计今年还会迈过400万辆台阶,超越日本,成为世界第一汽车出口大国。 

产业链中,众多关键技术也早已实现全球领先, 宁德时代、比亚迪电池、欣旺达 等等,不仅在国内做大做强,甚至特斯拉等厂商也要找中国厂商买电池。 

单以这其中的欣旺达来说,早在2022年,其就公告称已经成为德国大众HEV项目电池包系统的量产供应商,近日其又宣布将在越南设计全资子公司,希望可以为公司海外业务的开展提供有效通道,加快推动公司业务国际化战略目标的实现。 

在这些企业出海背后,深耕中国的资本做出有利于本土化的策略,确实已经到了势在必行的地步了。 

资本坚持看多中国

仍以红杉为例,去年7月,红杉中国披露完成了四支新基金募资,这笔募资由红杉中国团队完全独立完成。 

在今年2月,红杉中国也宣布已经完成对种子基金的资金战略部署:金额4.8亿美金,而这也正是红杉种子的第三支美元基金。 

且据公开信息显示,红杉中国在过去的10多年里,LP已经扩展到除美国之外的欧洲、中东、亚太等多个地区,吸引了更全球化和多元化的投资者。 

来自资本对于中国市场的看好相比也是如今各方变化的关键支持力量之一。 

这首先体现在 国内本身就已经十分重视相关产业发展,且还在频频出招。

比如就在最近,5月,杭州、温州、长沙等地都在宣布落地千亿产业基金集群,甚至下沉到了县级功能区,而这正是上述产业蓬勃发展的活水关键源头所在。 

而且值得指出的是,这样的资金支持不单单是简单的出资,甚至还有各种专项基金的密集产业支持,使得国内越发形成了新能源等各个产业的良性循环。 

再聚焦到国外资本层面,其也在不断对国内重注加码。 

仍以最近的消息来看,据观察者网报道,欧洲最大的资产管理公司东方汇理首席投资官莫蒂埃,就在接受采访时透露,该公司正在将自己的资产配置从美国撤出,并且转移到中国,因为中国的经济前景更为光明,通胀前景也更温和。 

总资产管理规模超8000亿美元的汉领资本也在5月获批上海QFLP试点资质,并成为上海首家通过QFLP设立的S基金,进一步加强汉领资本国内业务发展。 

归根结底,用最新全球主权财富基金排名中名列第八位的淡马锡中国区总裁吴亦兵此前接受采访时也曾表达过自己的态度: “我们从企业等微观主体可以看到,中国的创新和供应链效率在整体提升。创新已渗透到各个行业,渗透到供应链各个环节。” 

那么, 长期看好中国市场,最好的方式就是用资本来投票,且不断付诸实践。

比如,作为淡马锡在新加坡本土外的投资首选地,截至2022年3月31日,淡马锡在华投资组合约4160亿人民币,占全球总投资额的22%。 

这也正如上述第一部分中所提及的,中国经济不断发展且积极出海的强大韧性是吸引外资金融机构看多中国资本市场的底气。毕竟资本正如潮水,哪里有引力,才能真正流到哪里。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