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行赵蔚:创业12年,启行和营地教育的那些事

观点
2020
10/09
10:06
亚设网
分享

启行赵蔚:创业12年,启行和营地教育的那些事

第一次见赵蔚是在一次TED演讲上。她站在台上,讲述家庭在她童年时给她的教育和影响。第二次是在启行总部,她谈到:“其实教育很有门槛,它对组织和人的要求都很高,所以做任何的教育,只要跟孩子相关,都要慎重地去选择是不是要做这个行业。”

从2008年到现在,赵蔚在营地教育创业这件事上,已经走过12年。从做孵化孩子公益项目的基金会,到营地教育的引进、落地,遇到过不少困难,也拥有足够多的幸福感。12年的探索,让她愈发相信“教育的神圣”。也愈发坚定营地教育是一门“慢而长久”的事业,除了全身心地投入,其他的急不得。

以下内容根据对赵蔚的采访整理而成,以供广大教育工作者参考。

从国家机关到营地教育

做营地教育的契机,源于我为自己的孩子寻找好的课外教育资源。在陪伴孩子成长的过程中,我一直在思考:我期待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诸多教育书籍所展现的那种美好的成长过程和结果,是不是真的可以实现?

我们应该更尊重孩子的本性和他的发展规律,而不是只用一种方式解决所有问题。孩子之所以能够成为一个完整的人,他有思考能力、有很多潜能,家长要帮助孩子去挖掘他的潜能,挖掘他最擅长的,也帮助他完善不擅长的。这些并不是刻意练习而来,而应在潜移默化中习得。

所以我在教育自己的孩子时,没有把精力全放在书本教育和课本知识上,而是带着孩子去大自然中学习。我也带着他去了解音乐、了解艺术,参加许多体验活动,让他能够看到更多的可能性。

这一过程在时间上和传统教育会产生一些冲突。后来我就想,我应该去做一个教育项目,能够给我的孩子和其他孩子看到更多可能性的机会。孩子的时间是有限的,家庭的资源也是有限的,那有没有一段集中的时间、一个不一样的空间,可以为孩子提供知识能力、潜能和品格等均衡发展的机会?

后来发现,营地教育可以解决。2008年,我们的小天使行动基金,也就是后来的“启行青年发展基金会”,尝试通过提供资金和师资力量,来鼓励孩子去做社会服务和社会创新活动。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发现很多孩子不具备沟通的能力,不懂得怎样合作,也不知道怎么做计划,以及如何把一个项目落地。

通过不断和国内外学校教育者、大学招生官、不同行业负责人的沟通、交流,也去世界各地学校考察,我们的教育理念和培养目标也逐步聚焦,即:具备全球化背景下现代人必备的四个核心能力。它们分别是沟通(communication)能力、合作(co-operation)能力、创新(creativeness)能力、批判性思维(critical thinking)能力(简称4C能力)。具备4C能力的人,才有跨文化理解和共情的能力,具备全球化视野和相应的人格魅力。

对于启行来说,不同的发展阶段,模式也不尽相同:

基金会要做的是靠筹款,去给孩子做相应的能力培训,然后赋能他们去做服务活动。

之后成立的非营利组织,建立了营地研发中心。最初服务一小部分人或学校,用的是小型的独立运营模式。之后,当市场有需求、我们也有能力去服务更多人时,就需要一个可持续的模式。于是,我们成立了商业组织。

现在回想,启行能够有效运作,可能和我前一份在中央国家机关的工作经历有很大关系。我在国务院人力服务体系中工作了20多年,知道一个大型机构的运作模式和机制,知道大家怎么去协同配合、资源整合。在治理一个企业和培养组织内部人才方面,我具有一定的优势。另外,习得机构实际的组织架构、运作和定义它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企业,以及洞察问题、快速解决问题的能力,也离不开我在前一份工作的历练。

研发是一家教育公司的核心

启行的初创资金来自身边一些志同道合的人,大家合伙出资去做这件事。我们出去学习、请专家,从市场上找到适合不同岗位专业力的人,一部分具有研发能力、一部分具有运营管理能力,这两部分人有机的结合,组成了现在的团队。

我们有一个大后台去赋能团队,采用模块化协同配合的方式去做项目。这种方式比较灵活,能够充分发挥个人专长,补足项目中的短板。另外,我们每年都要做一些新的主题内容出来,这就倒逼团队不断学习、不断提高研发能力。所以,我们的团队不光是专业能力,还有学习力都比较强。

近一两年,我和团队投入大量精力在做的是研发,从2008年开始到现在一直没变,我个人认为这是一家教育机构的核心。同时,我们要不断去学习全球先进的教育理念、前沿的研究,更深入地了解孩子——从大脑科学到心理发展。因为只有你了解更多,学习更多,才会看见更多,然后与时俱进地运用到教学项目里去。

其实这很难做到,因为这首先需要创始人对教育有所执着,其次要有足够的资金支持。但这些投入都是值得的。

疫情也带给我们一个很大的挑战,就是在线下夏令营报名满员的情况下全部停止。那我们就转移做线上的教育内容。最开始发动大家做线上课程时,大家都有为难情绪,会觉得线上的局限性很难体现课程的闪光点。但在不断的推动下,真有一个团队克服困难做了出来,在线上带孩子们“云学习”极地的自然博物。看到孩子的反馈后,那种成就感和喜悦感是很强烈的。

今年2月到8月,启行已经在线上平台服务了2000多个孩子(和去年同期服务的线下夏令营学员数量基本相等),我们线上的课程非常丰富,孩子们的学习时长人均在10小时以上。

很难想象,团队能在短期内研发出适合线上的课程,最快的一个课程10天即上线;并且可服务从4岁到18岁全年龄段的孩子。值得一提的是,过去在我们的日常项目里,大部分都是老客户,只有30%是新用户;但今年在线上能达到60%是新用户。

失败与成就并行

说到定位,启行从创办的那一天起,to C的定位就是为有更多需求的家庭提供教育解决方案。因为他们有一定的购买能力,也认同我们的教育理念。但to B的费用会更低,因为学校的支付能力有限,但在此能够服务更广的人群,这个数字基本上和我们to C是持平的。

另外一点是践行社会责任,我们也要量力去服务那些家庭支付能力相对较低的孩子。这些孩子也很优秀,他为社会做了一些贡献,我们也会给奖学金,让孩子接触更大的平台,看到更大的世界。让家长之外的人也认可他,他能够为社会做更多服务和贡献。

对我来说,在创办启行的过程中,感到最大的挑战可能就是孩子的安全问题。比如我们做营会项目,即使你把规则、安全守则全部都讲清楚了,但在过程中可能还是会有运动受伤。

这也带给了我很多反思。比如在选择合作伙伴上要更慎重;孩子参与活动时,要不断重复强调安全。另外,我们设立了安全部门,主要负责寻找、预防、跟踪整个流程里所有的安全隐患。我们甚至在营会开始前三个月,各个部门、各个板块就都要自查各自负责的流程里,风险点在哪。如果自查不出来,就会有更上一级专业的人给你指出来,然后让你把问题解决在前面。

当然,我也有足够多的幸福感和成就感,源自看到孩子一点一滴的变化。启行有很多家庭、很多孩子一路跟我们走来,成为TA成长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每年会利用假期参加营会,或者在周末参加启行的创新项目。这些孩子最后能够关注自己、理解他人、然后理解更大的世界。

经过十几年的培养积淀,启行的一些孩子有了较好的成果交付。比如他们被世界知名学府录取,而录取的依据不只是成绩,还有他的个人能力以及他能够带给他人积极影响等“冰山下的特质”。

这十几年中,难免也会面临情怀与商业间的冲突。前期我们要更专注于教育、不求回报,持续深耕,才能实现教育情怀。另一方面,有健康可持续的财务状态,才能让我们的员工、孩子以及行业都受益。这中间的尺度,需要小心权衡。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