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博弈叠加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科技产业正迎来技术创新与国产替代双重机会之窗,二者相结合,将赋予中国科技产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在刚刚举行的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上,基石资本董事长张维如此展望中国科技产业的未来。
2023年12月7日-8日,由投中信息和投中网主办,广州开发区产业基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作为承办单位,以“包容共进·蓄势以待”为主题的第17届中国投资年会·有限合伙人峰会在广州盛大召开。张维在会上发表了题为《抓住技术革命与国产替代的双重机会之窗》的主旨演讲。
以下为演讲全文:
尊敬的各位来宾,早上好!
我一直说硬科技是长达十年、二十年的投资主题,基石资本近几年也在半导体、智慧汽车与机器人等产业实现了全产业链布局,投资规模达到百亿级别。
为什么基石资本敢于做这样大手笔的投入,我们投资背后的底层逻辑是什么?我们又是如何看待当前科技产业的投资机会的?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些我的思考。
一、抓住科技产业的机会之窗
著名演化经济学家卡洛塔·佩雷斯曾从技术革命的角度来研究后发国家的赶超。
技术赶超的双重机会之窗
她根据技术的成熟程度把产品及其技术的生命周期分为导入期、早期增长、后期增长和成熟四个阶段,从激进创新到增量创新,再到最后成熟。
1、技术创新的机会之窗
佩雷斯认为,赶超最重要的时间窗口在于新技术刚刚导入的时候,也就是图中的阶段一,此时出现了新技术的机会之窗。因为新的技术把所有参与者都拉回同一起跑线,给予了后发国家踏上新的浪潮之巅的机遇。
举个例子,汽车产业。中国企业在进入燃油车领域的时候,燃油车已经发展了上百年,是非常成熟的技术了,领先国家在发动机、变速箱以及底盘等核心技术上积累和建立了高高的专利壁垒、强大的生产能力和海量的know-how,中国企业经过几十年的努力,依然无法望其项背。
领先国家建立的壁垒,就仿佛是二战时期法国固若金汤的马奇诺防线。但正如我们所知道的,坚不可摧的马奇诺防线并没有起到想象中的作用,德国一看,突破不了防线,那我直接绕过去吧。
中国的汽车产业也选择了绕过去,发展新能源车,并且在新能源车发展的第一阶段就进入,成功的抓住了新的产业机遇。于是传统汽车产业的大部分专利就成了废纸。
显然,这种机会之窗对实现赶超具有更为重要的意义。因为新技术方兴未艾,拥有巨大的增长潜力和创新回报,而且大局未定,各路英雄都有逐鹿天下的机会。
我们现在正处于第三、第四次工业革命的转换期,也就是新旧范式转换期,抓住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机会之窗,对我们产业升级来说,是至关重要的。中国的人工智能、量子技术、新能源汽车、光伏等产业也在新范式的浪潮中进入了全球第一阵营。
2、国产替代的机会之窗
除了技术创新的机会之窗,还有一种机会之窗,发生在技术的成熟期,也就是阶段四。
这一类机会之窗,简单理解,就是后发国家的国产替代。对于成熟技术,后发国家可以基于比较优势,依靠技术引进和产业转移,实现一定时期内的增长。
这类机会之窗对于依赖性进入的情况是比较宽的——所谓依赖性进入,可以简单理解为和领先国家结盟,因为后发国家可以直接从领先国家那里获得成熟技术和市场准入;相应的,想要自主性进入,就比较难了。
比如说韩国80年代进入半导体产业就是依赖性进入,当时正逢美日贸易战,美国对日本实施大量限制政策,同时,美国还采取了扶持韩国对抗日本的策略,在技术转移等方面对韩国大开方便之门,加上韩国政府的鼎力支持,韩国的半导体产业得以迅速的发展起来, 1992年,三星就超过日本电气,成为世界第一大存储芯片制造商。但这种情况对于中国来说显然是不可能的。
佩雷斯并不看重这一类机会之窗,她认为在成熟的技术上不可能存在追赶的机会。原因很简单,创新潜力已经被消耗殆尽了,领先国家已经建立了极高的产业壁垒,后发国家很难实现产业价值链的跃升。
在全球化的年代,她的观点并没有什么问题,以廉价劳动力、自然资源等比较优势为基础、投资驱动的国产替代,自然无法为我们提供赶超的足够动力。
然而今时已不同往日,正如我们前面所提到的,如今逆全球化兴起,大国博弈已经重塑全球经济格局,科技封锁创造了原来本不存在的机会。
我们认为,现在以自主创新为基础、技术驱动的新型的国产替代的机会之窗也极为重要。
我们还是看半导体的例子。事实上,在中美贸易战之前,中国半导体产业最大的困扰不是技术,而是市场。我们高端技术不行,但是低端产品还是能够生产的。然而,因为半导体在海外已经是一个非常成熟、充分竞争的产业,国外企业的芯片比我们好,价格也可以因为大规模生产做到很低,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企业自然都不愿意使用国产芯片。国产芯片得不到使用也就无法迭代,就更比不上进口芯片,恶性循环,中国的芯片产业就一直起不来。
但是现在半导体产业形势发生了变化,以前的国产替代,还需要在性能上赶上或者接近进口产品,现在哪怕技术还相差比较远,为了产业链安全,也会有市场。
因此,中国的大部分半导体公司,在几年之前是没有任何投资价值的,但是现在中国大量平庸的半导体企业也开始具备巨大的投资价值。
除了半导体,中国还有许多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短板要补,比如操作系统、工业软件等等,在这些产业我们都是和国外存在代差的。所以我们还有一个机会,就是把美国人已经做完的东西,用我们的方式,重新做一遍。这一类机会之窗在历史是绝无仅有的,而它本来是不存在的。
同时,国产替代与技术创新也是相辅相成的,两扇窗合成了一扇门。半导体技术是成熟技术,但是智慧汽车和人工智能等新产业都离不开它,所以半导体产业得以走出第二增长曲线。算力芯片的蓬勃发展,也让英伟达的市值超过了英特尔。
二、重仓技术创新与新型国产替代
最后我们讲讲投资。
我从投资的角度,把科技产业粗略分为两类,硬科技产业和新兴产业。硬科技产业涉及基础研究的代际差距,技术节点更多、技术壁垒更高,不是靠补贴和投资便可以在短期内追平差距的,如半导体产业;新兴产业技术含量高但进入门槛相对低,但与国外相比我国已经实现了同级别竞争的状态,甚至已经处于领先位置,比如新能源产业。
硬科技面临的国产替代的机会之窗,新兴产业面临的是技术创新的机会之窗,二者都是我们重点布局的方向。
在硬科技产业方面,最典型的就是半导体,它既是第三次工业革命中国的短板,也是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工具。我们在半导体产业实现了全产链布局,重点投资企业包括韦尔股份、长鑫存储、格科微等。
在新兴产业方面,新技术的深度赋能,重要标志是从实验室研究到工业与商业应用,再到个人运用,信息技术如此,人工智能亦然。第四次工业革命的核心是人工智能与万物互联,人工智能从赋能工业、医疗、安防,到智慧汽车与人形机器人,未来还将走向直接千家万户。
我们也在智慧汽车与机器人产业进行了全产业链布局,例如商汤科技、云从科技和第四范式等人工智能龙头,文远知行、元戎启行和速腾聚创等智慧驾驶龙头,以及中创新航、欣旺达等动力电池龙头。
同时,在被人工智能深度赋能的生命科学与健康产业,我们投资了迈瑞医疗、华大智造、新产业、迈普医学等创新医疗器械企业,凯莱英、奥浦迈、博瑞生物等制药企业,华恒生物、瑞德林等新兴生物技术企业,还有普瑞眼科、全亿健康等医疗与健康服务企业。
综上,基石资本的产业链投资,一是投资于工具,比如半导体与工业软件;二是投资运用,比如智慧汽车与机器人、生命科学与健康。
最后简单总结,我认为,国产替代叠加第四次工业革命,中国科技产业正迎来技术创新与国产替代双重机会之窗,二者相结合,将赋予中国科技产业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