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对于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吃饭问题始终是头等大事。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代表委员热议“如何端牢自己的饭碗”,对你的“米袋子”有何影响?
让百姓“米袋子”更鼓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围绕百姓关注的吃饭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从多个维度纷纷建言献策。
土地方面,全国政协委员、黑龙江省政协主席黄建盛建议,严守红线,保住农业命根子。进一步完善立法、严格执法,坚决守住18亿亩红线。把黑土地保护上升为国家战略,由试点变为全面覆盖。加强耕地质量科学创新,为耕地合理利用和地力提升提供有效的科技支撑。通过秸秆还田、轮作休耕等措施保护黑土,永续利用。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对此,黄建盛建议,聚力攻关,打好种业翻身仗。建议把解决好种子问题,作为促进农业高质高效发展、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重中之重。从国家层面设立重大专项,集中资源、整合力量,强化育种基础性研究,尽快突破“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支持产粮大省建立国家级种子基地,培育高产、优质、适宜机械化、绿色节本的水稻、大豆、玉米等“当家品种”,早日实现种源自主可控。
全国政协常委、中国农业科学院副院长万建民表示,针对提出的打好种业翻身仗,会从种业科技创新等五个方面来加强粮食安全。他提到,我国正加紧建设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新的种质库今年建成后可保存150万份种质资源,保存能力将居世界第一。
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江西财经大学贸易与环境研究中心主任李秀香表示,要调整粮食补贴政策,保障粮农收益,提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和适度规模经营补贴发放的精准性和效能。同时,加大对粮食主产区农业政策性保险的补贴力度。
人才方面,全国人大代表、江西农业大学教务处处长魏洪义建议,设立“国家乡村振兴基层人才能力培养提升计划”专项,加大中央财政对中西部非“双一流”普通农林高校的转移支付倾斜力度。结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培养选拔优秀大学生到基层服务,完善选聘标准、生活待遇、岗位职责、岗位培训和流动等政策措施。
多省份定下今年粮食总产量目标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将“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列入发展预期目标。从各地看,已有多省份设定2021年粮食总产量目标。
主粮大省湖南今年粮食生产目标日前下达:全省粮食总产量力争达到603亿斤,不低于去年水平,扛稳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湖南省农业农村厅要求,各地要坚决制止耕地抛荒,对出现集中连片抛荒3亩以上的县市区,将取消评先评优资格。
2021年浙江粮食生产目标任务较上年有所增加,面积和产量分别为1500万亩和121.2亿斤。为完成全年粮食任务,浙江省要继续挖掘早稻生产潜力。同时提出,各地要在不与水稻争地、争季节前提下,扩种春大豆、春玉米、马铃薯等旱粮作物。
作为我国第一产粮大省,黑龙江省2021年将新建高标准农田1010万亩,粮食播种面积达2.169亿亩,粮食产量预计稳定在1500亿斤以上。此外,黑龙江省今年将建设“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示范区,坚持良种良法结合、良机良田配套,集成推广标准化技术模式2.1亿亩。
河南近日印发《关于防止耕地“非粮化”稳定粮食生产的实施意见》,严格耕地用途管控,加强粮食生产功能区监管,规范流转土地管理,稳定粮食种植面积和产量,确保全省粮食种植面积不低于1.6亿亩,保障粮食产量稳定在650亿公斤以上。
紧盯“舌尖上的浪费”
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开展粮食节约行动。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也介绍,今后一年将制定粮食安全保障法等。
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商务部、文旅部日前联合印发《关于以标准化促进餐饮节约反对餐饮浪费的意见》,提出标准化促进餐饮节约的八项具体举措,推动餐饮企业、旅游景区等单位建立和实施餐饮节约标准。
中新经纬客户端注意到,各地也陆续出台相关规定,紧盯“舌尖上的浪费”。
陕西省提出,餐饮经营者不得设置最低消费标准,不得强制消费或变相强制消费。鼓励餐饮经营者对节约用餐的消费者通过返现、打折、积分、停车优惠等多种方式给予奖励等。
2月5日,《北京市制止餐饮浪费规定(草案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提出餐饮服务经营者应明示服务项目和收费标准,不得设定不公平、不合理的交易条件,诱导、误导消费者超量点餐,网络平台不得播出宣扬量大多吃、暴饮暴食等浪费食品的音视频内容。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劝阻、制止餐饮浪费行为,发现餐饮服务经营者、单位食堂违反规定的,可以向有关部门举报。
《山西省预防和制止餐饮浪费规定》3月1日起施行,提出不得设置最低消费额或者以包间等方式变相设置最低消费额;不得以提供套餐服务的方式推销过量宴席,违者将被给予警告,逾期拒不改正的,处以2000元以上1万元以下罚款等。(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