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北大罕见同框,投了一家具身机器人公司。
近日,北京银河通用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银河通用”)完成亿元级天使+轮融资,美团战略领投,北大燕缘创投、清华无限基金SEE Fund、IDG资本跟投。本轮融资完成之后,美团成为了公司第一大外部股东。
这家公司成立仅6个月,背后已经聚集了一众明星机构。据说,公司成立3个月时,估值就已超过数亿美元。
这是当下融资低迷市场中,少见的Club Deal。
此前,银河通用已经完成了种子轮和天使轮融资,资方构成多元:既有市场化VC,包括蓝驰创投、经纬创投、源码资本,又有产业方,包括科大讯飞、商汤科技、大众点评网,还有国资中关村发展集团。
更值得一看的是“清北”学院派基金同框的场面。其中,无限基金SEE Fund,发起人姚颂以及基金管理合伙人贺静均具有清华背景,该基金主要围绕清华电子信息相关领域、清华校友项目进行投资。
燕缘创投是“北大系”投资机构,专注于早期科技成果转化,由北大上海临港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发起设立的。银河通用也是燕缘创投正式投出第一个项目。
多维度的资本齐聚一堂,这一幕正如火如荼发生在中国的科技行业。
斯坦福博士掌舵,成立半年融资数亿
银河通用机器人成立于2023年5月,是一家专注于具身智能和机器人领域的创新企业,人形机器人的“新四小龙”之一。该公司的领先优势是在具身大模型、3D视觉感知和灵巧手深度学习算法等领域掌握核心技术,专注研发双臂+轮式仿生机器人,未来将聚焦于药店、商超等零售场景,预计首批产品在2024年发布,2026年量产。
相较于人形机器人,具身机器人具备“交感反馈”,能理解人话,能与环境互动并自行控制身体的各个部件,属于比较前沿的领域,该领域的项目大多处于早期,离大规模商业化还有一定距离。
银河通用能获得一众资本青睐,离不开创始人的雄厚背景。
首先,公司团队技术背景属于“第一梯队”,创始人算得上中国具身智能领军人物。
根据公开报道,创始人王鹤,斯坦福博士,曾任北大前沿计算研究中心助理教授,北京智源研究院具身大模型中心主任。联合创始人姚腾洲,在ABB机器人研发中心任职多年,ABB是全球领先的机器人与机械自动化供应商。其他团队成员在机器人和汽车智能化等行业拥有成功的产品化和商业化经验。
另外,公司核心技术出自国内最前沿的研究所。创始人王鹤曾任北京智源研究院具身大模型中心主任,智源研究院也参与了银河通用的天使轮融资。
本轮融资的领投方美团也值得一提。美团此番重注银河通用,成为第一大外部股东,折射出了美团在机器人领域的野心。
2021年开始,美团围绕“机器人”展开的投资从未停止。目前,美团在机器人产业链覆盖了上游芯片供应商、下游解决方案提供商;从应用场景上补全了生活服务、医疗健康、自动驾驶、制造业、智能清洁等多块拼图。
具体来看,2021年底通过产业基金美团龙珠领投康诺思腾,进军医疗机器人;2022年 3月,美团龙珠还投了法奥机器人5000万美元B轮融资,布局协作机器人。
当然,投资不是王兴加码机器人的唯一方式。
2022年11月,成立深圳市美团机器人研究院,探索机器人在生活服务领域的技术研发。从自动配送车、无人机等移动机器人到移动机械手形态的炒菜机器人、物流机器人,再到以软件系统存在的智能客服、商业大脑等,美团正在建立起能够满足家庭服务、餐饮到店、末端配送、智慧零售等不同应用场景真实需求的机器人产品矩阵……
2023年,ChatGPT的爆火,AI大模型作为机器人“大脑”重要一环,自然也是美团布局的重点。
今年6月,美团从王慧文手里以20.65亿元的价格100%收购了光年之外,开始布局大语言模型。7月,美团还投资了智谱AI。作为大模型独角兽,智谱AI最新估值200亿元1年翻了6倍。7月底,美团成员汉海信息技术成立了成都海骑科技公司,主要业务方向包含智能机器人研发。加上,本次美团投资的人形机器人“新四小龙”之一的银河通用机器人,进一步补全了美团在具身机器人领域的布局。
可见,通过“自研+投资”,美团对机器人赛道的布局越来越快,步子越迈越大。
美团创始人王兴曾分享过对机器人赛道的思考,“对美团而言,公司所从事的业务不只是移动比特,还有大量移动原子的工作。Robotics正是连接原子世界与比特世界最重要的纽带之一”。
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
不光美团,人形机器人正在成为全球关注的风口之一。
最开始是马斯克带火了人形机器人。去年,特斯拉AI DAY发布了人形机器人擎天柱Optimus,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新一轮对机器人的期待。人形机器人也被视为是马斯克,继特斯拉、星链、SpaceX之后,下一场商业革命。
人形机器人甚至会为特斯拉贡献大部分市值。在特斯拉2023年股东大会上,马斯克表示,按比例来说,人与机器人的比例大于等于2:1,也就是说对机器人的需求将会达到100亿台,甚至更多。与此同时,马斯克还认为,特斯拉未来绝大部分市值将由人形机器人贡献,肯定了人形机器人的重要性。
接着,ChatGPT问世进一步带火了人形机器人。英伟达CEO黄仁勋在今年一次演讲中预测:人工智能的下一波浪潮是具身智能。甚至认为,人形机器人是继新能源之后,又一个新兴万亿级市场。
但目前,全球人形机器人行业仍处于早期阶段,尚未出现真正成熟落地的产品。国内市场的人形机器人的“新四小龙”都是2022-2023年新成立的公司,创始人普遍都很年轻。
人形机器人的“新四小龙”分别是:本次融资的主角银河通用机器人、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创办的“智元机器人”、阿里达摩院出身的“有鹿机器人”,以及科技公司前高管+AI科学家组成的“逐迹动力”。
在这四家公司中,“华为天才少年”稚晖君创办的智元机器人也备受市场关注。其背后也是众多明星资本、产业龙头、国资站台,除了吸引到高榕、高瓴、经纬等资本入局,还有李彦宏的私募基金、抖音和地方国资的身影。今年6月初,智元估值已经达到12.31亿美元。
不可否认的是,2023年,算得上是中国人形机器人的“元年”,热度很高。但落实到投融资出手上,仍然是“看的多投的少”。
有机器人赛道FA向投中网透露,跟进口替代的逻辑一样,国内人形机器人赛道还没有实质性突破,大多停留在实验室里。就连头部几家明星项目,产品也不成熟。除了技术困境之外,人形机器人产品动辄几十万一台的成本,也预示着离落地还有一段很长的路要走。
为了加快人形机器人的商业化进程,各大高校研究所都在努力开展具身智能方面的研究。“上交大的卢策吾,斯坦福的李飞飞,联大的李德毅院士,西交大的郑南宁院士,都在搞具身智能方面的研究。”
某高校成果转化负责人向投中网透露,从实验室到商业化落地的0到1的阶段,都是高校基金在投资支持。学院派基金,也成为了如今资本市场一股不容忽视的新势力。
令人惊喜的是,人形机器人领域的政策支持力度也不小。北京、深圳、上海等地方政府也纷纷出台政策,鼓励人形机器人零部件与整机产品的研制与批量落地。
11月初,国家工信部也发布了《人形机器人创新发展指导意见》:计划到2025年,初步建立人形机器人创新体系;2027年达到世界先进水平。
看来在不久的将来,人形机器人可能迎来一波爆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