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期再保市场侧影:主体业绩加温上行,国际市场承压需提防间接影响

观点
2020
11/03
10:07
亚设网
分享

后疫情时期再保市场侧影:主体业绩加温上行,国际市场承压需提防间接影响

当下,保险公司3季度偿付能力报告已经进入尾声,多数再保公司也已披露2020年3季度业绩数据,在疫情逐步的控制,保险市场回暖,保险需求激发的背景之下,再保市场也在呈现新的特点。整体数据来看,3季度,各主体在保费增幅方面有所加速,净利润也表现稳定。

业内人士提出,我国再保业务受疫情影响要弱于国际,这也侧面反映出我国保险保障渗透力不足的现状。对于再保主体而言,面对在疫情之下暴露出的保障缺口,参与保险保障产品创新、以科技加码,提供精准服务是未来的布局重点。

中再3季度保费增长提速,RGA美再保费、净利润表现难如人意

首先,从已披露3季度数据的12家再保险公司整体表现来看,除RGA美国再保险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出现缩减外,其余险企业绩均有所上行。

其中,中国再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国再保险”),本级口径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498.97%,翻约五倍。中再产险在3季度实现保费收入102.19亿元,同比增长26.45%,中再寿险则在3季度实现160.53%的同比增幅,保费实现154亿元。

从前三季度整体数据来看,中国再保险本级实现57.18亿元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31%,中再产险、中再寿险前三季度合计保险业务收入分别为309亿元、609亿元,对应增幅则分别为25.93%、37.62%。快速增幅的保持,中国再保险解释为,是基于财产再保险境内业务以及人身再保险储蓄性业务的快速发展。

前海再保险3季度保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53.49%,实现37.69亿元,保费增速仅次于中再寿险;汉诺威再保险、法再北分也在3季度实现超过3成的增速,分别达到39.22%、33.19%,实现保险业务收入46.63亿元、18.85亿元。

此外,瑞再北分、太平再保险、慕再北分、人保再保险3季度保险业务收入也均有不同程度的上行,涨幅由1%至9.73%不等。而RGA美国再保险则出现了7.58%的保费降幅,在3季度实现保险业务收入2.34亿元。

在今年7月刚刚获批,将经营范围从保险变更为再保险的信利保险,3季度未有保险业务收入。在更名为信利再保险后,未来将逐步布局非寿险再保险业务。

在净利润方面,RGA美国再保险同样表现不佳,延续亏损趋势,从上季度的净亏损50万元,增亏至448万元。

而在3季度实现盈利的再保公司中,中国再保险本级口径实现净利润16.74亿元,排在首位,中再寿险也实现14.35亿元净利润;中再财险净利润表现略有逊色,但也达到9.02亿元,前三季度合计实现净利润16.42亿,同比增长超7成。此外,慕再北分、法再北分3季度单季净利润,也已突破亿元。

“从数据来看,中资、外资再保公司的国内再保业务,均在3季度有所提速,一定程度上说明疫情影响在减小”,一位再保险公司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蓝鲸保险分析指出,但他同时也强调道,“在财险直保市场,不同险种受疫情影响差异十分明显,后续对再保市场产生的间接影响不可忽视”。

太平再保险行政总裁姜宜道也公开提醒道:“在疫情的影响下,国际再保险人对国内市场的发展预期和高参与度正在发生变化,预计明年国内再保险市场的承保能力会有一定的收紧趋势;同时,一些在国内市场广泛参与业务的国际再保险人的评级或被下调,这也可能会对国内市场造成一定影响,国内保险市场要做好应对准备”。

后疫情时期再保市场危、机并存,需在产品设计环节提升参与度

其实,再保区别于直保,具有天然的国际属性,作为联系国内国际保险市场的纽带,尤其在疫情对国际的影响暂时难以消除的背景下,面临着特殊的“危”与“机”。

首先,从国内市场来说,近年来,再保险市场正在推进的结构性调整对于当前再保机构的布局也有所影响。五道口金融学院中国保险与养老金研究中心研究员朱俊生分析指出,再保险市场进入调整期,一方面基于“偿二代”监管体系实施,使车险业务风险权重缩小,险企分出需求缩减,影响再保规模;另一方面是再保公司,主要是财险领域盈利承压,倒逼再保主体进行调整,以增强风险管理能力。

转型步调,遇上疫情“黑天鹅”,对于再保主体而言,如何转危为机,透过此次疫情发现保障缺口,创新挖掘保障机遇,是摆在面前不可不答的难题。

“国内再保市场所遭受的影响,要弱于国际市场,这其实侧面说明,我国保险市场的广度和深度,相对有限”,前述再保险公司相关负责人向蓝鲸保险分析道。比如,在此次疫情中,国际保险公司、再保公司在营业中断险、活动取消险、责任险等方面面临高额赔付,而此类相关险种,在国内并不普及”。

不可否认,我国面对巨灾风险的保险保障覆盖率、渗透率,均相对有限。但换言之,也就意味,在疫情催发之下,给行业带来了一定机遇,如健康风险的保障、疫苗责任保险、营业中断险、活动取消险等。

其实,在近年来再保业整体结构调整转型的背景下,各主体均在加强对于保险产品设计的参与,参与至风险管理之中,而不再是单纯的被动承保。在这一前提之下,中再产险总经理张仁江分析指出,新的需求必然会催生新的产品。保险业针对社会的不同需求,要开发出适合社会需要的新产品。

张仁江给出具体的建议,“在政府端可以推进产品的深度定制。发挥自身优势,对接复工复产项目,开发如城市定制等方面的惠民保险;在企业端,中小企业有综合性保险产品的需求,大型企业在巨灾方面也需要专属的风险保障产品,可以创新布局将传统风险和新型风险相结合的产品;在个人端,则主要对健康险、意外险,以及家庭相关险种下功夫”。

而在产品创新,以及后续的服务之中,如何探索、优化路径也是再保险主体关切的重点。法国再保险北京分公司总经理于巍东日前在公开演讲中给出建议,在他看来,首先,是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作为后盾,提高科技再保险服务支持。

同时,以技术服务为核心,深入研究客户端的需求。“过去是再保险公司有什么即提供什么给直保公司,现在要改进的是,首先客户需要什么,然后要在工作过程中进行实操,在实操过程中看得懂、听得明白客户的真实需求是什么,通过精准服务来创新保险产品”。

再者,于巍东建议道,要以本地的市场需求为基本出发点,引进技术,与创新相结合。

不仅如此,在再保业内人士看来,面向新的发展机遇,再保险对于服务目前提出的“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也大有可为。人保再保险总经理张青强调指出,在新发展格局下,应该让再保险发挥更大作用,进一步助力构筑内循环和外循环良性互动模式,实现国内风险有效的全球分散,保障中资海外利益,服务国家战略”。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