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家氢能独角兽IPO了。
2023年12月5日,国鸿氢能正式登陆港交所。截至发稿,市值超过80亿港元。
从最初还是一片荒山的产业园起步,8年多的时间,国鸿氢能如今成为氢燃料电池龙头企业。
通过提供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电池系统,国鸿氢能的产品累计装车超过5000辆,3年入账超过14亿元。
纵观国鸿氢能发展历程,这家公司可以说是资本的宠儿,7年融资超过26亿元,估值则实现21个月涨了45亿元,达到70亿元。投资方的名单更是一大长串:中融鼎新、美锦能源、中车绿脉、华亦投资、诚信创投、粤财创投、中银粤财、青岛城投集团、中国中车、红塔创投、国中资本、卓能投资、润土投资、源腾投资、涌铧投资、恒邦资本、国中资本、东方嘉富、临港科创投、中电中金、徐工创投、鼎晖百孚……
给钱给地给订单,产业引导下的“宠儿”
在国鸿氢能的发展过程中,马东生扮演着重要角色。
1982年,他从中南大学获得金属材料学位后,最终又顺利拿到高级工程师资格证书。一次偶然的机会,长期深耕钢铁行业的他接触到氢能,于是便有了创业的念头。
到了2013年,马东生在江苏南通成立碧空氢能,从事氢燃料电池、系统控制设备的研发生产。为了获得国际氢燃料电池巨头巴拉德的技术专利,碧空氢能拿出1700万美元,但双方的首次合作最终还是失败了。
此后,在了解到佛山对口帮扶云浮,并确定将发展氢能产业作为双方共建的主攻方向后,马东生2015年南下寻找机遇。同年5月,他联合佛山汽运成立鸿运氢能源。一个月后,在政府的支持下,国鸿氢能由鸿运氢能源与云浮工业园投资成立。其中,云浮工业园由佛山市国资委、云浮市国资委及广东省财政厅最终全资控制。
马东生曾在接受采访时回忆,2015年初来到佛山(云浮)产业转移工业园探讨发展氢能产业的可能性时,这里还是一片荒山。当时,他与当地官员手拿干树杈,不停地在沙地里比划,描绘着氢能产业基地的未来。
凭借政府给的300辆氢能车订单作为谈判资本,国鸿氢能引进了巴拉德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线技术,并投资数亿元在云浮建了能够年产2万台燃料电池电堆和5000套系统的规模化生产线,成为当时全球产能最大的燃料电池电堆生产基地。
随着燕希强、刘志祥等国内外高层次氢能燃料电池专家加入,国鸿氢能从2016年开始自主开发燃料电池产品。一年后,搭载了该公司氢燃料电池产品的公交示范线在云浮市投入运营。当时,这是世界上运营最多氢燃料电池公交车的公交线路。
就这样一路发展,国鸿氢能成长为一家以燃料电池电堆及动力系统、分布式发电装备、制氢装备为核心产品的高科技氢能装备公司。
当时间来到2022年8月,嘉兴市计划在2025年前集聚氢能装备制造及气体储运等产业链企业50家以上、上市企业3家以上等,并发布了一系列项目补助、补贴措施。最终,国鸿氢能成为被选中的对象。
为了推动国鸿氢能嘉兴总部基地项目尽快落地,嘉兴港区还成立了国鸿氢能总部项目招引服务专班,通过多个部门合力对该项目落地的各个方面进行“一对一”专项精准服务。
2022年9月,国鸿氢能拿到嘉兴5亿元的投资,并将公司注册地从广东云浮迁到浙江嘉兴。2个月后,该公司申请在港上市,在经历首战失利后,最终如愿以偿。
百亿市场,3年入账超14亿元
通过提供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电池系统,国鸿氢能的产品能用在公交车、物流车、重型卡车、叉车、有轨电车、船舶及分布式发电、备用电源等领域。
资料显示,国鸿氢能的燃料电池产品累计装车超过5000辆,遍布中国20个省40多个地区,同时成功卖到以色列、马来西亚等海外国家。其中,该公司在2022年帮嘉兴实现首条氢能公交线路、首批氢能重卡、首个氢能冷链物流项目示范运行,共交付投运各类车型超100辆。
按照弗若斯特沙利文的说法,用氢燃料电池电堆出货量来计算,这家公司自2017年至2022年连续六年均排名第一。目前,该公司氢燃料电池电堆的出货量已超过650兆瓦。
这样的成绩,也让国鸿氢能近年来的营收不断增长。招股书显示,在2020年至2023年5月的报告期,该公司的营收分别达到2.27亿元、4.57亿、7.48亿元和1.43亿元。
靠着研发团队的专业知识和氢燃料电池产品大规模生产和商业化的经验,国鸿氢能已主导或参与制定了超过20项氢燃料电池行业相关的国家和行业标准。截至2023年5月31日,该公司拥有224项专利及专利申请,包括41项发明专利、87项发明专利申请及96项实用新型专利。
随着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电池系统的平均售价呈现下滑趋势,再加上近年来累计超7亿的股份支付等影响,这家公司在报告期仍未盈利,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1.03亿元、1.57亿元、2.26亿元和0.76亿元。
不过政策上的支持,倒是在不断扩大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电池系统的市场规模。从2021年开始,北京、上海、广东、河北及河南便获批成为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城市群,使各类氢燃料电池汽车获得扶持。
弗若斯特沙利文的数据显示,中国氢燃料电池电堆及电池系统的市场规模,预计两者均将从2023年的数十亿元,在未来数年涨至数百亿元。这无疑会给投资人和创业者带来更多信心。
7年融资超26亿,估值21个月涨了45亿
一路走来,国鸿氢能用7年时间融了超过26亿元。
2016年11月,鸿运氢能源将10%的股份以0.6亿元转让给中融鼎新。一个月后,中融鼎新又用0.9亿元从云浮工业园拿到15%的股份。这1.5亿元,为国鸿氢能的早期发展打下了基础。
直到2020年10月,上市公司美锦能源用1.8亿元收购了国鸿氢能约9.03%的股份。两个月后,国鸿氢能获得中车绿脉、华亦投资、诚信创投、粤财创投、中银粤财等投资者共约5.25亿元融资。此时,该公司的估值达到约25亿元。
次年4月,青岛城投集团、中国中车、红塔创投、国中资本、卓能投资、润土投资、源腾投资等投资者用约4.75亿元收购了这家公司约13.82%股份。七个月后,该公司又获得卓能投资、涌铧投资等投的约4.21亿元。
2022年8月,国鸿氢能完成约4.6亿元融资,投资方包括恒邦资本、国中资本、东方嘉富、临港科创投、中电中金、徐工创投、鼎晖百孚等。一个月后,嘉兴氢港和鼎晖百孚分别拿出5亿元和约0.46亿元投资国鸿氢能。
这个时候,国鸿氢能的估值约为70亿元,相当于21个月涨了约45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马东生原本持有鸿运氢能源50%的股份,但是一直都没有缴足认缴资本。从2020年12月开始,他因个人原因用一年时间将这部分股份全部转让给华汇科技。后者是包括公司董事长陈晓敏在内的主要管理团队持股平台,目前持有鸿运氢能源99.99%的股份。
上市前,鸿运氢能源持股18.24%,云浮工业园持股15.51%,嘉兴氢港持股7.13%。
参考资料:
1.《氢电池独角兽国鸿氢能拟赴港上市:成立8年估值增长10倍,却累计亏损超10亿,赛道能否复刻锂电增长神话?》,新财富杂志
2.《广东氢能政策频出,佛山率先谋定布局,国鸿氢能成为估值70亿元独角兽》,羊城晚报
3.《两年半亏损10.75亿元,业务被动转型,国鸿氢能短期盈利无望》,界面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