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一段时间,Jagat 登顶了日本 App Store 社交分类下载榜,并且挤进了日本下载总榜 Top10。
编者按: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白鲸出海(ID:baijingapp),作者:辛童,创业邦经授权转载。
更重要的是,这种情况不仅发生在日本,根据 App Store 和 Google Play 榜单情况,在过去 2 个月里,Jagat 登上了俄罗斯、中国台湾、乌克兰、中国澳门、摩尔多瓦等 5 个市场的 Google Play 下载总榜第一名,西班牙、越南、白俄罗斯等 10 个市场的 Google Play 社交分类下载榜 Top1,以及法国、新加坡等 5 个市场的 App Store 社交下载榜 Top1。
Jagat 正在遍地开花。
我的第一反应是震惊,因为 Jagat 的 UI、产品定位和产品设计都基本与已经下架的 Zenly 无异。而自 2 月 3 日下架至今,全球已经出现了数十款类 Zenly App,我实在不解为什么在大半年后,仍然会有产品凭此突围。
因为按照我们过去的观察来看,当头部产品面临下架、调整、或者其他问题时确实会有部分同类产品替代机会出现,但是空窗期往往非常短暂,甚至可以归类为稍纵即逝。
但从 Zenly 2022 年 9 月宣布将关停,已经有足足 9 个月时间了,哪怕仅从 2022 年 2 月正式下架算起,也有 4 个多月时间了。
“为什么 Jagat 还能出圈?之前那些类 Zenly 产品发展的怎么样了?AI 会不会给地图社交带来一些新的机会呢?”,相信这些问题不仅困扰着笔者,可能每一个关注海外社交机会的人都会有此思考。
根据官方发布数据,截至 6 月 13 日 Jagat 累计获得了 500 万次下载,而根据广大大平台数据,Jagat 在过去 30 天获得了 200 万次下载,主要下载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台湾、日本、俄罗斯、越南、法国、印度尼西亚、韩国等 8 个市场,与 Zenly 主要下载市场基本吻合。
关于 Zenly 为什么能快速捕获大量用户,可以从团队、产品和增长策略几个方向思考。
团队:华人主导、深扎印尼
首先,根据 Crunchbase 平台数据,Jagat 是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主要办公地点位于雅加达的科技公司,公司愿景是构建下一代地图社交产品,5 月从一家总部位于新加坡的私募股权公司 Northstar Group 处获得一笔未知金额的融资。
笔者本来以为,Jagat 的制作班底中可能有不少 Zenly 的成员,但从几位联合创始人和主要成员背景来看,似乎与 Zenly、甚至是社交的关联都十分有限。
但通过梳理 Jagat 主要成员以及相关成员背景,我们发现 Jagat 的团队中华人占比很高、印尼本土资源十分丰富,这里不仅指市场理解,也包括资本和工作成员。
产品:高度相似的外形,和探索的新功能
Jagat 的产品设计从配色、UI 到产品功能都与 Zenly 如出一辙。
产品 icon 继承了 Zenly 紫黄绿的渐变色,只不过产品形状从雪糕变成了果汁,但相似的颜色很容易让人怀疑“Jagat 和 Zenly 是近亲”,更何况 Jagat 也确实这样引导用户。
从产品本身来看,Jagat 与其他同类替代产品一样也提供实时位置定位、手机电量显示、停留时长功能、过夜小房子。通过笔者的实际体验来看,实时定位追踪相对准确,可以精准到单元,但好友电量显示实在离谱,通常情况下电量误差在 50% 以上。
不过在国内和海外的社交媒体上有不少用户反馈 Jagat 的位置不够精准、移动速度有偏差、好友会突然消失不见等问题,不过 Jagat 有解释到指数级增长的用户给服务器和产品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仍然努力修复当中。
我们在《Zenly 虽逝,但门徒犹在》一文中提到,大家对同类的产品的四大主要诉求是定位准确、省电、可后台使用、实时显示好友电量和停留时间,通过笔者的实际使用和简单调研来看,在这一点上Jagat完成得并不算出色。
但其个别功能的继承或创新上,确实有自己对年轻用户的理解:
(1)照亮足迹与地区。当用户点击左上角的县区菜单时,将会进入一个黄色的实时地图世界,当用户停留或者路过某个区域时该区域将会自动变成白色,即足迹照亮地图;
看着自己慢慢打开世界的痕迹,想来应该还蛮有成就感的。
(2)个性化移动拖尾。用户可以在彩色、气泡、粉色爱心、液体胶等4种拖尾中选择自己感兴趣的拖尾,在用户移动的过程中拖尾将会实时显示并对好友可见。
(3)精妙贴纸。目前 Jagat 向用户开放了与 Zenly 画风相似的表情贴纸,画风可爱且伴随音效以及打开特效,不少用户都在应用商店评论表示对贴纸功能的满意。不过仅有 11 个贴纸表情对每一个用户开放,用户需要邀请 3 位好友才能解锁 12 个更多表情、需要 15 位好友才能解锁余下的 12 个表情。
(4)幽灵模式。当用户将好友移入幽灵模式中的“冻结位置”清单后,好友只能看到用户冻结前的最后位置,不会再收到位置更新信息直至用户将其放回至精确好友清单中。
(5)雷达交友。当用户打开雷达模式后,将可以看到同城用户发布的图文动态,用户可以查看动态用户与自己的距离、为对方动态点赞,也可以申请添加对方为好友。点击关闭雷达,将只能看到好友的动态且将不再接收陌生用户的好友申请。
不同用户对雷达交友的态度有非常大的差异,支持的用户认为使用此类产品的用户还是相对友好和善良,因此愿意通过这种方式扩列;而反对的用户则认为该功能的引入会导致 Jagat 亲密好友社交的定位变质。
笔者还在小红书上看到一个蛮有意思的提问“我发现我男朋友打开雷达后,偶尔会有人加他好友,他都通过了,我很生气,不知道该怪他,还是怪 Jagat”。
增长:用社交媒体还不够,要用透
在查阅多个广告检测平台数据后,我们发现 Jagat 的增长主要来自认知错位和社媒营销。
(1)之所以用“认知错位”来概括 Jagat 的宣发策略,是因为我们发现不论是在应用商店介绍、产品内部还是社交媒体上,Jagat 都营造出了一种“Jagat 就是 Zenly”的错觉。
Jagat 的 App 副标题是 Socialize in zenly way,应用商店描述是 Let's start over here on Jagat and pick up where we left off on Zenly。
而且在产品当中,Jagat 更是直接写到“我回来了,2 月 3 日分别至今、你还好吗?你曾经问我要去哪里,不想说老套的台词,我只能说那是一趟没有目的地的旅行,但互相挂念的人终究会重逢.......我从未忘记你,是时候重聚了”
Jagat 的措辞里总是包含一种“我们都懂,但它什么都没说”的微妙的暧昧。
(2)另外,Jagat 在社交媒体上的营销也十分卖力。根据笔者手动统计,Jagat 的营销涉及 Instagram、Twitter、TikTok、Discord、Line、小红书多个平台,而且同一平台往往同时运营多个账户。
虽然全网粉丝数量不算很大,但粉丝活跃度不算低。
以 Jagat 小红书平台为例,目前 Jagat 小红书社群一群已经 500 人满员、二群也已经有 424 位用户入群,Jagat 发布的每一条动态基本都有 100 个左右的互动,虽然算不上 App 顶流,但也已经超过多数互联网产品的互动量了,目前 Jagat 小红书账户 IP 归属地为中国台湾。
再来看 TikTok 平台,Jagat 目前在 TikTok 上注册了两个全站账户以及越南、印尼、日本、中国台湾等 6 个账户,其中 5 个处正常运营中,共积累粉丝 5560 余个,#jagat 相关视频的播放量已经超过了 5530 万次、#jagatapp 话题下视频也有 780 万次的观看量。
虽然目标都是品牌营销与增长,但在不同平台的宣传重点和作用似乎有非常大的差异,Instagram 主要用于官宣战绩、TikTok 和 Twitter 更倾向于与热点结合玩梗出圈,而小红书更倾向于解决大家使用过程中遇见的实际问题并收集用户反馈。
(3)站内营销与限时活动。Jagat 鼓励用户与至少三名用户共同构建自己的世界地图,并给出“邀朋友加入 Jagat 获奖励”的邀请激励;拥有 15 个及以上好友可以解锁全部贴纸表情;
Jagat 还在应用中引入了探索度排行榜,如果用户与好友曾到达同一区县,系统将显示用户与好友们在该区域实际解锁的地区排名,通过评选“每日市长”的方式鼓励用户多出去走走。
· 交友盲盒
Jagat 在中国以及日本等市场发起了交友盲盒局,用户只需将自己的 ID 发送给客服、客服将随机返回一个 ID 给用户,这样就可以获得一个随机的Jagat好友了。
· City Walk 与线下快闪
City Walk 从海外火到国内,Jagat 不仅鼓励用户多多参与 city walk 活动解锁更多地图,还在中国台湾新竹市街舞大赛期间设有摊位,凡是出示Jagat注册用户的都将获取精美礼品一份。
而近期 Jagat 又发起了 City Walk 搭子活动,鼓励用户在官方评论区自由寻找搭子,将有机会获得小众 City walk 路线,Jagat 还预定了 China Joy 的展台,将在 CJ 期间正式首发安卓版 Jagat。
而实际上除了正在上升期的 Jagat,笔者发现在 Zenly 下架的 136 天后,我们曾经分析和发布的多款类 Zenly 产品仍保留着不错的成绩。
借助点点数据平台记录数据,我们更新了 9 款曾经分析的类 Zenly 产品近况,并试图拼凑出原本属于 Zenly 的机会:
最后得出的结论是,虽然不少 App 承接住了 Zenly 下架带来的流量,但却少有 App 解决了 Zenly 遗留下来的问题。
Snapchat 应该是 Zenly 溢出流量的直接受益者,毕竟同属一家公司、支持数据迁移,而且 Zenly 距离下架仍然有一段时间便开始从站内向 Snapchat 引流。
而从点点数据平台检测到的数据来看,2 月 3 日确实是 Snapchat 近 360 天的下载最高峰值,而且把时间拉到更长的周期来看,Snapchat 的 MAU 确实获得了明显提升,但我们也无法追溯 Zenly 4500 万的 MAU 有多少流向了 Snapchat。
当然迫使 Zenly 下架的主要原因绝不只是为 Snapchat 做嫁衣,更重要的原因是 Zenly 不赚钱,但研发成本又高居不下,夸张点说,发展到后期每增长一个用户、对 Zenly 团队的压力就又大了一分。
因此对于当时的 Zenly 而言,愿景是做出满足年轻人需要的趣味地图,当下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是快速盈利。
先从功能更新来看,经过 5-9 个月的发展几款类 Zenly App 已经从完全复制 Zenly 模式,到逐渐开始探索基于地图社交的新功能。
1、好友导航。包括 Tomotomo 和 Bind 在内的多款产品都推出了好友导航功能,用户可以从系统提供的地图导航中选择自己喜欢的与好友见面的交通方式,并实时显示彼此的移动速度和剩余距离。
2、出门&回家报告。包括 iSharing 和 iHere 在内的几款产品推出了“出门报告功能”,当好友、亲人离开或返回用户提前预设好的距离范围时,系统将会向用户发送通知。
3、一键报警功能。当用户点击屏幕上 SOS,系统将在 10s 内向用户发送紧急警报。
大多更新集中在微创新,而非此前 Zenly 一直在探索和尝试的地标建筑和趣味地图。
从营收的角度来看,iSharing 和 Bind 是营利相对不错的产品,iSharing 近 30 天营收 34 万美元、Bind 则为 5.9 万美元。
从付费点设置来看,iSharing 将付费功能设在可添加不限数量的好友、不限制地点提醒、90 天历史位置记录、可查看具有 3D 街景的位置、去除广告等纬度,订阅价格为 7.99 美元每月或者 69.99 美元每年,付费主要来自韩国、日本、美国等具备一定订阅习惯的成熟市场。
不过实际上 iSharing 的产品定位与 Zenly 存在一定差距,Zenly 主要是 Z 世代或者更年轻的用户,多用于密友和情侣之间。而 iSharing 更像是父母关心和追踪孩子的定位器。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美国市场有更细分和专业的产品 Life 360,月流水在 800 万美金左右。iSharing 的定位调整,能够解决一部分变现问题,但换个角度,也等于依然没有找到类 Zenly 产品变现难的解决方案。
相比之下,Bind 的订阅方案设置要更加年轻和可借鉴。
Bind 的订阅价格为双人每周 18 元或双人每年 168 元,而在订阅界面上 Bind 显示的价格为“折合人均 7 元每月”,这里 Bind 进行了概念的置换和权益的共享,一人付钱、两人受惠。
而从订阅权益的设置来看,Bind 允许用户查看对方的全天足迹,包含距离、时间、步行和最快移动速度等数据按段形成报告,查看对方手机的网络记录,充电记录,睡眠记录,手机使用情况,以及语音连麦和投屏看片等功能。
毫无疑问,Bind 更适合情侣,坦白讲 Bind 对隐私共享的设定范围已经超过了笔者的想象,但如果将 iSharing 和 Bind 的付费功能放在一起讨论和思考就会发现两款产品都在原来 Zenly 的基础上构建了更加亲密的关系(亲子&情侣)、同时也进一步模糊了隐私的边界,但是否适合全球范围内推广、是否适合平台本身的用户,可能还需要大家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但不管怎么说,4500 万 MAU 的 Zenly 确实养活了多款 DAU 超十万的产品,可未来的路还需要大家自己继续摸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