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资圈风云变幻,流光容易把人抛。以前大家盯着最头部机构的动向就够了,甚至有IC居然盯着几个名字做决策,但随着资金属性、产业方向剧变,一级市场越虽然谈不上越来越复杂,着实颇有些“城头变幻大王旗”的意思,最近研究部门的同事整理出一批“黑马基金”,表格拉出来一看,各有特色,属实新鲜。
譬如,今天本文的主角劲邦资本,作为劲霸男装旗下从事风险投资的全资子公司,2011年成立,管理规模已超百亿,投资项目也已经过百。
成立的头些年劲邦资本以消费投资为主,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2018年之后将宝压在了新能源、半导体、先进制造等硬科技产业,算是切中时代的命脉,伴随着一批被投成功IPO,我这才发现原来搞服装的也能投硬科技了,而且干得真不赖。
劲邦资本2023年投资项目一览。来源:CVSource投中数据
因此劲邦资本挺适合作为典型案例研究一番。比如募资端,按理说劲邦完全可以背靠劲霸男装,经营老板朋友圈搞个家办更轻松,但它却选择了偏市场化募资的路子,近几年更以每年平均两支基金的速度,拿了不少产业方、国资的钱;投资端就更值得研究了,2018年开始跨界硬科技做财务投资还搞得风生水起,必然有些差异化的窍门。
进一步说,一级市场行业集中度从低变高,现在又有多点开花的趋势,出身和来路不再是做投资的“最优解”,收益也不再是评判投资能力的唯一标准,并且“先发”顶多算优势,还远称不上致胜的“法宝”,既有的投资逻辑、策略和框架时刻都在受到挑战,劲邦资本这类GP开始“冒头”,也代表了市场偏好的变化。
GP自己出资,小意思
说起来,服装企业热衷于跨界搞投资,并不算新鲜事。步子迈得大的,如杉杉控股,已经彻底转向和服装不相关的锂电行业。还在坚持主业的,如七匹狼,则是旗帜鲜明地提倡多元化经营,或自主投资,或做LP间接投资。
劲霸入局不算早,募投的思路也跟上述两家公司不太一样。先说募资,同为闽商中男装企业的佼佼者,劲霸和七匹狼在募资方面的路数就迥然相异。
七匹狼旗下七晟资本出资方大都是福建企业,仅在2018年拿过泉州产业股权投资基金的钱。与之形成对比,劲邦资本选择“走出去”。2017年,劲邦走出晋江,拿到青岛市股权投资引导基金的出资,之后陆续拿到山东、福建、江苏等地的钱。
按官方说法,劲邦资本“与国投创合(国家新兴产业引导基金)、山东省和福建省省级引导基金、青岛市等有多年良好的合作关系。”一位接触过劲邦的朋友告诉我,劲邦在山东确实挺活跃,负责人和当地的一批市场化机构关系不错,经常私下一起交流。
获取地方政府信任的原因是什么呢?先不谈投资方面的专业能力,最大的依仗恐怕是GP在基金中的大比例出资。背靠劲霸男装这个“国民品牌”,劲邦资本自有现金流相对充裕,每期基金基本都会出现“西藏劲达创业投资有限公司”的名字,这正是劲霸投资控股的出资平台之一。
另外不得不说的就是特劳特,这个以“定位”闻名的品牌咨询机构,投资上也不含糊,2014年开始在劲邦的多期基金中都有出资,特劳特全球总裁邓德隆还是劲邦资本的顾问,品牌咨询自然也是劲邦投后的卖点之一。
以当下的眼光审视,劲邦资本这类机构背靠产业,自有资金充足,这算得上是不小的亮点,但同时又能和地方政府持续合作,在“寒冬”时候募资不犯愁,一定是契合了财政资金精准需求。
比如今年4月,福建泉州下辖的晋江市搞了个“深创投走进泉州”的政企交流活动,效果想必不错,董事长洪忠信立马响应政府号召,带领劲邦资本一行考察晋江,按理说劲霸男装作为脱胎于晋江的企业,对“大本营”了解程度肯定相当深入,不过重要的是姿态,而且洪忠信说的挺实在,“响应政府号召,开启基金招商新模式,又助力劲邦资本打造高新企业朋友圈。”
募资的各中门道也许不足为外人道,不过这年头光有募资能力也不行,劲邦的难得之处还在于,在与主营业务基本无关的赛道展现出了较强的自主投资能力。和他们打过交道的投资人认为,从产业投资角度看,一个服装背景的机构能投到那么多科技早期项目,这很不容易。
老朋友,新赛道
现在投资机构都喜欢讲“朋友圈”的概念,带着闽商爱抱团的基因,劲邦搞起投资自然少不了老朋友撑场。
曾经,劲霸凭借“定位”理论厘清战略方向,如今,劲霸和特劳特的合作关系延续到了投资之中。早在2014年,特劳特就开始给劲邦资本出资做LP,邓德隆也赫然出现在劲邦资本官网上的顾问一列。咨询行业的老炮儿还是能发挥作用,比如为被投企业提供战略品牌咨询服务。
双方联合投资的一个典型案例是新茶饮品牌书亦烧仙草。那一轮超6亿元融资,参与资方包括劲霸男装、绝味、洽洽、特劳特等。共有三支基金参与投资,其中就包括由特劳特、劲酒的母公司劲牌以及劲霸男装等一起成立的“青岛诺伟”。
邓德隆之外,劲邦的朋友圈里还有创业黑马创始人牛文文。先是劲邦参与投资了创业黑马,2020年创业黑马非公开发行股份,发行对象中出现了青岛劲邦劲智和南京劲邦高创两家劲邦资本的基金。随后两年,创业黑马创始人牛文文又出资做劲邦的LP。
前面提到,劲邦资本成立于2011年。不过,距离劲邦建立起自己的投资体系应该还要再往后几年。
从数字来看,2018年前,劲邦资本出手不超过5起,说明还在试水阶段。2018年算是一个标志性的转折年,根据CVSource投中数据,这一年劲邦资本总共投出15个项目。此后,即使在行情不算好的过去两年,劲邦资本每年出手十多次,和一部分收缩中的老牌GP相比也算不遑多让了。
早期,劲邦投过消费、化工、B2B类企业。比如,劲邦出现在了老娘舅的招股书股东名单上,持股比例还不小,8.73%,为老娘舅的第三大股东。但整体而言,这个阶段的投资比较零散,看不出体系。
2018年之后,劲邦资本跳出了自己熟悉的消费范畴,投资开始聚焦在半导体、先进制造、汽车零部件、新能源等硬科技领域。从出手阶段来看,劲邦主要抓两头,偏早期的天使轮、A轮最多,定增和非控制权收购也有十几起。
这个时期,劲邦在各个领域的投资布局也初见体系。以新能源汽车赛道为例,2019年,劲邦还未在该行业出手,但已经在业内展现出了很高的活跃度。汽车圈注意到了这家低调的机构,有媒体写道,曾在业内多个会议见到劲邦资本合伙人王荣进的身影。2021年,劲邦从观望期进入到出手阶段,这一年,6笔投资投向智能驾驶解决方案和动力电池。同驭科技、斯年智驾,这类机构抱团投资的热门案子,劲邦也挤得进去,拿得到份额。
再看新能源,投资人开始大量扫项目始于2022年前后,但那时劲邦已经斩获多个新能源IPO。它投资的新能源领域上市公司及新三板企业可以列一长串:芳源股份、壹石通、高测股份、中科电气、安达科技、天力锂能等。
搞服装投硬科技,凭啥?
看客可能要问了,明明投的是和主业关联不大的硬科技,劲邦凭什么能屡屡投中水下项目?
任何事后的分析总结都未见得准确。但我想,投资是个倚赖于个人才能的行业,劲邦这样一个外行要组局投资,找到懂行的人非常关键。按照官网中列出来的信息,劲邦团队中各有所长,在各自深耕的领域都有多年投资经验。
上文提到的王荣进,加入劲邦前,他曾任职于公募基金兴证全球,这家基金大手笔投资过比亚迪。加入劲邦担任合伙人后,同驭科技、斯年智驾、怿星电子、云途半导体等一批明星公司都是王荣进的代表案例。
去年王荣进从劲邦单飞,创立了轩元资本,同样专注于新能源汽车科技投资,LP包括既包括东方证券创新投、东北证券这样的市场化资金,也包括江西省金控等财政资金,按王荣进的话说,是对轩元团队的认可。但我认为另一方面,未尝也不是对他在劲邦工作的肯定。并且两家关系还挺紧密,本月初,轩元资本、劲邦资本共同领投了六方半导体的近亿元B1轮融资。
劲邦对投资团队的专业性要求颇为与时俱进,在更junior的岗位上,理工科+产业背景基本上是招人的标配。比如,一位投资总监,学历是工程硕士(集成电路方向),拥有近十年半导体及硬科技投资经验。另一位投生物医疗的投资总监,是生物工程学学士、病原生物学理学硕士,同时已经在该领域有十余年的投资经验。
劲邦有六位合伙人,这个数目不算少。看背景和履历,有一半负责中后台。具体来看,一位主管风控,一位有十五年财务和投资管理经验,还有一位有着多年政府经济部门和国企管理经历,想必是负责政府募资和服务事宜。
讲到这,不得不说,伴随市场上出资主体的变化,投资行业的底层逻辑变了,评价一只基金的标准势必也要变化。比如,在业绩之外,政府出资人普遍关心能否做好返投,提供招商引资等增值服务。
坦白说,看目前的退出案例,劲邦并没有一笔home run级别的,但能持续和地方政府合作,懂地方、懂产业、懂领导,一定是不可或缺的“三要素”。
循着这条思路,我发现劲邦在青岛已经投出了3个IPO项目,分别是高测股份、海泰新光和盘古智能。这三家企业所处的细分领域不同,但都属于青岛本地盛产的制造类企业,可见劲邦的青岛团队在深挖本地优势产业和优质企业方面做足了功夫。
盘古智能是风机润滑领域的隐形冠军,高测股份主要应用于光伏行业硅片制造环节,海泰新光主要从事医用内窥镜器械和光学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这几家公司,劲邦都是投进去三年内便上市了。以海泰新光为例,2019年7月,劲邦资本完成对海泰新光的投资。没过两年,海泰新光在科创板上市,上市首日,市值为48.9亿元,如今市值更是已经超过70亿元。
海泰新光上市前,劲邦资本持股4.02%,按IPO发行价计算,IRR达132.72%,退出回报率308.69%。3倍,一个很标准意义上的人民币基金业绩回报。
一笔投资,能获得不错的财务收益,同时还能满足地方政府返投的诉求,这虽然不符合传统风险投资的奥义,但确实是很适应当下游戏规则的玩法了。从这个意义上说,劲邦这样的样本当然值得更多研究。
背靠劲霸,劲邦做的却基本是财务投资。按照近年来GP发展的惯性,持续拿政府的钱,或许是想扩规模,将来完全独立募资。当然,这些猜测都是后话。要更好的了解劲邦资本,最后少不得还要讲一讲劲霸男装的故事。
生于危难时
1980年,福建人洪肇明拆下家里的两块门板做成裁床,缝制出劲霸男装历史上的第一件茄克。这一细节后来反复出现在有关劲霸的报道里,构成品牌传奇的一部分。
洪肇明生于晋江,这里诞生过诸多白手起家的企业家,比如安踏体育丁世忠、恒安集团许连捷、九牧王林聪颖、七匹狼周永伟等。农民家庭出身的洪肇明也颇具商业头脑,从贫瘠的环境中起步,办起第一家服装厂。1997年,劲霸迈出品牌经营第一步:率先导入CIS企业识别系统。2000年,劲霸正式启动特许加盟经营制,成为全国第一批大范围开展特许加盟经营的服装企业之一。市场渠道打开,劲霸的销量迅速见涨,驶入发展的快车道。
2002年是劲霸发展史上的重要年份。这一年,把“定位”理论搬到国内的特劳特创始人邓德隆签下第一个咨询客户,劲霸。何为“定位”?放在今天,这套说辞已经没什么新鲜的。无非是教品牌占据用户心智,而且要占据一个独享的位置,并持之以恒地强化这个认知。
后来在成立三十周年庆典中,洪二代洪忠信将劲霸品牌经营的成功之道归结为四个关键词,排在第一位的便是“定位”。他认为,专注于茄克品类,是劲霸成功的原因所在。也是在这一年,劲霸将茄克广告打入韩日世界杯,“敢与天下争“的广告语引发国内观众共鸣。
借着时代的东风,小作坊很快发展成大企业。2009年,劲霸迎来另一个转折点,将总部从晋江迁移到上海。“出江入海”战略背后,是劲霸跳脱出单一的产品思维,希望借力上海人才、技术、资源与信息的区域高地优势来增强品牌辐射力。
但任何理论都有其发挥作用的条件,一度被品牌奉为圭臬的“定位”也有不管用的时候。早在中国加入WTO前后,杉杉的创始人郑永刚便敏锐地意识到,服装行业的天花板压了下来,随即转向锂电领域。到2012年,服装行业的寒冬真来了。
经过二十多年的高速发展,服装行业进入下行通道。国内服装品牌全军覆没,仅上半年,李宁、安踏、361度等42家上市服装企业存货总量就高达483亿。劲霸在全国有3000多家加盟店,货品同样大量积压。洪肇明在与经销商、加盟商沟通后写了一份致员工信,在信里承认。“劲霸遭遇了有史以来最严重的市场下滑”。这次危机直接打乱了劲霸在随后两年上市的计划。
服装行业加速内卷,资本市场却在此时释放利好。2009年,备受瞩目的创业板开版,本土人民币创投开始崛起。中国资本市场在随后两年进入了狂热的全民PE阶段。
回头看,劲邦资本正是成立于2011年,一个挑战和机遇并存的年份。和同行相比,劲邦已经不算涉足风险投资的先行者,杉杉不光在千禧年前后变开始转型新能源,创投平台也在2007年便已成立,七匹狼在2009年成立了投资平台七匹狼创投。一方面是时代洪流下的大势所趋,另一方面,服装行业的萧条景象,或许也驱使劲霸寻求其他发展路径。
此处先说回劲霸三代人的故事。洪忠信十多年前就规划,在他们夫妇俩年龄合计达到99岁时完成“交班”。2018年,第三代掌舵人洪伯明顺利接班,开始担任劲霸男装CEO兼创意总监。
这位90后面临的局势是,劲霸从十年前的行业寒冬中挺了过来,但男装市场毕竟不复当年。看看已经上市的七匹狼吧,一度市值超过200亿,如今只剩下不到50亿。从这个意义上说,劲霸当初没上市未见得全是遗憾。
在一次采访中,洪伯明提到,自己深刻意识到传统定义下的商务男装已经不复存在,“整个服装行业开始面临的是商务融合,或者是休闲化、个性化的消费者需求。”这几年,劲霸登上长城走秀,走上米兰时装周,推出多品牌战略……看得出这家四十多年的家族企业想破局,但走出舒适圈,无论是高端化还是年轻化之路都并不好走。
是谋求积极扩张的多元化发展,还是做好主业,坚持专业化发展?
不像攻城略地、不设边界的互联网人,很多传统行业的企业家真切面临过这道选择题。这当然是一个没有标准答案的问题,有的只是不同的选择。早在1991年,洪肇明为公司定下专注于茄克品类的战略目标。“一个人一辈子能把一件事情做好就不得了”,从此成为劲霸的企业价值观。
但放在投资上可就说不准了,就我最近的观察,国内的GP,没在规模、业绩和投资策略上摇摆的,不多。比如最近一位来自当红GP的投资人就对我表示,他的创始人老板自产业方转型以来,做了快十年硬科技投资,从对投资一窍不通到渐入佳境,再到当下业内听到都要竖一竖大拇指的地位,反而越来越觉得自己离“真懂”还差得远。
原因呢,无外乎“想得越来越多”了。
我相信站在百亿规模的档口,现在劲邦可能也面临抉择,当然了,无论怎么选择,倒没有绝对意义上的对错之分,毕竟“树挪死,人挪活”,12年前劲霸没有守着夹克这一个买卖,才有了如今的劲邦。未来呢,到底是继续上规模拿更多政府的钱,还是沿着产业图谱继续深耕,还是拓展至更多的新兴行业,又或者这并非是个单选题,至少我非常感兴趣劲邦资本给出的答案。
《底片》栏目介绍:拆解最有价值的案例,记录最值得关注的人物,用“分析+素描”的写作方式,同时向GP、LP和读者提供阅读价值。换一种语境,透视投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