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塔站址 “变身”地震预警网:部署超 10000 个点位智能设备

观点
2021
02/01
18:38
亚设网
分享

地震是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强烈地震带伴有地面变形和地层错动,破坏力极大,可造成人民生命和财产的巨大损失。近年来,中国铁塔开放遍布全国的约 200 万通信基站站址资源和专业高效的建设维护能力,推动 “通信塔”变 “社会塔”、“智慧塔”,为地震预警、应急救灾等应用提供跨行业站址应用与信息服务。

如今,中国铁塔协助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部署超过 10000 个点位的智能设备,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一般站项目,助力防震减灾。

铁塔站址 “变身”地震预警网

我国是世界上地震活动最强烈和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预警是依托震中附近的密集地震台网,在震后数秒内快速估算地震影响范围和程度,抢在破坏性地震波到达目标地之前发布警报。

有研究已经表明,人们如果能在地震波到达时提前 3 秒收到警报,伤亡人数可降低 14%;提前 10 秒获得警报,伤亡人数可减少 39%;提前 20 秒,伤亡人数可降低 63%。从目前来看,地震预警系统是推广的防震减灾科技新手段,我国也正在加快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建设。

2018 年 6 月,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项目被国家发改委批复建设,计划到 2023 年全面建成并发挥作用。按照项目规划,2020 年底,全国将初步具备烈度速报能力,完成一万多个一般地震台站建设;2023 年将全面形成全国地震预警能力。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震预警能力,依托遍布全国的通信基站的机房、供电、监控、运维等资源,遍布城乡的中国铁塔站址已 “变身”地震预警网的一部分,为地震预警平台快速建设提供完备的支撑保障服务。

自 2018 年开始,中国铁塔协助中国地震台网中心部署超过 10000 个点位的智能设备,建设国家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程一般站项目,助力防震减灾。

中国铁塔的解决方案主要利用中国铁塔 FSU 为地震烈度仪提供数据回传,并采取无线虚拟专用网络的方式,将采集的数据直接透传至地震局平台,可根据需要增加边缘路由器。FSU 主要用于建立和维护虚拟专用网络链路,并不断解析和处理地震烈度仪采集的数据。

中国铁塔站址 “变身”地震预警网:部署超 10000 个点位智能设备

2018 年至今,四川铁塔持续参与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工作,通过全省现有通信基站(含机房、供电、运维等)的开放共享,助力四川省地震局快速、高效、低成本部署全省近 1000 个台站,为四川防震减灾事业作出了有力贡献。

2019 年 4 月,河南铁塔与河南省地震局签署业务合作协议。根据协议,河南铁塔将为河南省地震局在地震烈度速报与预警一般站项目建设方面提供 300 个台站服务。河南铁塔也将充分发挥拥有遍布全省各地的 10 万座站址及基于物联网的 FSU 监控系统的资源优势,提高河南省预警区内地震参数与地震动参数获取和速报能力,科学有力应对地震灾害。

此外,河北铁塔建设点位 566 个,通过在铁塔机房内安装地震烈度仪,并利用铁塔动环监控(FSU)网络与服务器连接组网,为河北省地震局提供站址资源租赁、回传通道、运维服务、数据共享的综合解决方案,一站式满足地震烈度速报和预警工程项目需求,助力河北省地震局组建地震监测数字化网络。

促进防震减灾信息化,地震预警可期

通过与中国地震台网中心的合作,中国铁塔不仅提供基础的站址资源服务,还输出了维护服务,创新了信息服务,以整体化解决方案的方式不断丰富业务服务内涵,持续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两者强强合作的示范效应也进一步凸显。今年 4 月,中国铁塔有参与申报的国家重点专项项目 “城市大规模建筑群地震灾害风险智能感知系统研发”在科技部正式立项。该项目属于科技部 “重点自然灾害监测预警与防范”重点研发计划,重点在监测系统研发、灾害评估体系建立、工程应用验证等方面开展专项课题研究。

在该项目中,中国铁塔承担着 “建筑群地震灾害风险智能感知与灾情评估平台搭建及工程应用”的示范应用相关工作,将在地位特殊的首都圈地区、地震频发的川滇地区以及台风频发的粤港澳大湾区,选择北京、天津、唐山、昆明、大理、西昌、康定、深圳、河源等 9 个城市,发挥室内通信资源优势选取一定数量的典型楼宇建筑,安装 648 套结构智能监测仪开展大规模部署前的示范应用,并结合地震、台风等极端自然灾害的发生,开展建筑群地震灾害风险监测系统的可行性、可靠性和先进性的全面实测验证,形成评价反馈建议,指导项目成果的实际应用推广。

该项目建成后,可实现全国分钟级仪器地震烈度速报与重点地区秒级地震预警。目前,该项目进展顺利,并在部分已经建成的地方开始发挥重要作用。在 2019 年 12 月 18 日四川省内江市资中县发生 5.2 级地震,四川省地震局在地震波到来前 8 秒发出报警信息,且将地震情况实时传送至四川省应急管理厅,有力支撑了地震应急响应处置工作,有效为大众避险争取了宝贵时间。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