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心科技完成30亿元E轮融资加码“医药险”生态,业内:概念待落地、需寻找盈利支点

观点
2021
02/10
08:36
亚设网
分享

圆心科技完成30亿元E轮融资加码“医药险”生态,业内:概念待落地、需寻找盈利支点

今日,圆心科技正式宣布完成30亿元E轮融资,这是继2020年6月D轮融资完成半年后的又一轮融资,由红杉资本中国基金和腾讯联合领投,中信证券、中金资本、OrbiMed、启明创投、鲲翎资本、歌斐资产、易方达基金等跟投,指数资本担任独家财务顾问。

“圆心科技是腾讯在医疗领域持续投资支持的公司,2016年布局院外处方,2017年运营妙手互联网医院,2018年进入医疗科技,到2019年进入健康险领域,每一次战略决策都带动了企业的快速成长”,腾讯投资表述指出。

此次融资,是2020年6月圆心科技D轮融资完成半年后的又一轮融资,对于融资资金,圆心科技表示将用于提升在互联网医疗、用药管理、健康保险等领域的竞争优势,进一步巩固公司“医-患-药-险”生态服务优势。而对于圆心科技的持续融资和“医+药+险”模式的推进,业内也提出,目前“医+药+险”模式相对概念化,但在实操层面还存在不少困难,可考虑立足于保险作为突破口,而不是关注与过于宏大的概念;此外,从企业角度而言,应在整个周期链条中找到盈利支点,以此延伸进行布局。

详细来看。持续融资动作背后是圆心科技的发展节奏,公开信息显示,成立于2015年的圆心科技,至今已推动7轮融资,最早在2015年进行A轮融资,融资数千万,2年后启动B轮融资,2018年4月、2019年1月、6月分别进行C轮、C+、C++轮融资,2020年中,完成D轮6亿元融资。目前旗下形成妙手医生、圆心医疗科技、圆心药房、圆心惠保四项业务板块。据圆心科技介绍,其目前正在建立创新的诊疗路径,并将路径分为“就医、用药、支付”三大场景。

具体来说,在就医场景方面,妙手医生、妙手医库拥有超过130万注册医生,圆心医疗科技完成200多家实体亿元的互联网医院建设及运营;用药场景方面,圆心药房在全国80多个城市、370家三甲医院进行战略覆盖,为患者提供药品交付及药事服务;支付场景方面,圆心惠保通过对患者治疗和用药数据的分析,与保险公司共同推出保险保障,给患者提供精准医疗与药品服务。

当下,圆心科技提出,医疗行业因其链条更长,协作更复杂、监管更严格,数字化改造和升级的进程仍处于中早期,但就医用药支付网络和环节的供给侧改造继续推进深化,基于本地化的医疗健康一体化服务平台将真正成型。“目前,圆心科技正在加速推进就医用药的数字化进程,致力于成为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就医用药基础设施领导者”。

概念可期,而在未来进一步的执行落地过程之中,也还存在诸多需要关注的未知数。“圆心科技所强调的‘医+患+药+险”的模式,是与国家推进的医疗、医药、医保‘三医联动’相对应的民间商业行为,应该被行业所鼓励,也是目前的行业趋势”,艾力彼GAHA医院管理研究中心主任庄一强博士向蓝鲸保险分析指出,“但目前“医+药+险”这一模式整体还处于相对概念化的阶段,行业正在探索与试错的过程之中”。

那么问题与难点何在?“健康产业划分为健康制造业与健康服务业,产品设计属于制造环节,流通、销售属于服务业,想要创造全周期的模式,最大的难点在于制造与服务这两个环节的打通和对接”,庄一强分析指出。

从圆心科技的表述来看,其目前的关注重点,着重于服务领域,此前几年,圆心科技强调,其凭借“医-药-险”的联动能力,解锁医药险增量市场新红利;2020年,圆心科技加快在医药险业务的数字化建设和运营速度,通过实体医院、互联网医院建设及运营、数字化要点、数字化保单管理等服务,形成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患者诊前预约-在线问诊、诊后病程管理的数字化就医路径,和电子处方生成-处方流转-处方交付的数字化用药路径。

”对于具有科技基因的公司而言,如阿里健康、微医,布局医疗产业全链条,在未来发展中,需要重视的一点在于‘有温度的思考与服务’”,庄一强进一步从行业视角强调道,“互联网思维容易处于相对冰冷的思考视角,这适用于相对标准化的产品,而医疗产业属于重体验与感受的非标准化产品,这是在医疗产业领域深耕的企业需要加强探索与进行思维转化的关键”。

“医+药+险”生态,覆盖就诊、健康管理、支付等环节的服务闭环,是近年医疗及相关领域诸多企业布局的重要模式,旨在通过延伸产业链,优化商业模式,提升竞争力。而在这一竞争赛道中,中国精算师协会创始会员徐昱琛提出,需要涉水企业首先明确自身的盈利支点。

“价值与风险,核心均在于业务模式、盈利模式是否清晰”,徐昱琛进一步分析道,“在一个相对复杂的业务模式中,各个环节有不同的诉求,患者、医院、保险公司、药店药企的诉求是有所差异的,满足诉求并找到核心的盈利点,是圆心科技未来发展的关键。比如,立足于保险业务,就要明确如何实现保险的转化”。

在此基础上,庄一强对包括圆心科技在内的互联网健康领域企业建议道,可以首先考虑推进“险+医”模式,以“险“开头,基于保险业态设计产品,以医承接推进服务,从标准化、简单化的保险产品入手,再逐步向复杂的全服务业态布局”。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