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大师,世间再无查理·芒格

创业
2023
11/29
12:32
亚设网
分享

距离百岁生日仅剩一个月,全球投资大师查理·芒格就离开了人世。

当地时间11月28日,伯克希尔·哈撒韦(Berkshire Hathaway)公司发布消息称,公司副主席查理·芒格在加州一间医院安详离世。

第一时间,对于自己60年的商业伙伴和得力助手,巴菲特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如果没有查理·芒格的灵感、智慧和参与,伯克希尔·哈撒韦就不可能发展到现在的地位。”

芒格不是“投资家”。

让我们假设市场是不息的河,底层流动着具体且世俗的实体,比如欲望、数字,而顶层则有映照太阳的粼粼波光,比如哲学、思想。芒格出身气象学家和律师,他不提供架空的商业哲学,他的思想与个体生命相关,是森严的资本土壤上偶然长出的个人主义,是一笔践行而来的公共财富。

所以,芒格的人生,他的贡献,他留下的思想财富、数字财富,并不局限于投资家这个身份,“芒格”是过去一个世纪不可抹去的符号,而他是定义“芒格”的那个人。

芒格的传奇

1924年1月1日,芒格出生于美国内布拉斯加州的奥马哈市,成长于一个较为富裕且受人尊敬的家庭,父亲是一名律师、作家和社会活动家。

受到父亲的熏陶和鼓励,芒格从小就热爱阅读和思考,并展现出了超乎寻常的聪明才智和好奇心。他喜欢文史哲,也对自然科学感兴趣,他从工程、物理再到医药领域,涉猎广泛。

“我这辈子遇到的来自各行各业的聪明人没有不是每天坚持阅读的。没有,一个都没有。我的孩子们都笑话我,他们觉得我是一本长了两条腿的书。”芒格如此表示。

19岁,芒格在密歇根州立大学上学期间迎来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他应征入伍成为一名陆军军官,并在战争中磨炼了意志和面对困难的能力。

退役后,22岁的芒格进入哈佛大学法学院就读,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后直接进入加州法院当了一名律师。三年后,他又成立一家小型建筑公司,并赚到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140万美元。

他一生经历过两段婚姻。第一段婚姻在八年的争吵与痛苦中结束,他与第一任妻子生下的儿子也因身患白血病不幸夭折。巨额的医疗费用和失去亲人的巨大痛苦,曾一度折磨过他。

在遇到巴菲特之前,芒格的人生还未大放异彩。他出生富足、天资聪颖、性格坚毅,但也经受过许多的不幸与考验,就如其儿子小查尔斯说:“他就是能够义无反顾地摆脱了这些悲剧的困扰。”

尽管巴菲特以“股神”称号站在舞台的中央,但作为巴菲特的黄金搭档,查理·芒格贡献的智慧、价值和贡献不容低估。因此他也被世人冠以“幕后智囊”和“最后的秘密武器”的称谓。

最佳投资搭档

芒格与巴菲特的传奇故事,始于1959年。

当芒格回到家乡参加一场晚宴时,刚好巴菲特也是其中一位嘉宾。巧合的是,由于芒格小时候曾在巴菲特祖父的杂货店打工,双方此前便已熟知对方的姓名,并共进了晚餐。

当时,两人都觉得对方是自己见过最聪明的人。1977年,巴菲特在接受采访时曾回忆:“我们的想法如此相似,简直令人毛骨悚然。”

在正式相识后,两人时不时便通过电话交流,并分享各自对投资和商业的看法。虽然巴菲特那时正在打理一家私人投资公司,但一见如故的两人还没有合伙做生意的打算。

直到美国股市陷入狂热,芒格的公司业绩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起伏,在清算了自己的合伙公司后,他于1975年将资金投入到了巴菲特的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并在3年后担任这家公司的副主席。

不过早在1972年,芒格便说服巴菲特同意伯克希尔·哈撒韦以2500万美元收购See's Candies,尽管这家加州糖果制造商的年税前收入只有约400万美元。自那以后,该公司为伯克希尔·哈撒韦创造了超过20亿美元的销售额。

在两人长期共事中,巴菲特称赞芒格扩大了他的投资策略,从以低价青睐陷入困境的公司以期盈利,转向专注于质量更高但定价过低的公司。

在他们的管理下,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从一家濒临倒闭的纺织厂转变成如今的投资圈巨头。资料显示,从1965年到2021年,这家公司的平均年涨幅高达20.1%,几乎是标准普尔500指数涨幅的两倍。目前,该公司市值超过7800亿美元。

这也让巴菲特和芒格收获了巨大的财富。据福布斯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11月28日,查理·芒格的身家为26亿美元。另有资料显示,巴菲特的身家已经超过1000亿美元。

值得一提的是,他也是一名慈善家,并已向包括密歇根大学、斯坦福大学和哈佛法学院在内的教育机构捐赠了数亿美元。

芒格之道

芒格的人生经历和投资哲学对于我们如何理解和处理金融市场的复杂性,以及如何将财富用于社会公益等方面都具有深刻的启示意义。

虽然芒格离开了我们,但这位多产的作家和投资者在过去几十年里写在纸上或在伯克希尔·哈撒韦公司年会上提出的大量财经建议和日常生活智慧将流传下去。

以下是他关于投资及如何充分利用生活的10句名言:

1. 我们不签让自己偷懒的合同,免得自己走向堕落。

2. 玩好投资这个游戏,关键在于少数几次机会,你确实能看出来,这个机会比其他一般的机会都好,而且你很清楚,自己比别人知道的更多。

3. 一个投资者,追求超一流的业绩,却大量分散投资,简直是缘木求鱼,行不通,是不可能的任务。一次又一次重复不可能的任务,有意思吗?我觉得会很痛苦。谁愿意承受这样的折磨?这是一条走不通的路。

4. 连续40年每年回报20%的投资只存在于梦想之国。现实世界中,你得寻找机会,然后和其他机会对比,最后只找最吸引人的机会投资进去。这就是你的机会成本,这是你大一经济课上就学到的。游戏并没有发生什么变化,所以所谓的“现代投资组合”理论非常愚蠢。

5. 知道自己的能力圈的边界,非常非常重要。你得始终对比自己能做到什么、别人能做到什么,你需要始终坚定地保持理性,特别是别自己骗自己。

从我一生的阅历来看,理性地认识自己的能力这项特质主要是由基因决定的。我觉得像沃伦和我这样的人是天生的。后天的教育很重要,但是,我认为,我们生下来就具备了投资成功所需的性格。我没办法让你回到娘胎中重生。

王传福很清楚什么是自己能做到的,什么是自己做不到的。埃隆·马斯克以为自己无所不能。让我下注,我更愿意选择有些自知之明的人。

6. 如果我是你们,我当然要跟踪比我更优秀的投资者,从他们那儿寻找投资线索。用这个方法有个问题,如果你跟踪的是这样的,已经在这条路上走了很远了,我们受规模的限制,你和我们学,你也一样受规模的限制了。

你们最好去跟踪那些在小池子里玩的优秀投资者,寻找你们占据更大优势的价格。虽说从小资金中找出优秀的投资者很困难,但是这个方法肯定有用。

我要是你们的话,我肯定这么做。我一定要摸清聪明的投资者在做什么,每一个聪明的投资者我都要密切跟踪,这还用说?

7. 我们这批做价值投资的人,哪一个不是熬出来的,坚持下去,甚至用不着脑子多聪明。

我们这一代人里,坚持下来的,都很成功。你们这一代人做投资,比我们当年更难了。难就难吧,不难还没意思呢。即使更难了,也别灰心。

8. 很多智商高的人是不好的投资者,因为他们的性格有缺陷。我认为好的性格比大脑更重要,你必须严格控制那些非理性的情绪,你需要冷静、自律,亏损和不幸轻而易举,同样不能被狂喜冲昏了头脑。

9. 聪明人也不能免于过度自信带来的灾难。他们认为自己有更强的能力和更好的方法,所以往往在更艰难的道路上疲于奔命。

10. 本杰明-富兰克林之所以能够有所作为,是因为他有(财务)自由。他说:我经常想成为一个对人类有用的人,而不是像一个守财奴一样死去。但有时,我离这样的心境还很远。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