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的 CES,都是一年里最重要的硬件展会之一,也是消费电子行业的一次「大秀」。
然而由于疫情的关系,今年拉斯维加斯会展中心没能迎来游客潮,大部分厂商都是在线上直接发布新品,再放出几张官方渲染图,给大家饱饱眼福。
「秀场」的部分没有了,也失去了近距离体验实际产品的机会,的确让 2021 年的 CES 少了点存在感。
所幸,那些长相古怪,但具备着新奇酷特征的设备,以及大公司们最前沿的概念产品,仍然在过去几天里频繁露脸。
虽然它们大部分还不具备广阔的商业前景,可能还无法走向量产,但胜在有趣,说不定还能提供些有意思的点子。
卷轴手机
LG 一直都是家有趣的公司,虽说体量不大,但总喜欢折腾一些创新型设备。比如过去两届 CES 上,那款像卷帘门一样的电视机,以及今年展出的透明床头电视,都吸睛无数。
秀屏幕技术也算是 LG 的拿手招数了,除了大屏,今年 LG 还官宣了一款卷轴型手机:LG Rollable。
它可以让屏幕如同画卷般,从手机展开变成小平板,或是重新收起变回手机大小,思路和现在的折叠屏手机类似,都是为了实现大小屏的融合。
▲ 去年 OPPO 展示的卷轴屏手机
从形态来看,LG 这款手机和去年 OPPO 展出的卷轴手机十分相似,均是靠拉伸屏幕来缓解折痕问题。区别在于,这次 LG 并没打算玩概念,而是计划在 2021 年年内,把它推向市场。
▲ 一键切换显示器形态
可弯可直的显示器
LG 的另一款设备也和屏幕有关。它是一个可弯可直的显示器,一键就能切换。比如说当你看电影时,就能用直屏欣赏,玩游戏时则切换成曲面,更符合游戏党对于沉浸式体验的要求。
由下往上拉伸的屏幕
在屏幕这块,TCL 今年也不甘示弱。该公司在 CES 上展出了两款卷轴屏幕,其中一个可以由下往上缓缓拉出,使屏幕面积进一步延展。
和折叠方案相比,TCL 说这款卷轴屏可以令机身厚度控制在 10mm 以内,问题就在于,机身内部空间是否会因此受限。
超大号的卷轴屏
TCL 的另一款屏幕是 17 英寸的 OLED 卷轴屏,据称它采用了「喷墨打印式」技术,可以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提升良品率,也有利于今后柔性屏设备的普及。
再来看一段 TCL 为卷轴屏设计的使用场景:随手拉开就是一张「活点地图」。假如这类屏幕的成本足够低,应该是可以取代纸张的。
▲ ROG 的翻转笔电
让我们把视线转到笔记本电脑这边。笔记本依旧是 CES 大展上最重要的产品线,基本上,只要是你能想到的 PC 品牌,都在 CES 上更新了自家的产品线,数量繁多琳琅满目。
▲ 联想拯救者系列
不过在主流产品之外,我们想说的是一些造型异类的非主流笔电。
自带墨水屏的笔记本
先说下联想,它家的墨水屏笔电今年升级到了第二代,名叫 ThinkBook Plus Gen 2。最大的变化就是 A 面的墨水屏,几乎填满了整个正面,尺寸也达到了 12 英寸,就像是在你的笔记本上贴了一块 Kindle。
按照联想介绍,这块屏幕能够以卡片化的形式显示信息和待办事项,还可以打开微软 Office,开启浏览器等常用应用。意味着就算你不打开笔记本,也可以用这块墨水屏上工作(不过应该没什么人会这么干吧。)
可以给笔记本使用的无线充电板
在宣传这款笔电时,联想还顺带展示了一款配件:给笔记本充电的无线充电板。
▲ 想法不错,但给笔记本设计无线充电板貌似没什么价值啊
有关这款配件的信息并不多,但据 Techcrunch 介绍,它其实是 Energysquare 公司研发的电传导充电方案。
简答来说,只要给设备贴上导电贴纸,再将贴纸一端和设备的 USB 充电口连接,就能让它获得无线充电的功能,理论上也能实现给任意设备充电。
能变「Switch」的概念笔电
另一款要说的联想产品是名为 Lavie Mini 的概念机。它是联想与日本 NEC 的合资企业开发的,而且是当下市场已经非常少见的「口袋本」。
体积小,还不是它的特别之处,更有意思的是,你还可以将键盘折到屏幕后面,然后在左右两侧装上手柄,变成和 Switch 一样的掌机。
它还有个独立底座,可以提供额外的 USB 口,连接电视输出视频。
这款概念机,也让我想起了去年 CES 外星人推出的概念掌机「Concept UFO」,同样借鉴了 Switch 的设计理念,但主要玩的是 Steam 游戏。
▲ GPD 就是一家很喜欢做小型笔电的厂商
抛开大厂不说,这类打着「便携掌机」名号的 Windows 产品其实也已经在市面上出现。比如开发了多年的 SMACH Z,还有国内的 GPD。
不过,这个市场确实是太小众了,加上很多产品因为尺寸限制,配置并不高,关键是价格也不便宜,所以真正买单的人并不多,更别说和真正的游戏本硬碰硬。
口红也要玩定制
▲ 没想到吧,口红也能「模块化」设计
虽然 CES 主要面向的还是消费电子品牌,但其实也有很多跨界公司来展示新点子。比如这款由 YSL 开发的「个人口红定制机」Rouge Sur Mesure,可能就会让很多女生眼馋。
整个设备的使用非常简单:你可以挑选三管口红原料,放到机器里,然后再在手机端开启 App,调配出自己喜欢的口红颜色,机器就会在顶部圆盘内,生成出对应的口红,而且顶部的化妆盒还能取下来随身带走。
这还没完,如果你平时看到某位明星的口红很漂亮,还可以让 App 从照片取色,又或是让它根据你今天的穿衣搭配,给出个性化推荐色。
最后要说的是,YSL 这款设备并非是玩票性质的概念机,产品的正式上市时间是在 2021 年 9 月,感兴趣的朋友可以考虑加入愿望清单了。
内置排泄物传感器的健康马桶
TOTO,人称马桶界的苹果,多少人为了让自己的菊部而不惜花大价格购入一个马桶盖,从此让如厕体验也变得极具幸福感。
本届 CES,TOTO 再接再厉,推出了一个可以检测健康状态的马桶。它内置了多个传感器,用来检测排泄物的状况,然后就能提供详细的健康建议(比如要多吃蔬菜,补充维生素等),还能借助与皮肤接触的马桶盖,获得体温等资料。
越来越蠢萌的家务机器人
今年三星也带来了全新的机器人产品,其中的「Bot Handy」可以通过摄像头,自动识别物体形态或位置,然后进行抓取或移动操作。
从视频展示的场景来看,这个机器人自带一根机械臂,还会显示笑脸的表情。它先后完成了洗碗,整理碗柜,整理衣物,插花,甚至是倒酒的工作,完全就是一位称职的家务小能手。
它隔壁这款,则是三星的健康型机器人「Bot Care」,主要提供的是行程安排、健康管理、教育学习等管家类服务,更类似于一位私人助理。重点是,两款机器人的外形都挺萌的,也是拯救懒癌的救星。
自带 RGB 灯,可以充电的口罩
▲ 拥有紫外线+充电功能收纳盒的 N95 口罩,不愧是概念产品
雷蛇也是一家喜欢在 CES 上发概念产品的厂商。今年这个 N95 口罩 Project Hazel 就很拉风,不仅自带祖传 RGB 灯,左右两边还使用了可替换、可充电的呼吸机,并内置扬声器和麦克风,方便戴口罩的你和别人沟通。
此外,它还是一款采用了透明塑料的口罩,如果再加上它的灯带设计,估计就算是在黑夜里,路人也能看清你的帅脸了。
自带 60 英寸屏幕的椅子
▲ 雷蛇:搞什么量产,够酷就行
雷蛇的另一款产品是个电竞椅,但特别之处在于它椅背后的那块 60 英寸卷轴屏。看着是很酷炫,但估计是很难走向商用了。另外它的手托部分还有专门放键鼠的小桌子,整体一套下来,是非常标准的宅男神器。
索尼牌无人机
接下来要说的是索尼,它在 CES 上展示了一款新型无人机,名叫「Airpeak」。
从视频来看,这款无人机采用了四旋翼设计,还配备了两个起落架,底部则可以挂一个索尼的 Alpha 相机,用于录制视频,整体更像是一款定位专业高端影视拍摄的设备。
索尼在宣传无人机时,还在视频中植入了一辆汽车。它不是别家的,正就是索尼去年展示过的 Vision-S。
不过这辆索尼牌汽车与去年首次亮相的设计基本一致,考虑到索尼并未分享该车的更多信息,目测短期内也很难看到上市计划了。
上天越来越容易的飞行汽车
说到汽车的话,这次通用公司也在 CES 展示了一辆四旋翼设计,支持垂直起降的飞行汽车。它能够以时速 88 公里的速度,在城市上空飞驰。
而停靠在它隔壁的,则是通用打造的一款自动驾驶汽车,就之前在硅谷出现过的短途接驳车很是类似。
专业打牌桌
最后再说几款非大厂的新品。一个是由 Arcade1up 推出的游戏桌,它内置了 50 款卡牌、棋牌类桌面游戏,并且都是由一块大号触屏呈现的,而且每次点击都会有震动反馈。目前这款产品正在 Kickstarter 众筹中,不知道有没有内置四川麻将?
智能眼镜,首先要像眼镜
虽说智能眼镜的热度已经降下来了,但依旧有公司在坚持迭代技术。Vuzix 公司就在 CES 上展示了全新的智能眼镜,它希望借助 MicroLED 面板,实现显示屏的小型化。不过目前这块屏幕只能投射出单色图像,而且面积很小,想要走向成熟仍需要一段时间。
治愈系猫尾巴
实体化的电子宠物 Petit Qoobo,外观和市面上的猫尾巴抱枕类似。但这款产品内置了很多感应器,可以根据你抚摸的速度和力度做出反应,甚至还能检测到四周声音,并摇动尾巴。
如果你没机会养猫,但又想过 Rua 猫生活,不妨考虑入手一个,告别云吸不是梦。
总而言之,今年的 CES 也算是就这么过去了。线上举办的形式,确实让「展会」的味道变淡了不少,有人甚至觉得,就算不挂上 CES 的名字,今后让厂商在特定时间点扎堆发布新品,也不会让人觉得突兀。
另一方面,想在 CES 上看到真正成熟的新技术依旧很难。弯起来的屏幕、无人驾驶、人工智能等,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而早几年业界常说的智能眼镜、AR/VR 等关键词,则越来越少的出现在 CES 上,问题也是在于技术不成熟。
到头来,实用主义依旧是最有价值的,传统笔记本、电视、智能手机等产品,构成了我们当下的数字生活;而概念,至始至终只能是我们对未来科技的美好憧憬。
或许这也没什么不好,毕竟没有等待,又何来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