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太蓝新能源有限公司(下称:太蓝新能源)宣布完成数亿元Pre-B轮融资。本轮融资由中金旗下基金、正奇控股联合领投,君联资本等机构持续追加投资。所融资金将用于该公司新工厂的扩产建设、技术储备项目的持续开发、人才建设和产品上量等。
相比液态电池,固态电池具备更高能量密度、更高安全性、更长循环寿命、更好低温性能等性能优势,这成为吸引投资圈纷纷加码的重要原因所在。但需要注意的是,目前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一定时间。
看似火热的固态电池领域背后,其行业前景如何?未来发展趋势又如何?
君联资本、中金资本多次加码
据太蓝新能源官网显示,该公司成立于2018年,是一家专注于新型固态锂电池及关键锂电材料技术开发和产业化的公司。
目前的固态电池技术路线可分为三种:氧化物、聚合物与硫化物,三种技术路线都需要在技术上取得关键性突破,而太蓝新能源是氧化物路线的代表企业之一。
具体来看,为解决固态电池的材料体系和界面阻抗等问题,太蓝新能源研发了电解质超薄膜制备技术和界面柔化技术。据介绍,目前,该公司第一代半固态电池产品液态电解质的含量在5%-10%,能量密度最大到400Wh/kg。
根据规划,太蓝新能源第二代准固态电池产品液态电解质含量降至5%以下,能量密度达400Wh/kg-500Wh/kg,预计在今年年底量产;而其第三代全固态电池将不再含有液态电解质,太蓝研究院正推进相关商业化路径的开发。
产能方面,太蓝新能源目前投入使用和正在建设的产能为12.2GWh。其中,太蓝新能源重庆生产制造基地一期已于2022年推出半固态动力电池;重庆二期2GWh工厂预计2023年底建成;安徽淮南10GWh动力电池产业园区项目处于建设中。
客户方面,公开资料显示,截至目前,太蓝新能源已和某两轮电动车企业签订协议,拟成为其动力电池SOP供应商。该公司半固态电池样品已向多家汽车主机厂进行送样并联合测试,正沟通进一步合作。
今年5月,太蓝新能源与紫建电子成立合资公司,推进消费类固态电池的研发、生产及销售。
天眼查信息显示,太蓝新能源成立至今共完成四轮融资,且近两轮公开融资金额达数亿元,背后投资方包括:君联资本、碧桂园创投、中金资本、招商局创投等。其中,君联资本更是参与了太蓝新能源的三轮融资,中金资本亦两度投资该公司。
固态电池领域投融资热度持续
创投日报记者注意到,近年来,固态电池领域融资热度持续。
一方面,投资机构正在固态电池领域“多点开花”,加大投资布局。以此次太蓝新能源融资的领投方背后的中金资本为例,除连续领投太蓝新能源近两轮融资外,其还于2022年投资了另一家全固态锂电池研发商高能时代。
另一方面,固态电池领域中不少企业正加快融资步伐。据创投日报记者不完全统计,自2022年以来,国内已有8家固态电池制造领域相关企业获得近40轮融资。
其中,2022年,固态电池领域融资进程颇快:8家企业累计完成12轮融资,背后投资方除上汽、广汽、蔚来、奔驰等车企外,也有欣旺达、小米等企业,以及众多知名投资机构。
具体来看,今年5月26日,清陶能源获得27亿元G+轮融资,背后投资机构为上汽集团旗下的尚颀资本。据不完全统计,这也是目前固态电池领域公开披露的最大一笔单轮融资金额。同时,双方签署增资扩股协议和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拟推动2025年实现固态电池技术“10万辆级”大规模量产落地。
天眼查信息显示,自2016年以来,清陶能源共完成11轮融资,背后投资方包括:上汽集团、广汽集团、峰瑞资本、北汽产业投资等。
去年11月,卫蓝新能源完成近15亿元D轮融资,共有17家机构参与该轮投资,其中包括:联想创投、顺为资本、中科创星等。
今年1月,赣锋锂电完成B轮融资,背后投资方包括:小米、国投招商等。目前,赣锋锂电重庆赣锋20GWh新型锂电池科技产业园项目正在建设中。
“固态电池是趋势,大家都看好它的未来发展,只要成本及量产问题解决了,肯定是有市场的。”双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夏协飞向创投日报记者表示。
另据中邮证券研究显示,固态电池当前处于起步阶段,产业化仍需时间。预计2030年中国固态电池出货量将达251.1GWh,2030年市场空间有望达200亿元。
固态电池行业前景究竟几何?
当前,固态电池被业内视为下一代电池技术,而半固态电池则为液态电池与固态电池的过渡方案。
近日,蔚来更新了用户手册,全新ES6、ET7、ES7、ET5、EC7和ET5旅行版共6款车型的手册中均添加了关于150kWh电池包的详细信息。据了解,蔚来使用的属于半固态电池,采用固液混合电解质,电芯(单体)由卫蓝新能源提供,届时ET7续航可超过1000km。即使是SUV的ES6续航也能达930km。
赣锋锂电方面表示,搭载赣锋锂电三元固液混合锂离子电池的纯电动SUV赛力斯-SERES-5规划于今年上市。今年5月,赣锋锂业在接受机构调研时称,该公司一代固态电池已开始量产,二代固态电池安全性能已达车规要求,研发样品电池的循环性能已达到车企要求。
与此同时,也有固态电池领域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据了解,辉能科技近期宣布于法国设厂,将在敦克尔克建置其第一座海外固态电池超级工厂,总投资额为52亿欧元。
创投日报通过采访多位业内人士了解到,由于固态电池产业化仍需一定时间,不少业内人士对固态电池的发展仍保持谨慎态度,认为降本、提升良率等仍是破局的关键所在。
其中,江西新能源科技职业学院新能源汽车技术研究院院长张翔向创投日报记者表示,“固态电池目前处于实验室阶段,大规模量产的技术仍不成熟,现在生产固态电池的废品率依旧较高。尽管目前蔚来和东风都已装车,但其量产数量仍旧较少,是否能取代锂离子电池尚不明晰,与此同时,国外宝马、福特等公司投资的项目也未有量产的消息。”
合肥仁发新能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投资总监朱祥文告诉创投日报记者,“该赛道我们还处于观望状态,目前在成本和量产方面都不够成熟。“
体现在成本方面,以蔚来为例,其联合创始人兼总裁秦力洪曾表示,150kWh的固态电池包,其成本接近一辆蔚来ET5。
对于固态电池产业化时间节点,双良集团有限公司投资部高级投资经理夏协飞向创投日报记者表示,“一方面,降本是永恒的话题,成本至少能够与锂电池相当;另一方面,良率上,批量生产线上要解决产品批次稳定性、一致性,提升良率至较高水平。”
国君证券王浩团队分析表示,目前产业内成本高昂的原因,在于未能放量形成稳定规模效应。未能放量的原因在于工艺未定,工艺未定则设备不定,因而无法降本。全固态较半固态技术更进一步,电解质的固固界面接触的稳定性是其核心工艺。其电解质是固态的,必须解决电解质的稳定性和界面接触问题。
浙江锋锂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晓雄认为,“高性能全固态电池在动力领域的规模面临挑战很大,目前在技术路线和工艺上都未确定。但同时,混合固液电解质锂电池是高比能高安全动力锂电池的重要发展方向,其规模化量产配套在国内已基本成熟。”
另据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汽车安全与节能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欧阳明高预测,“全固态电池要实现产业化、并对市场格局产生重要影响,仍需十年左右。2025年是液态电池向固态电池过渡的关键期,而2030年应该是转向全固态电池发展的一个关键节点。而现有的锂电技术,包括液态电池及半固态电池,在2030年前仍将占据绝对主导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