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3 月份的「机圈大战」中,有这么一个「肌肉派」。它声量不大,以性能著称。体积不小,以堆料闻名。这个派别就是游戏手机。
在过去近一个月里,我们先后体验了红魔游戏手机 6、ROG 游戏手机 5。本着要多体验、测试,为读者负责的原则,我们光明正大地在办公室里玩了不少手游。
虽然测评过程并不是轻松的,但我们还是希望这份「辛苦」多来一些。这不,最近我们又收到了一台黑鲨 4 Pro。
但实话说,在短时间内体验多款主打性能的游戏手机,稍微有点审美疲劳了。伯仲之间的性能,让手游流畅度的差异已经肉眼难辨。
那么黑鲨 4 Pro 有没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它和其他游戏手机在体验上有没有区别?这是我们想重点探讨的方向。
在体验上一代黑鲨 3 系列时,我们对它设计语言的理解是「平衡游戏与日常」。毕竟黑鲨 2 系列张扬、不羁的设计,到了黑鲨 3 系列上变得内敛、沉稳。
▲ 左为黑鲨 2 Pro,右为黑鲨 3
而这一代更是完全朝着「日常」的目标出发,外观设计上极为克制。在开箱撕膜的那一刻,我甚至认不出它属于黑鲨家族。
首先来看正面,黑鲨 4 Pro 没有像主流的游戏手机那样,将额头垫厚以实现「无孔全面屏」,而是采用了中置挖孔的设计方案。
厚额头与屏占比,黑鲨 4 Pro 选择了后者。在我的印象中,游戏玩家对于屏幕挖孔还是比较敏感的,这一「美人痣」设计,可能存在被吐槽的风险。
▲好在黑鲨 4 Pro 的挖孔比较小,不会阻挡过多视野
后盖的设计更加收敛。没有明显的线条,也没有花哨的撞色。在 RGB 灯光关闭状态下,它就是一部日常的手机,丝毫没有游戏手机「该有的样子」。
这种「日常风」的设计,可能和前置挖孔一样有争议。我个人觉得黑鲨 2 系列个性、硬朗的设计语言更合我胃口。但有同事觉得这种内敛的设计,会让她在公共场合接电话时,不至于那么「羞耻」。
可以说,在一众游戏手机想要通过夸张、丰满的设计,来凸显自己的存在感时,黑鲨走了相反的道路,意图让游戏手机回归日常。
虽然黑鲨 4 Pro 的外观不像游戏手机的「正规军」,但各项配置还是冲着电竞级别堆料的。我们先来浏览一下它的主要参数:
·高通骁龙 888 芯片
·LPDDR5 满血版内存(6400Mbps)
·UFS 3.1+SSD 磁盘阵列技术
·三星 E4 AMOLED 144Hz 直屏
·120W 闪充、4500 mAh 电池(15 分钟充满)
·高品质双扬声器(音腔达 1.5cc)
·三明治液冷立体散热系统
·6400 万像素主摄、800 万像素超广角、500 万像素微距镜头
·220g,9.9mm
在上述配置中,有几点值得单独谈一谈。
首先是黑鲨 4 Pro 的屏幕,这块 6.67 英寸的直屏,综合素质相当出色。E4 发光材料兼顾了亮度与功耗,峰值亮度可至 1300nit。即使在户外玩游戏,也可以看得清晰。
参数上,这块屏幕最高支持 144Hz 刷新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一刷新率只是针对部分游戏内容作了适配。日常使用最高支持 120Hz,当然还有 90Hz、60hz 档位可选。
游戏手机不仅需要看刷新率,也需要看触控采样率。黑鲨 4 Pro 支持 720Hz 触控采样率,游戏中的触控延时和触控精度都非常出色。比如我在玩王者荣耀时,拖动技能显得十分丝滑,极限场景更容易「秀起来」。
双区屏幕压感如今已经成为游戏手机的标配了。黑鲨 4 Pro 支持 7 档力度的压感调节,在游戏里可以映射多种操作,在非游戏场景也可以设置扫码、回到桌面等多种快捷功能。
除了屏幕,黑鲨 4 Pro 这次在磁盘方面也有大动作。它将一块 SSD 磁盘和一块 UFS 3.1 磁盘组合在了一起,使储存写入性能提升了将近七成,在打开大型游戏的时候更加畅快。一个比较有意思的功能是 RAMDISK 磁盘加速器技术。黑鲨通过内存(RAM)模拟一块硬盘空间,可以指定某些游戏直接在内存中运行。如此一来省去了硬盘的读写过程,对于游戏的启动、加载速度上都有肉眼可见的提升。▲RAMDISK 技术只支持 12GB RAM 及以上的版本机型第三点是黑鲨 4 Pro 的对称式双扬声器。音腔比前代更大,达 1.5 立方厘米,低频的量感更足。功放的功率来到了 15W,人耳可以听到更丰富的动态范围。不过扬声器的表现,很难通过文字或视频的方式呈现出来,到线下店里实际体验才是硬道理。最后是它的散热表现。相比性能,我更在意游戏手机的散热效果。毕竟大家都是基于高通骁龙 888 的平台,硬实力都相差无几。谁能将性能发挥地更稳定,才是重点所在。而性能发挥稳定与否,和散热能力息息相关。黑鲨 4 Pro 采用了三明治液冷散热系统,其与前代的变化可概括为三点。一是主板正面采用了 3400mm²的液冷散热板,背面采用了 500mm²的液冷散热管,构成立体散热系统。正面的散热板还带有 3D 立体毛细管状结构的条块动力泵,利于加速散热板内的液体流动。二是将 5G 芯片、处理器单元、120W 充电芯片组进行隔离布局设计,分散发热源。另外在三大热源处布置了大面积的直触铜块,有助于将热度传导道液冷散热板上。三是增加了 NTC 温度传感器监测手握区。手机可根据手握区的温度,实时调节控温策略。在《原神》游戏中,我将画质的各项指标开到最高,玩了 30 分钟。手机的主要热源在镜头模组的左下方,最高温度为 42 摄氏度,可以说机身温度控制的相当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