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丨贾紫璇
编辑丨张丽娟
人民币基金占据主流位置,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清科研究的最新数据显示,2023年前三季度人民币投资主导地位日益增强,案例数占比超95%。
这是一个高得令人惊讶的数据,小饭桌出于好奇,向周围的一线小伙伴求证了美元基金与人民币基金比例的真实情况。
得出的结果很有趣,“国内还有美元基金吗?”多位投资人向小饭桌发出了同样的感叹,“今年好像没听说哪个美元基金出手了什么项目。”
某知名机构投资人 Seth 甚至调侃,“过去情况再差,在咖啡馆里坐的投资人还会聊聊项目,聊聊行业,现在两个投资人坐在一起就是各自刷手机。”
残存的美元基金甚至出现了“人民币基金化”的投资风格。
某 FA John告诉小饭桌,今年在看某个项目时聊了很多美元机构,明显感觉他们的投资逻辑与过去不同,变得更追求实际,更像人民币基金的投资逻辑。
“现在投资人都在抱政府大腿。”成都某政府机构投资人告诉小饭桌。国资、政府引导基金下的项目往往自带“优惠政策”光环,不仅投资人,部分早期项目也更喜欢。
各方反应虽然不一,但确实都指向了一个事实,情况真的变了。
过去喝着红酒打德州的场面已被白酒和掼蛋替代,这些市场环境的转变带来的,正是资金层面的变化。当然,背后的逻辑拆解起来也是比较清晰的。
“美元加息,全球美元回流,外资加速外流,美金变少很多。美国10年期国债收益率破5% ,这非常夸张。美金回流到美国无风险资产,许多国内的美元基金都没钱了,后续出资能力都比较弱。”某国资投资人哲瑞向小饭桌表示。
大量美元机构也都在撤销国内办事处,只留北京、上海等一到两个办公地点。
“今年很多同行都在面试、甚至转行。”投资人Seth告诉小饭桌,“国内办公地点没了,身边很多投资人朋友转行卖保险、做自媒体。另一部分去找工作面试的情况则更惨淡,一个岗位有三十几个竞争者,且都来自清北复交。很多机构甚至开始要求投资人坐班打卡,因为要优化,总要有些由头。”
“我甚至觉得国内应该已经没有美元基金了。大家都在拿政府的钱,因为其他地方也拿不到钱了。”Seth 说到。
Seth 说的是很多投资人认可的事实:美元基金在撤退,而在这个时刻顶上来的是人民币基金,无论是国资的、产业的、政府的,人民币基金是处在冷静期的市场里极为重要的救命稻草。
“美元和人民币两级分化在疫情期间就开始了。双币募资断崖式下跌,外资出逃的情况下,政府资金发挥主观能动性,解决流动性问题。” 某资本合伙人 Zoey 告诉小饭桌。
“目前还存活的美元基金的投资逻辑也正在人民币化。”某 FA John告诉小饭桌。
还留在国内的美元基金,随着市场的变化,一改过去注重团队背景和商业模式的投资逻辑。在没那么确定的市场里看想象空间增速的美元时代一去不复返,“确定性”成了美元基金追随人民币基金投资步伐的宗旨。
“美元基金过去投过一波机器人、自动驾驶等行业,虽然大家都不说踩雷,但投的项目这几年的表现并没有当时那么乐观,所以这套投资逻辑不再适用。即便团队依然好,技术也比较领先,市场可以有想象空间,但是同样是美元机构投资人,还是会对项目challenge。”John说到。
人民币基金更看重的是“接地气”。
“创始人接地气,技术、业务、市场要均衡是人民币基金投资的更看重的要素。”投资人宛如(化名)告诉小饭桌。
“身边的机构里,特别是今年新募资到钱的,应该没有谁没拿政府的钱了吧?” John 告诉小饭桌。在大量的人民币基金中,政府引导基金占据了很重要的一部分。
美元基金退出,由政府引导基金、国资、产业基金带头引来的人民币基金浪潮涌动。2023 年前三季度,政府引导基金规模累计数增长率达到了 1.7%,累计自身规模增长率达到了 9.18%。
从表面上看这是一次不同类型基金的“进退交替”,事实上人民币基金占主导,在资金层面、资源层面与行业发展层面,都起到了正面的作用,似乎是市场寒冬里的一股暖流,给机构与企业都带来了希望。
据清科研究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Q3,新设政府引导基金自身规模已超过2022年同期,各级政府共成立1,557只政府引导基金,自身规模累计达29,893亿元。
同样的,在投中2023年度有限合伙人榜单选取参评LP 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的相关数据中显示,LP投资子基金规模对比2021-2022年分别下降了11%及13%,但国资LP对子基金的投资规模却有小幅增长。
榜单调研发现,地方母基金、引导基金等国有资本LP愈发强盛,对外投资金额占所有LP对外投资金额的比例超过7成。
中国经济转型的大环境下,头部GP和地方引导基金的相互依托,使得国有资本在“加强科技创新、促进区域发展”的目标驱使下,对私募股权基金投资保有兴趣。
在小饭桌研究地方政府引导基金的过程中也发现,绝大多数政府引导基金虽然在返投方面对被投企业、投资机构有所要求,但实际过程中的赋能是更大的。
一个典型的例子是深圳建立的“20+8”产业群,有深圳政府引导基金牵头,大规模招揽投资机构,包括高端装备、新材料、数字创意装备、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细胞与基因等基金,基金目标规模共计85亿元。
政府基金的势能往往大于普通 LP,有了政府基金的引导,更利于投资机构撬动社会资本。
为了吸引与社会机构的合作,政府引导基金进一步降低返投比例,提高政府出资比例,提高管理费,还鼓励优质项目可申请对引导基金出资进行收购。
据了解,最新政府引导基金管理返投要求:返投比例较2020年进一步降低, 1.2倍返投是2023年前三季度新出台或修订政府引导基金管理办法中占比最高的要求。
“国资一般都有些政府资源,这些年强监管,政府在一些政策执行的深度宽度空间比较大。国资、政府基金或多或少可以从中协调帮助一下,民资大佬暴雷多,企业业务落地或遇到一些情况,民资、外资未必帮得上。” 哲瑞说到。
除了政府引导基金,国家还在其他层面出台各类政策,为资本市场提供便捷。12 月 6 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向社会公开征求《全国社会保障基金境内投资管理办法 (征求意见稿)》意见的函。
其中提到,根据基金投资和监管实践,综合考虑风险收益特征,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品种按照存款和利率类、信用固收类、股票类、股权类进行划分,并将境内和境外投资全口径纳入监管比例。
目前,股票类股权类资产最大投资比例分别可达40%和30%,进一步提高了全国社保基金投资灵活度,有利于持续支持资本市场发展。
“保险资金和社保基金放宽出资比例,让科创能有足够的长线资金保障。政策都在向好的方向走,就看我们GP能不能发挥自己的专业,穿越周期,更好的服务于科创” Zoey告诉小饭桌。
人民币的投资逻辑显然是与美元不同的,由政府、国资占主导的人民币基金的投资风格促进了半导体、新能源、智能制造这些更偏科技创新的行业。
这些行业区别于外资更喜欢的消费、互联网等行业,具有高投入、长周期、稳回报的特征。这样的风格显然是更适合人民币基金。
“过去美元基金更喜欢海外高校回国创业团队,投资的行业也都是更看中模式创新带来短期内几十倍增长的行业,如生物医药和消费类。人民币基金还是更接地气一些,与硬科技类的企业更搭。”宛如告诉小饭桌。
哲瑞也提出了类似观点,他认为:“像新能源、半导体、制造、化工一类行业和政府、央企关系密切,企业方也喜欢国资背景。我之前在国资创投机构,主要也是看新能源、制造这类,不看消费。在项目上感受最深的是,这些年企业对国资喜好越来越大。”
半导体、新能源、硬科技等行业偏好国资的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他们不光可以拿到国家的钱,还能同时享受政策红利。双重利好加持,可以加速行业发展。
虽然大层面上,2023年前三季度,中国股权投资市场投资活动延续放缓态势,投资案例数及金额同比均呈现下滑。然而值得注意的是,“专精特新”企业持续获VC/PE加持。
2023年前三季度共发生1,449起投资事件,吸纳投资金额1,419.36亿元人民币,分别占市场总案例数及金额的30.4%和28.0%;其中,标的企业是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案例数和金额分别为560起和678.16亿元人民币。
在国资占主导的人民币基金市场里,科技成果、科技创新被放在了第一位。从科创板不断提高“科技创新”门槛定位则不难看出。
深圳天使母基金从去年起便开始重点布局“新型投资机构”。
这些新型投资机构包含孵化器、技术源头单位、CVC、国际投资机构等,它们更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和初创项目的孵化,并不只是以赚钱作为首要目的。南方科技大学、深圳湾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数字经济研究院等,都是深圳天使母基金目前合作的新型投资机构。
整条链路梳理下来会发现,随着人民币基金逐渐成为市场主导后, GP 们有了政府、国资大腿可抱,配合着相关政策的出台,科技创新类行业得到了迅猛发展,市场也从过去的盲目增长变得理性客观。
人民币基金、投资人、企业其实是相互促进成全的关系。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三股势力唯有拧成一股绳,才可能尽快破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