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不知道苏州有多卷,就连水果基地都成立基金投自动驾驶了。”投资人Victor向小饭桌感叹道。他口中的“水果基地”,实为西山岛,坐落于苏州吴中区的太湖旅游度假区,后者是首批批准建立的国家旅游度假区。作为苏州本地人,在Victor的印象里,太湖度假区因盛产水果而闻名,一到固定的季节,这里就会结出草莓、杨梅、枇杷、火龙果等诸多应季水果,是当地人的“水果篮子”。而令他惊讶的是,如今度假区不但搞起了投资,还吸引了不少知名机构。比如蓝驰创投、元禾控股、华盈资本等。百度Apollo也在当地成立了全国首个自动驾驶生态文旅示范基地。事实上,太湖度假区,还只是苏州自动驾驶版图的冰山一角。官方数据显示,苏州目前已经集聚了智能车联网相关企业近450家,其中,光是独角兽企业就多达13家。巧合的是,就在昨天,一则IPO消息刷屏了朋友圈,新闻的主角,“港股自动驾驶第一股”知行汽车科技正是来自苏州。除知行汽车之外,车载激光雷达厂商图达通、重卡自动驾驶公司智加科技、自动驾驶独角兽Momenta……在苏州,还有一批明星自动驾驶公司正在排队IPO。
“水果基地”搞投资,投的还是自动驾驶这样的既需要知识积累又烧钱的赛道,乍听起来属实有些荒唐,但也在情理之中。首先,“基金+招商” 已经成为各地打造产业环境和优化招商政策的标配,尤其是在素有“中国创投第三极”之称的苏州,更是卷的不行。在苏州负责招商引资的Zoe(化名)告诉小饭桌,其所在的行政区下属的每个产业平台公司和街道几乎都有自己的基金。太湖度假区自然不能免俗。近年来,该区域先后设立了10亿元的产业引导基金和10亿元的科技投资基金,以及太湖科创天使投资基金等。截至2023年8月,度假区内已落地各类基金29支、总规模超100亿元。前不久,蓝驰创投还在度假区落地了规模近1亿美元的QFLP基金,并与度假区、吴中金控三方共同设立了太湖蓝驰科创基金。此外,吴中金控、元禾控股、华盈资本等也和度假区达成了合作,重点投向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制造等领域。而从产业基础来看,太湖旅游度假区做自动驾驶也拥有天然优势。正如生物医药产业在发展初期面临的周期长、投入大等制约一样,自动驾驶行业也需要企业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尤其是需要一个应用场景去做大量的算法测试来积累数据,才能为后续的产业化奠定基础。当前,太湖度假区已全域划定为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与示范应用动态开放测试道路,具备多场景高复合测试要素,拥有城市、乡村、园区等各种类型道路139条、308公里。据了解,度假区还投资约2亿元打造了200公里的双向车路协同设备,投放了自动驾驶网约车、自动驾驶小巴车无人零售车、无人物流车、无人安防车、无人清扫车、无人漫游车等新能源自动驾驶车辆。度假区天然的测试场景,早就吸引了业内龙头。2021年9月,百度Apollo就在太湖度假区成立了百度智车科技(苏州)有限公司。今年10月,百度苏州Apollo Park在太湖生态岛正式开园,据报道,该项目是百度目前在江苏省范围内运营的唯一的Apollo Park,也是全国首个自动驾驶生态文旅示范基地。在政府基金和龙头企业的双重带动下,产业链上的企业开始在此落户。截至2023年11月初,太湖科创中心已累计引进10余家智能网联上下游企业。无人车运营商新石器、高精度地图提供商宽凳科技、自动驾驶车辆后市场服务商曼博尔等均已落户度假区。
太湖旅游度假区的布局,还只是苏州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的一个剪影。早在 2017 年,苏州就把智能网联汽车作为重点产业去谋划,2022 年更是将其作为 25 个产业创新集群的重点细分领域全力推进。聚焦到产业链上,苏州基本覆盖了自动驾驶算法、激光雷达、高精地图、高级辅助驾驶等30余个细分领域。从产业规模来看,截至今年8月底,全市智能车联网相关企业近450家,其中高新技术企业197家,省级以上专精特新企业44家;上市企业10家,其中科创板上市企业5家。轻舟智航全球总部、高通·中科创达联合创新中心、立讯集团汽车自动驾驶全球研发中心、锐思华创全球总部……一大批智能车联网全产业链行业的头部企业都在苏州集聚。这里还涌现了很多被机构争抢的明星项目和隐形巨头。比如文章开头提到的知行汽车科技。该公司是国内少数实现自动驾驶解决方案大规模商业化的公司之一。根据弗若斯特沙利文数据,按 2022 年收入计算,知行汽车科技是国内排名第二的第三方自动驾驶域控制器提供商,市场份额为 26.2%。在成立的7年时间里,公司累计获得了9轮融资,背后资方集聚了明势资本、元禾原点、理想汽车、国中资本、建银国际、中银粤财等20余家知名机构。公司估值也是一路水涨船高,5年增长了38倍。另一家自动驾驶公司Momenta,同样也是资本的熟客,5年融资7轮,累计金额超87.86亿元。投资方不仅包括真格基金、创新工场、顺为资本、淡马锡、IDG、腾讯等知名投资机构,还有上汽、通用、丰田、蔚来等顶级车企和造车新势力。当然,除了上述两家之外,这个列表还有很长,比如干线物流领域的智加科技、挚途科技,环境感知领域的图达通、承泰科技,软件算法领域的润芯微、吉咖智能等。值得一提的是,图达通、智加科技、Momenta等公司也正在筹备IPO上市。不久的将来,苏州还将涌现更多的自动驾驶上市公司。苏州在智能网联汽车上的野心还远不止于此。去年发布的《苏州市智能车联网产业创新集群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已经明确了目标:到2025年,2025年全市智能车联网产业规模超1000亿,集聚产业的相关企业超1000家,营运业务规模超100亿的企业1-2家,超50亿元的企业3-5家,超10亿元的企业10家,超5亿元企业的50家。当然,苏州不止“鱼多”,在引导基金层面也很给力。据此前披露的《苏州市智能车联网发展促进条例(送审稿)》,苏州将支持各县级市(区)人民政府设立引导性产业基金,鼓励社会资本设立市场化基金。今年4月,苏创投集团、工银投资与相城先导产投共同发起设立的苏创工银先导智能车联网产业基金,基金总规模50亿元,首期30亿元,将重点投资于相城区内汽车电子、智能驾驶、智能座舱、智能网联等智能车联网领域的相关企业。11月,上汽集团旗下恒旭资本三期基金落地苏州,基金规模40亿元。这已经是恒旭资本在苏州相城区成立的第二只基金,截至当前,恒旭资本与上汽集团累计投资苏州当地企业超过60亿元。既有项目,又有热钱,能同时满足募资和投资两层需求,苏州想低调也难。
值得玩味的是,在我操作这个选题的时候,也听到了不少质疑的声音,质疑的对象并非苏州,而是整个自动驾驶赛道。其中最为犀利的,当属一位曾专注自动驾驶赛道的投资人,他表示:“现在还有投资人看自动驾驶吗?反正我是好久没出手了。”他的一句话,某种程度上映射了自动驾驶市场的现状。自去年下半年以来,自动驾驶在一级市场的热度明显下降。公开数据显示,2021年国内自动驾驶行业共发生144起投融资事件,融资规模为932亿元。在2022年,自动驾驶行业投融资事件约为128起,融资规模为2021年的四分之一,仅为240亿元。而到了2023年前三季度,国内自动驾驶融资项目为54起,披露的融资总额约68亿元人民币,仅为2022年的四分之一。应用场景受限、商业化进程缓慢、以及看不到尽头的资金投入,是投资人失去兴趣的主要原因。一国资背景的投资人Mark(化名)表示:“像自动驾驶这类亏损项目,我们已经基本不看了。”有人退场,也有人继续坚守。PE投资人张远(化名)就是留下来的那一批。在他看来,当前赛道遇冷,企业估值下调,即便是行业头部企业,估值也没有多大涨幅,此时进场,正是一个较为舒服的价格区间。张远认为,自动驾驶行业依然“水深鱼大”,只不过投资标的可能发生了变化。一些已经实现商业化的特定场景玩家,比如矿山、文旅、物流等场景都值得重点关注。除此之外,自动驾驶行业上下游的软件、传感器的核心零部件、基于生成式AI的数据标注以及智能线控底盘、智能驾舱等,都有大量的机会有待挖掘。当然,从国家政策扶持角度来看,自动驾驶的窗口也未曾合上。仅今年上半年,国内相关部门和地方政府就已经出台了近30条涉及智能驾驶产业的相关政策和规定,从产业结构、技术创新、网联基础设施等多方面推动智能驾驶行业发展。以苏州为代表的各地政府也相继成立了智能网联汽车相关产业基金。“政府引导基金作为目前国内最大的LP,现在投资机构募资,肯定绕不开这些基金。”张远表示,“而政府关注的产业,机构自然也要继续寻找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