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发展势不可挡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电车通(ID:dianchetong233),作者:失魂引,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如果说汽车行业全球第一网红是马斯克,那么中国第一网红应该就是理想汽车创始人、CEO李想了。作为汽车之家的创始人,李想常年与网友打交道,熟悉消费者的需求,因而经常在各大媒体平台发表言论。
近期,李想又在微博宣称,本周20万元以上新能源乘用车的市场份额首次超过40%,预计今年大多数二线燃油车品牌会销量暴跌,一线品牌被新能源汽车冲击到的重点车型销量也会下滑,到了今年第四季度,20万元以上的市场,新能源汽车份额将达到50%以上。
(图源:微博截图)
同时,理想汽车还提出了一个疑问,中国汽车市场整体规模并没有增长,那么新能源汽车的销量来自哪里?
2015年前后,新能源汽车行业拉开帷幕,无数车企入场研发电动车、混动车,将其视为国产车企弯道超车的希望。翻阅知乎平台过去的讨论,小通(dianchetong223)发现大多数网友当时并不认为国产新能源车有希望,他们普遍认为日系、德系车整体设计能力更强,即使停止发展五年十年,国产车也不可能完成超越。
事实证明,国产电动车的崛起就像中国GDP超越日本一样不可阻挡,2022年国内新能源汽车市场份额中,自主品牌占比高达79.9%。同时,国内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的份额达到了49.9%,首次与合资车、进口车持平。
(图源:理想汽车)
李想提出的问题不难回答,汽车大盘没有变化,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自然是吃掉了燃油车的份额。整个乘用车市场自主品牌销量也大幅增长,则说明国产新能源车主要吃掉的是合资车、进口车的市场份额。
该结论的另一个佐证是20万元以上汽车市场的变化,要知道,至今仍有许多人冲着品牌买合资车,燃油车时代在许多消费者眼中,国产车不配卖高价,只配依靠性价比保持一定的市场。20万元以上属于高端市场,过去几乎被合资车、进口车垄断。
新能源汽车时代国产车在高价位崛起,其实真正的行业精英早有预料。2015年,时任比亚迪戴姆勒新技术有限公司销售副总裁的李云飞就曾表示,相较于燃油车,新能源汽车没有品牌包袱,借助新能源、新技术,国产品牌可以轻松突破20万元售价天花板。
(图源:腾势汽车)
认定今年第四季度20万元以上汽车市场,新能源汽车占比将超过50%的李想,则是国产车发力高端的主要功臣之一。国内造车新势力非常多,但发展到现在,唯一扭亏为盈的企业就是理想汽车,而且李想也曾坦言,竞争目标放在了BBA身上,有信心2024年销量超过BBA(其中的一家)。
看似国产新能源车拳打德系、脚踢日系,发展态势良好,但在盛况之中,却隐藏着一丝危险。
第七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国内有车家庭占比达到了41.67%,但其中81.2%的家庭用车价格低于20万元。尽管中国GDP、消费能力不断增长,大多数家庭依然买不起20万元以上的车,而买不起20万元以上车的家庭,基本上也不会买两辆车,考虑到综合使用需求,对于这些人而言,显然混动车、燃油车更实用。
然而整个汽车行业都在朝着新能源发展,混动车注定只是过渡阶段,就连理想自己,也将在今年底推出首款纯电动汽车。许多消费者眼馋纯电动汽车的超低出行成本,却因自己的使用需求,无奈之下只能放弃纯电动汽车,购买混动车或燃油车。
(图源:比亚迪)
其实从今年车企的动作也能看出,长城、吉利等车企纷纷押注混动车型,深蓝汽车也将增程式汽车当作主力营销。深蓝S7增程版顶配纯电续航200公里,售价仅16.99万元,纯电续航121公里版本,售价15.99万元,79公里纯电续航需要用1万元来换。
电车成本高昂,是困扰电动车发展的难题,以蔚来汽车为例,选配100kWh电池(CLTC工况续航675公里),要加钱12.8万元,足够买一辆A级燃油车了。
15万元以内的纯电动汽车,续航大多在500公里左右,而且为了压缩成本,基本也不会配备太高的快充功率。虽然出行成本依然较低,但是充能体验却要差不少,城市代步还行,不适合长途出行。
(图源:比亚迪)
高端市场固然重要,但中低端市场才是车企需要掌握的基本盘,哪怕是已经扭亏为盈,将BBA视为对手的理想汽车,仅依靠高端市场也许能够发展得不错,但很难成为大众、丰田这样的行业巨头。
同为造车新势力佼佼者的蔚来汽车,已经官宣将推出两个子品牌,分别为阿尔卑斯和萤火虫,实现市场下沉,其中萤火虫的定位大约在15万元。电动车行业巨头特斯拉,也计划推出15万元左右的新车,命名或为“Model Q”或“Model 2”。
然而特斯拉Model 3续航556公里,售价高达23.19万元,15万元的新车大概率会阉割续航,到时候还值不值得买就不好说了。
显然,提升续航、降低价格对于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而言已迫在眉睫。
高端车型对于价格不敏感,不但普遍使用三元锂电池,蔚来、上汽、东风等车企甚至计划2024年使用固态电池。固态电池的应用,能够大幅提升电动车的续航能力,或许能够进一步提升自主品牌汽车在高端市场的份额,但作为普通消费者,我们没有经济实力购买昂贵的高端车型,如何提升低端车型的续航、充能速度才是我们关心的问题。
为了降低电池成本,特斯拉一方面自建工厂生产电池,另一方面则在布置锂资源精炼,打算通过更高效的精炼技术提高锂资源提取效率、减少损耗,再通过自研自产降低采购成本。
(图源:特斯拉)
地球上锂元素占比约0.0065%,位列第33位,目前已探明碳酸锂储量1.28亿吨。2019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斯坦利·惠廷厄姆在2021年表示,可开采锂资源可能会在未来5~10年耗尽,建立锂资源回收机制非常重要。
地球的锂资源储量不足以支撑全球完成新能源转型,如果不能找到锂资源的替代品,那么锂电池可能会越来越贵,只怕纯电动车的时代无法真正到来。
好在,宁德时代、比亚迪、中科海纳等国内数十家电池企业,已在从事钠离子电池的研发。钠元素地球占比为2.74%,是地球上含量最丰富的金属元素,足以支撑汽车行业转型。
不过目前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普遍偏低,一般就160Wh/kg左右,远不如磷酸铁锂电池,更不用说三元锂电池和固态电池了,最大的优势就是便宜。在电池企业的研发投入之下, 未来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肯定能够逐渐提高。或许,钠离子电池才是中低端车型续航超过1000公里、告别续航焦虑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