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2亿+ 大厂抢滩海南岛

观点
2021
02/23
10:36
亚设网
分享

导语:7天,15亿,这是离岛免税购物新政落地后,海南交出的首个春节长假销售成绩单,平均1天2亿+。

7天,15亿,这是离岛免税购物新政落地后,海南交出的首个春节长假销售成绩单,平均1天2亿+。

这样的火爆,像是意料之中的结果。春节前夕,海南新增了6家离岛免税店,新店既有在三亚,也有开在海口的,并且兼顾了市区、机场等核心位置。

在这个节点开业,看中的当然是春节的消费热度——每年会有数百万游客从内陆赶往海南,创造数十亿的消费。以今年的数据来看,2月11日至17日,海南共接待游客458.84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58.24亿元。

很显然,新店开业标志着免税规模化的进一步,同时也是开放给多元化市场的一次转折。这次新开店中,有2家店归属中国免税(简称中免),另外4家则是由海南发控、海南旅投、深免、中出服经营。

除中免外,这4家都是海南免税市场的“新人”。在这些免税“新人”背后,还能看到互联网大厂的影子。1月30日,海控全球精品(海口)免税城开业时宣布,是海南省发展控股有限公司携手阿里巴巴、国际旅游零售商Dufry共同打造;去年12月30日开业的三亚海旅免税城内,京东国际免税实体店也同时开幕。

免税牌照是块香饽饽,大厂们自然不愿错过,但和互联网以往高举高打风格不同的是,免税政策和牌照规则下,谁也不能轻易迈大步,互联网平台携手免税生意是需要“慢”功夫。

大厂抢滩海南岛

1月30日,海口日月广场,这个位于海口市中心的商业广场比平时多了分热闹,因为东区的摩羯座大楼新成立了一家免税店。

在海南热闹了近半年多的免税热度,此前一直集中在三亚,这家新开业的离岛免税店,也给海口增加了一些声量。

这家海控全球精品免税城背后的牌照方,是海南控股,合作伙伴中还有阿里巴巴的身影。

公开信息显示,海控与阿里巴巴、Dufry在离岛免税品牌品类供应链搭建、旅游零售服务咨询和线上线下新零售模式等方面进行了合作。其中Dufry是免税城核心品类供货服务商,阿里巴巴在电商运营经验、新零售技术能力、全球物流网络等方面,为免税城提供离岛免税新零售解决方案。

本地免税持牌方搭台子,互联网平台提供新零售解决方案,这样的合作并非个例。

去年12月30日开业的三亚海旅免税城,持牌方是海旅投,其合作方中也有着京东的身影。京东还直接在免税城二层开了一个京东国际-数码电子免税馆,在这个馆内的消费中融入物流、供应链等能力,并且融入数字化门店运营技术,相比阿里的模式,京东的合作更“轻量化”。

一位京东负责免税业务的员工对「电商在线」表示,京东从去年11月开始加码免税业务,从全球购等国际业务线抽调人员成立团队,向京东国际汇报。

“除了临时抽调,还会从中免、海免等公司挖人来做管理。”上述内部员工说。

从大厂们的合作模式来看,都是在各抒所长。阿里在发挥供应链以及数字化新零售等方面能力,扮演着运营角色,而京东把自己更擅长的3C数码摆上台面,更多的是打货品差异化路线。

“互联网公司进来都是在战略性亏损,为的还是先抢占先机。”一位业内人士对「电商在线」说。

实际上,电商公司能否直接拿到免税牌照,是个未知数。但这并不妨碍平台入局的热情和重要性,一方面是随着疫情后高端消费回流国内,免税生意站上风口,这是每个零售商都不愿错过的机会,另一方面,电商平台占据了跨境消费的半壁江山,而免税板块是平台尚未触及的领域,通过与牌照方的合作入场,成了一种补全自身业务的重要方式,并且当平台已经把跨境商品新零售的模式全盘跑通之后,在依旧以线下为主的免税生意上,能够找到更多机会。

而海南这块免税蛋糕,想要入局者有着多样的路径和形式,比如近日,顺丰宣布收购嘉里物流部分股份,因为它是首家在海南自贸港建设保税物流中心的企业,并与多家海南的免税商场建立了物流合作关系,在免税市场的布局就是顺丰选择收购的主要因素。

1天2亿,免税激起千层浪

去年7月1日海南免税新政落地,每年每人离岛免税购物额度从3万元提高至10万元,海南由此成了“买买买”的代名词。加之去年下半年,从免税牌照到新店的再度谋划,今年春节,成了免税效应“发作”的第一步。

官方数据显示,今年2月11日至17日,海南免税销售额约15亿元,接待购物超过20万人次,比疫情前的2019年翻了一倍。

海南的免税1天卖2亿,对比来看,2020年全球销售额最高的商场北京SKP,全年销售额177亿元,日均销售是5000万元。

春节海南离岛免税亮眼的数据背后,叠加了多重因素。

据携程发布的《2021春节旅游趋势报告》,出游热度前三的省市分别为海南、广东、上海;三亚、海口成为春节最热门的租车自驾游城市。同时,春运经济舱机票价格大幅下降,其中三亚-上海降幅达70%,这给今年的“原年人”提供了一个说走就走的目的地。

另外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海南免税的多元化布局,以及涵盖了电子、瓷器、酒水等多样化品类。

去年底,海南获批新增6家免税店,并且经营主体在中免之外增加了4个新入局者。这意味着海南免税行业正在从中免一家独大的局面,逐步走向适度竞争。

从提货方式上,就能感受到免税格局的悄然生变。除了中免外,在海旅、海控全球精品、中服、深免4家免税店购买的免税商品,由海南数字贸易公司打成一个包,供旅客在一个提货窗口提货。基于此,旅客在提货时,只需区分中免、非中免两个窗口。

但作为刚刚起步的新玩家,与中免之间还存在差距。对此,消费者Leo感触很深:过年期间,每天开门前,三亚海棠湾国际免税店门前就已排起长队,Gucci、Burberry等奢侈品牌店铺平均排队时长大约需要5分钟-15分钟,即便限制了客流也还是人头攒动。而新开业的海旅免税店基本不用排队,货也全。

“还是品牌不够多,货品不够全造成的差距,海旅投里面很多品牌都还在装修,有种冷冷清清的感觉。”Leo对「电商在线」说。

实际上,在免税市场占据90%份额的中免集团,无论从运营还是货品供应链方面,都已经非常完备,对于包括海旅投、海发控在内的新人来说,与互联网平台的合作,也是一种十分必要的补充。

免税触网的难与忧

在与许多免税业内人士的采访中,他们都不约而同提到政策的压力,免税生意远不是想象中那样容易。

虽然同属于跨境生意,但免税商品、跨境商品有着本质的不同。跨境商品是只免去关税,而免税品是增值税、关税、消费税全免的,所以能做跨境商品的生意,却不一定能卖免税品,拿到牌照才是敲门砖。

并且每个业务环节都要涉及到政府、海关等层面的交涉,这也使得互联网平台们对免税业务的布局,显得小心谨慎,远不如社区团购那样轰轰烈烈。

牌照无疑成了互联网平台的掣肘。而在跨境贸易方面表现突出的电商平台,其实有着很强的运营能力,从供应链、物流再到选品和数字化建设,虽然碍于牌照的限制不能亲自下场做免税,但在与持牌方的合作中,是完全可以发挥能力的。

另外一面,则是免税店们自己也在往线上走。疫情后,日上和CDF会员购都开通了线上商城,可以直接购买商品并邮寄到家;同时日上和CDF会员购今年也上线了采用邀请制的小程序,被邀请的消费者,能在这两个小程序上下单,价格与机场日上免税店的售价差不多。现在,这种线上下单的模式几乎遍布每个免税店品牌,只需输入离岛的交通信息,就可以直接线上下单。

但这种线上购的弊端也很明显,一位消费者对「电商在线」坦言,小程序或者App都没有上新通知,需要自己一直关注,经常看到活动就缺货了,并且购物车结账还会出现卡顿,删除商品也很麻烦。

很多体验上的细节,也表明线上购对于免税店来说更像一种线上工具,还并未实现真正意义上货品打通的新零售逻辑。

不像是品牌开一家天猫旗舰店,品牌或者服务商运营网店,通过平台的搭台,就能卖货。在线下免税店,并不是所有的东西都能搬到线上,一些品牌方对于“线上”还是排斥的,其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之前线下免税和自身主流渠道之间是存在“物理”间隔的,一旦上线,线上免税很有可能会对有税商品的主渠道产生巨大冲击,这对于品牌自身的价格管理、供货体系、代销制度都有可能产生影响。

“我们在继续等待岛内免税日用品的牌照机会,主要面向本土消费者,这是一块新领域。”上述内部人士表示,但何时能够获批新的牌照,仍是未知数。

对于大厂们来说,免税生意的新零售转型有机会,同样有门槛,相比它们惯常的高举高打,在这件事上,它们或许只能谨慎前行。


(文章为作者独立观点,不代表艾瑞网立场)

THE END
免责声明:本文系转载,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旨在传递信息,不代表亚设网的观点和立场。

2.jpg

关于我们

微信扫一扫,加关注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