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问界AEB技术99%是假的?余承东反击何小鹏:缺乏基本认知 他们在争什么

创业
2023
11/06
22:42
亚设网
分享

何小鹏和余承东针对“AEB技术”又争论起来了。

11月3日晚间,华为常务董事、终端BGCEO、智能汽车解决方案BU董事长余承东在朋友圈发文,他不客气地回击何小鹏之前的言论称,“连AEB是什么,居然有车企一把手还根本没有搞懂呢!跟有人说智能驾驶就是忽悠,几乎如出一辙!”

此前,小鹏汽车CEO何小鹏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谈了对“AEB”技术的看法。他表达了两个观点:第一,大部分人可能从来没有碰过AEB。第二,友商讲了AEB,我认为99%是假的,它就是造假,那些宣传都不是公司官方发布的,全是来自小视频。我们的人也去问了,它的AEB根本不能开,路上误刹车的情况太多了。

结合上下文语境,何小鹏这里友商指的是华为“问界”。

何小鹏还表示,目前行业里谈AEB,主要说的是纵向AEB;它在触发时,大部分情况下的速度应该是在60 公里每小时以内。如果速度过高,一旦误刹车,对用户来说将会是巨大的惊吓,这是根本无法接受的。

何小鹏还说,把客户当小白鼠是不对的,有一些企业敢于这样做,但也会有反噬,“我在汽车行业里干了几年,是不太愿意这样的。但是我们一定会把AEB干得更好。”

针对何小鹏的发言,余承东表示,有些人对行业技术进展与未来发展缺乏基本认知,“有的车企,整天忙着做智能驾驶,AEB主动安全测试结果非常差,一问才知道他们却连AEB基本功能居然都没有做,这让我十分吃惊!”

AEB技术成熟,但标准有待完善

漩涡中心的“AEB”即自动紧急刹车系统(Autonomous Emergency Braking),该系统实时监测车辆前方行驶环境,并在可能发生碰撞危险时,自动启动车辆制动系统,使车辆减速,以避免碰撞或减轻碰撞。

AEB之所以被拿出来反复探讨,也是因为其重要性已成共识。近年来,包括理想汽车CEO李想在内的多位业内人士,都呼吁车企对AEB功能进行标配。

该功能出现其实较早,在传统燃油车上就被大量搭载,大多通过毫米波雷达进行探测。它最早可以追溯到60多年前,通用凯迪拉克车型使用毫米波雷达来实现避撞功能。

进入智能化时代后,AEB功能开始普及,传感器也扩大到摄像头、激光雷达等,它和ACC(自适应巡航控制,Adaptive Cruise Control)、LKA(车道保持辅助,Lane Keeping Assist)等一起,构成了智能辅助驾驶系统的基础。

业内技术人士刘亦(化名)对澎湃新闻记者表示,“AEB是很成熟的技术,可以大幅度降低碰撞事故发生的可能性,成本也不是很高,这都是业内公认的。”

但是针对何小鹏与余承东的“隔空互怼”,刘亦则表示,“在没有严格测试的情况下,你不能对他们的技术作出准确的判断。当下看,其实可能都没有合适的评判标准。”

他解释说,虽然AEB功能已经十分成熟,但是相应的国家标准尚有待完善,“国家标准委其实也发布过相关的标准,我国在被动安全上的标准可以说是比较完备的,但是像AEB这种主动安全的,我们还不能说很完备,和欧美、日本相比,有一定差距。”

据悉,中国现行的《乘用车自动紧急制动系统(AEBS)性能要求及试验方法》从2021年10月1日开始实施。

业内人士认为“降低误触发率”更重要

对于何小鹏提到的“60公里每小时以内”触发,刘亦说,这个速度确实是行业里不少人认可的一条线,“我们一般叫‘有效使用速度’,把这个速度限制从60km/h提到80km/h、100km/h,肯定是未来方向。”

“现行标准里有提到,触发AEB的最低车速要大于15km/h。但最高车速在标准里是没有规定的,这样看的话,其实每家车企都可以自行设定,可能技术够硬就能够做到更高。”刘亦补充说。

不过,相比于“在多高时速时触发AEB”,不少企业会把“降低误触发率”放在更重要的位置上。

“降低误触发率”其实就是说,有障碍物时要避障,没有障碍物不要随便乱刹车,它严重影响到司乘人员使用的舒适性和安全性。

在日前举办的第30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年会暨展览会(SAECCE 2023)上,AEB功能其实也被不少车企负责人提及。

吉利汽车集团中央研究院智能驾驶中心主任陈聪在演讲中强调了“误触发率”,他表示,吉利重兵投入在AEB上,包括如何大量降低误触发率,因为误触发率往往对驾驶员和车上乘客的伤害最大,同时急刹车对后方车辆也有很大影响。

长安汽车的工程师李锐阳则分享说,主动安全始终无法回答一个问题,AEB是否真的能够避免事故?事故在碰撞之前,不是0和1的结果,而是一个风险的问题、是一个0-1的概率。这是智能安全算法要努力解决的问题。

“我们现在还没有要求乘用车必须配备AEB这样的主动功能,这种争论也可能会推动AEB的标配,随着技术进步,也会推动企业逐渐改变‘宁可不触发、也要少误触发’的避险心态。”刘亦表示。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