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果然成了乌镇峰会C位

创业
2023
11/10
12:31
亚设网
分享

李彦宏是最早一批出现在乌镇峰会的大佬。

从2014年第一届算起,多次参会的Robin已是世界互联网大会常客。

但每次的发言内容,都不尽相同。

首届的中外企业家高峰对话上,李彦宏说互联网发展处在最好的时代,我们正在通过互联网做出很多原来无法想象的事。

当时,正值互联网行业的狂飙。

而在今年大会,李彦宏说:繁荣的AI原生应用生态,将推动新一轮的经济增长。

下一个十年,轮到AI大模型首先站上风口。

11月的乌镇,迎来了AI浓度最高的时段——从峰会到展馆,大模型和AI人工智能相关内容随处可见。人工智能无意外地成为今年热议的主题,而大模型则稳稳地站在了这个领域的C位。华为、腾讯、阿里和蚂蚁集团等头部科技公司,都将各自的大模型产品放在展区最显眼的位置突出展示。

ChatGPT这一现象级产品的出现成为奇点,彻底改变了人工智能产业的发展轨迹。

李彦宏在演讲中称,“从头开始训练大模型到到开发好用可用的大模型,存在很高的技术壁垒和成本门槛,重复造轮会给社会资源造成极大的浪费……只有拥有数以百万级的用户,那么大模型才可以成功”。

人类进入AI时代的标志并非出现一堆大模型,而是出现大量的AI原生应用。

这是算力成本和资源利用效率两方面的问题:训练及运行大模型需要的算力规模前所未有,而由于一系列众所周知外部环境封锁,国内企业在AI算力基础设施,如GPU等硬件上耗费的成本和投入产出比,往往不及近水楼台的OpenAI、谷歌微软。如果出现太多同质化基础大模型,大概率会造成国内整体行业的算力溢出,付出巨大成本却没法物尽其用。

这样来看,降低算力成本,和提高大模型使用效率同等重要。

当然,将这些话理解成“作为大模型头部公司的百度,不希望赛道内再冒出来太多竞对”也说得通…

李彦宏指出,专用大模型其实没有智能涌现能力,无法解决它数据库中不曾存在、没有被记录过的问题和案例,所以用插件或者API的方式建设大模型生态,在此之上打造自己的行业应用,这门槛最低也最容易上手的AI原生应用开发方式。

过去几个月,百度自己就正在验证上述方案的可行性:利用大模型能力重构现有的产品的同时,从0到1开发全新的AI原生应用。

周鸿祎,也是世界互联网大会的老熟人。

今年,是这位360集团创始人第十年参加乌镇峰会,一届不落。演讲中,他谈到了这十年间科技行业的转舵:“十年前大家谈的是消费互联网,是流量、用户数。现在谈的则是参与国家战略,是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各行各业如何利用数字化技术转型;十年前的热点是商业模式,用户体验,点击率;而现在产业互联网谈的是硬核科技,大模型,自动驾驶。”

越来越偏向技术,向技术进步走。

同一时间,在隔壁“互联网之光”展馆中,周鸿祎如假包换的数字人分身,正在用相同的语调讲述着某段关于护理行业前景的故事。

短短半年多的时间,国内大模型产业实际上已经进入了兴起之后的二阶段,技术落地,AI赋能。

“今年来到乌镇,相信我们很多人都有一个共识,那就是以大模型为代表的AI技术飞速发展,正在深刻重构数字世界和现实世界”,阿里巴巴集团首席执行官吴泳铭同样谈及了AI,谈及了大模型,“今天一个非常重要的趋势是计算的范式正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AI计算的重要性正在超越传统计算,成为数字世界的基石”。

AI技术将从根本上改变知识迭代和社会协同方式,我们正处在传统计算和AI计算重要级切换的节点上。

在他看来,以GPU为核心、各类大模型驱动的AI计算,具备理解人类语言和事物逻辑的智能。

AI将直接理解用户需求使得软件具备自我升级的能力,发展AI的关键是基础设施和开放生态。

未来,AI或许能够越过程序员,直接理解用户的需求并调度相应的资源主动回应,甚至主动创造应用。“每个人对AI时代世界的想象,有些听起来遥不可及,但有些正在成为现实,会有更智能的下一代产品进入我们的生活。”

好的产品是能创造需求的,这点在产品+AI的时代大概会更凸显。硬件大厂联想集团的董事长兼CEO杨元庆预测,明年开始将会出现大量支持个人大模型的终端设备,包括电脑、手机、平板、工作站甚至汽车,更为客制化的个人专属大模型将成为流行。

风口之下,也有人选择谨慎乐观。

接受媒体采访时,搜狐公司董事局主席兼CEO张朝阳表示,“如果你资金实力并不大,现金流也不是很好,想要把资金都投到大模型方面,想要抓住AIGC的机会,把资金全部投入进去,那么这个可能有点危险。”

将未来十年的大模型的浪潮与过去十年的互联网类比,张朝阳更在意周期,在意行业发展的规律:风口很重要,但包括互联网在内,所有行业的发展和变化都是一个连续发生的过程,大模型赛道很可能也需要一段时间才能展示出真正显著的成果。

急功未必能近利的提醒,并非第一次给到从业者。但从2023年的光景来看,从这次世界互联网大会的风向来看,想在如此高热的风口中分到一杯羹,愿意赶早投入的人显然更多。无数AI应用案例已经证明了人的能力无法比肩AI算力,尽早占有并使用AI算力,才是顺应风向的选择。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