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019年年底初次转让股份引入具有国资背景的通域基金后,近日,探路者再次上演了实控人出让股份的戏码。
依然是协议转让,依然是实控人和通域基金双方。不同的是,本次股份转让之后,通域基金的持股比例将上升至13.58%,很可能从二股东直接“晋升”为探路者新的实控人。探路者官方也在公告中指出,本次交易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对此,探路者董秘陶旭在接受蓝鲸记者采访时表示,通域众合非常看好探路者,因此本次是主动增持买入公司的股份。而关于转让的具体原因及细节,还需以公告为准。
事实上,在业内人士看来,本次探路者实控人转让股份的很大一个原因是公司遇了到增长瓶颈,因此需要引入有实力的战略者来帮助改善这一情况。
实控人再次转让股权,探路者或将面临易主?
国产户外第一品牌探路者的实控权或将生变!
探路者发布的公告称,公司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盛发强先生和王静女士正在筹划股份转让事宜(以下简称“本次交易”),已与北京通域众合科技发展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 “通域众合”)签署《股份转让意向协议》,拟转让两人所持有的上市公司总股本的5.85%,并涉及未来公司治理、放弃部分表决权等相关安排,后续由协议各方另行签署正式协议进行具体约定。
据了解,通域众合是北京通域高精尖股权投资中心(有限合伙)(以下简称“通域基金”)专为本次收购而设立的特殊目的载体。而通域基金属于私募股权投资行业,拥有北京市通州区国资委背景,曾于2019年12月24日,通过协议转让的方式,从公司实控人盛发强、王静手中购入约7.733%的股权,成为探路者第二大股东。
经粗略计算,本次转让交易完成后,原本为二股东的通域基金对探路者的持股将增至13.58%,已接近转让前探路者的第一大股东盛发强16.57%的持股比例。因此,公告指出,本次交易可能导致上市公司控制权发生变更。
在服装行业分析师马岗看来,本次探路者实控人再次选择股份转让的原因与公司遇到增长瓶颈有关,公司当前的管理团队没有找到有效解法,而新的实控人有更好的方案,因此达成协议,引入增持。马岗表示,更换实控人之后的探路者,应该会有新的管理者进入,同时引入新的战略和资源来帮助改善公司的经营现状。
关于此次转让的原因及具体情况,蓝鲸记者曾致电探路者董秘陶旭进行采访,对方透露,通域众合非常看好探路者,因此是主动增持买入公司的股份。而关于实控人以及业务的变动等情况,陶旭表示,还望以后续公告为准。
多元化折戟拖累业绩,公司发展陷入瓶颈
事实上,如同马岗所说,探路者实控人不止一次地转让股份,很大程度上与公司近年来面临发展瓶颈有关。
财报数据显示,自2015年开始,探路者的业绩便呈现出下滑趋势。2017年更是出现上市以来的首次亏损,净利润亏损8485.39万,同比下滑151.24%。这一情况到2019年有所好转,当年,公司实现营收15.11亿,虽然同比仍然下降24.12%,但相较于前一年来说已经有所收窄;同时,公司实现净利润1.13亿,同比增长162.16%,成功扭亏为盈。
不过,好景不长,2020年的探路者又陷入了业绩困境。今年前三季度,探路者的营收净利双双下滑,其中营收同比下降超50%,净利润同比下降幅度更是高达282.80%,亏损1.82亿。对此,公司认为,业绩下滑主要是受疫情影响,公司户外主业收入较上年同期下降,同时年初至报告期末易游等旅游服务不再纳入合并,旅游服务收入减少所致。
不过,导致探路者业绩不振的原因不尽如此。在马岗看来,最主要与公司早期战略跨越的动作过大,在主业地位不牢固时做多元化,投了项目却没有带来有效营收和业务互补,浪费了资金和时间,让更多竞争对手切割了市场份额有关。
据了解,探路者成立于1999年,起初是一家夫妻店,创办人为盛发强与王静夫妇。2009年,公司正式登陆创业板,成为当时国产户外第一品牌。
上市后的探路者不再满足单一的户外用品主业,于2015年开始推行多元化。当年,公司进行了一系列投资并购工作,初步完成了户外用品、旅行服务、大体育三大事业群协同发展的战略布局。
然而,探路者的多元化业务表现并不理想,甚至拖累了公司业绩。面对连年亏损的公司业绩,探路者意识到了问题所在,表明公司已回归初心, 聚焦户外用品主业,持续整合相关旅行业务和体育投资项目,逐步剥离和退出整合后与主业不相关的业务,促进户外用品主业的健康发展。
不过,马岗表示,探路者聚焦主业后,在产品研发上,渠道分层和消费者分层开发上,因为做的不够细致,所以导致主业起色不大,当年国产户外第一品牌的影响力已经不再。
本次易主之后,引入国资的探路者是否能弥补此前因多元化带来的业绩损伤,重回品牌巅峰呢?蓝鲸记者将保持持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