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理想汽车公布了2023年第二季度业绩。
从营收、净利、交付量等核心指标来看,理想汽车本季度交出了一份高速增长的答卷。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盈利,也让“蔚小理”中的蔚来和小鹏难以望其项背。
不过,在交付量上,蔚来和小鹏也在加速追赶。今年7月,在小鹏G6上市的带动下,小鹏汽车单月交付量终于破万;而蔚来则在降价和新车型上市之下,月交付量首次突破2万辆。
交付量一路狂飙之下,李想也为理想立下了做中国市场所有豪华品牌销量第一、首款纯电车型理想MEGA要成为50万以上所有乘用车销量第一等目标。
李想的梦想,能如愿吗?
交付量创新高,蔚来小鹏追赶
财报显示,理想汽车第二季度总营收为286.5亿元,较2022年第二季度的87.3亿元增长228.1%;不按美国通用会计准则(Non-GAAP),净利润为27.3亿元,而2022年第二季度净亏损1.834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理想上半年收入总额474.4亿元,超过2022年全年营收,上半年净利润也已抹平前三年净亏损。
从Non-GAAP的角度,理想汽车已经实现连续三个季度盈利,在“蔚小理”中拔得头筹。
这背后的驱动,还是理想汽车不断爆发的交付量。
2023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车的汽车交付总量为86533辆,同比增长201.6%,这也创下了季度交付量历史新高。
在交付量上,“蔚小理”已经加速分化。
数据显示,小鹏汽车2023年二季度累计交付23205辆智能电动车,环比增长27%;今年1-6月,小鹏汽车的单月交付量均在1万辆以下;直至今年7月,在小鹏G6上市的带动下,小鹏汽车7月共交付11008台,单月交付量终于破万。
另外,小鹏汽车也在寻求新的增长曲线。今年7月,大众汽车与小鹏汽车宣布签订合作协议,将共同开发两款面向中国市场的大众品牌电动车型。据小鹏汽车董事长何小鹏透露,与大众汽车的合作,将让小鹏进入收取技术服务费的时代。
今年第二季度,蔚来共交付23520辆汽车,同样面临着交付量爬坡的挑战。今年6月12日,此前坚持不参与降价的蔚来宣布,全系车型起售价减3万元,并且免费换电服务不再作为标准用车权益。此举被认为是进一步刺激销量,并且通过剥离免费换电服务来增强盈利能力。
最终的数据显示,今年6月,蔚来交付新车10707辆,同比下滑17.39%,但环比增长74.0%,交付数据出现复苏态势;到今年7月,共交付新车20462辆,同比增长103.6%,月交付量首次突破2万辆,终于打破了魔咒。
不过,理想汽车也正在不断调高交付量目标。
理想汽车表示,预计2023年三季度理想汽车月销将在3万辆基础上继续增长,到四季度挑战月交付4万辆的目标。理想预计第三季度交付量达到10万~10.3万辆,同比增长277.0%~288.3%;季度营收预计达到323.3亿~333.0亿元,同比增长246.0%~256.4%。
立下多个Flag,能否如愿以偿?
理想汽车的交付量不断攀高,主要依靠L系列的爆款增程车型。但随着李想提出越来越多宏大的目标,单靠增程的L系列显然不够。
今年6月,理想汽车迎来8周年,李想在致全体员工信中表示,2023年到2025年这三年时间,将是理想从1-10阶段最重要的三年。目标是做到中国市场所有豪华品牌销量的第一,交付量达到160万辆/年。
他透露,2025年,理想的产品矩阵将包括一款超级旗舰车型,五款增程电动车型和五款纯电车型,满足更广泛的家庭用户市场。
今年6月的家庭科技日活动上,理想正式官宣了首款纯电旗舰车型理想MEGA。据悉,该车属于MPV,将于今年第四季度发布。理想提出了MEGA要成为50万以上所有乘用车的销量第一的目标,不分能源形式。
不过,与理想擅长的增程路线不同,纯电路线面临着不一样的挑战,比如需要更完善的充电基础设施。
在今年的上海车展上,理想汽车就发布了800V超充纯电解决方案,宣称可实现“充电10分钟,续航400公里”的充电体验;在超级充电站的布局方面,理想2023年的目标是建成300+,全国高速里程覆盖率40%。并在2025年底前将充电站拓展至3000个,覆盖全国90%高速里程和一二三线主要城市。
从增程到增程+纯电,既有可能成为理想汽车新一轮增长的驱动力,但如果布局不及预期,也有可能对理想刚刚好转的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
比如从理想ONE向理想L系列的切换过程中,理想汽车就曾面临过销量崩盘的阶段。2022年9月,理想汽车的交付量仅为4000多辆,当年第三季度的交付量也创下季度历史新低。
在理想面临着战略转变的同时,外界的竞争对手也是虎视眈眈。比如比亚迪旗下的腾势品牌,在腾势N8上也打出了“打造豪华的家”的口号,与理想汽车争夺家庭场景的用户群。
另外,要实现中国市场所有豪华品牌销量第一的目标,理想也要迈过多道坎。根据理想汽车公布的今年7月中国市场豪华品牌销量,奔驰为6.39万,宝马为5.81万,奥迪为5.75万,而理想则为3.25万,依旧要迈过BBA这三座大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