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又跑出一家氢能独角兽

创业
2023
08/14
16:33
亚设网
分享

北京又跑出一家氢能独角兽。


近日,北京中科富海低温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科富海”)成功完成C轮8亿元融资。投资机构大多为国资基金,其中由诚通混改基金和建信股权共同领投,国投招商、工银投资、越秀产业基金跟投,原股东兴业国信、中科先行创投、中科创星继续跟投。据悉,本轮融资将主要用于装备制造和气体生产的规模和能力提升、技术研发、氢能和电子特气及绿色气体业务布局等方向。

创投日报记者注意到,这也是继国氢科技后,今年北京氢能领域的最大一笔融资。

北京又跑出一家氢能独角兽

7年融资6轮 一众国资青睐

中科富海创立于2016年,从创立起就备受国资系投资机构青睐,7年间共融资6轮。种子轮投资机构为富汇创投、中国科学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18年的天使轮投资机构为海淀园创业中心。

2021年A轮融资金额为数亿元人民币。投资机构为中金资本、中金佳成、华融证券、深创投、共青城富土中科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中关村科学城。

2022年的B轮融资,更是获得一众国资背景股东加持。领投方是中国石化集团资本有限公司,跟投方同样阵容强大,主要有深创投、中化资本、物产中大、中科先行创投、新鼎资本、智科资产、启赋资本、北京德凯康俊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农业银行、上海自贸区基金、中科创星、北京中科闻歌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兴业国信等。

B轮融资完成后不久,同年11月,就开启了新一轮融资,投资机构为恒邦资本、诸瑞投资、智科资产、丝路华创。

一位新能源领域投资人对创投日报记者分析,对比此前一众国资拿真金白银捧出的独角兽国氢科技,此次中科富海走的融资路也有些类似。

去年12月,国氢科技开启B轮融资,融资45亿元,估值高达130亿。投资方中同样多是国资系机构,如川投集团、嘉兴氢合股权投资合伙企业(有限合伙)、国家电投、中信证券、中国农业银行、建信天然、国家绿色发展基金、三峡资本、混改基金、大兴投资、国开金融、建银国际、中信建投资本、经开投资、中国信达资产、北京未来科学城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东风资管等。

有意思的是,这两家氢能独角兽的投资方中,都看到了诚通基金的身影。

此前,国资委主任张玉卓在调研中国诚通时曾指出,要更大力度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当好“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为推进国有资本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提供有力支撑。

上海市国有资产经营研究院院长罗新宇此前也表示,资本向前瞻性战略新兴产业的集中,体现了这些新兴产业的特点:投资大、周期长,需要足够的耐心,这也体现了国有资本布局的战略方向。

核心团队主要来自中科院理化所

创投日报记者了解到,中科富海核心团队与中科院理化所渊源颇深。

现任董事长张彦奇就来自中科院理化所,曾担任理化所策划部部长,也是一位理学博士。集团总裁高金林,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所客座研究员、博士,现任中国氢能供应与利用百人会会长。公司首席科学家龚领会,是中国科学院理化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大型低温制冷中心主任。还是两期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项目“大型低温制冷设备研制”(1.73亿元)课题负责人,“液氦到超流氦低温制冷设备研制”(1.87亿元)副总指挥。

中科院理化所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低温研究领域的权威研究机构,内部整合了中科院原低温技术中心的大部分资源。曾在2010年和2015年先后承担两项财政部国家重大科研装备研制专项任务,成功研制出我国首套液氢温度(20K)大型低温制冷装备等,关键指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大型低温制冷系统广泛应用于大科学装置、航天发射、氢能储运、氦资源提取、量子计算等国家安全和战略高技术领域,是我国重要战略支撑技术。

中科富海作为由中科院理化所实际控股的国有企业,正是以中科院理化所两代院士领军的数十年大型低温工程技术成果为技术基础,以两期3.6亿元国家重大科研装备专项支持产生的研究成果为核心,汇集海内外知名专家学者,高端装备智能制造、金融与产业资本等创新要素为一体,而成立的高新技术公司。

有公开资料称,中科富海的诞生,也是中科院理化所成果转化的结果。据官网显示,公司拥有 20K-2K 核心关键技术,致力于提供液氢、液氦温区大型低温制冷装备、氢液化装置、LNG-BOG 提氦装备、稀有气体分离纯化等先进低温装备、以及氢能应用系统解决方案、高纯稀有气体、工业气体和气体工程等服务,是国内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集大型低温制冷装备设计、制造、低温系统工程与民族工业气体供给的供应商。

记者了解到,中科富海在技术研发方面和中科院理化所联系紧密。近日,由中科富海及中科院理化所联合研发、设计,集成制造,并出口海外的首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5吨/天氢液化装备,在国外用户现场调试成功。这意味着我国已掌握氢液化的核心技术,打破了以往液氢装备被国外垄断的局面。

北京正批量跑出氢能独角兽

目前,氢能产业在一级市场投融资活动仍相对火热。据财联社创投通数据显示,今年7月,光伏、储能、氢能、电池材料、动力电池、电动汽车等领域的投融资情况比较活跃,其中氢能领域的7家获投公司中,有4家致力于研发燃料电池。

上述投资人告诉记者,随着双碳目标的推进,此前 “不温不火”的氢能从2021年开始活跃。今年一季度,国内氢能激励政策呈现井喷之势,国家层面一口气发布了数十项氢能发展相关政策,其中国家能源局就有 4 项,支持和引领氢能发展的措施全面细致,发展目标也更为明确。

记者注意到,北京正在批量跑出氢能独角兽,今年初,氢燃料电池企业亿华通正式登陆港交所,成为港股氢能第一股。此次IPO发行价格为60港元/股,净募资额9.83亿港元,亿华通成为首支A+H股上市的氢能企业。

参投亿华通的机构,包括水木创投、水木易德投资、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清研资本、国泰君安创投等VC/PE,以及瑞银集团、摩根士丹利、摩根大通等国际资本。

而在去年12月,北京正是寒冬天气,国氢科技以现场+视频的方式举行B轮股权融资签约仪式,新引入11家投资方,完成45亿元融资,实现投后估值达130亿元。

北京市在支持氢能发展方面力度教大。此前印发的《北京市氢能产业实施方案(2021-2025年)》强调,要发挥氢能发展的带头引领作用。在2023年前,要培育5-8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京津冀区域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要突破500亿元,推广燃料电池汽车3000辆;到2025年,北京将培育10-15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建成3-4家国际一流的氢能产业研发创新平台。

此外,《大兴区氢能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2-2025年)》也于2022年10月公布实施。按照规划,到2023年聚集氢能企业100家,产业规模累计达到100亿元,到2025年聚集氢能企业200家,产业规模累计达到200亿元。

与之配套的大兴国际氢能产业示范区,从2020年8月项目启动,到2021年底5.4万平方米项目交付,再到2022年近50家企业全部完成入驻,只用了两年多时间,被誉为“中国氢能第一股”的亿华通,就坐落在该示范区内。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