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银行业年报发布季的到来,3月26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三大国有银行先后披露2020年业绩。
从披露的数据看,上述三大行多项指标均表现亮眼,但在不良贷款率方面,三者都终结了此前连续下降的好趋势。
交行资产总额破10万亿大关
从年报展现出的业绩来看,工行、建行、交行2020年多项指标均表现不俗。
首先,上述三大行在收入端均保持稳定增长。具体看来,截至2020年末,工商银行实现营业收入8826.65亿元,与2019年相比同比增长了3.2%;归母净利润3159.06亿元,同比增长1.2%。建设银行去年营业收入7558.58亿元,同比增长7.12%;归母净利润2710.5亿元,同比增长1.62%。而交通银行营业收入则为2462亿元,较2019年增长5.91%;归母净利润782.74亿元,同比增长1.28%。
值得一提的是,2020年末,工商银行资产总额破33万亿,达到33.35万亿元,同比增长10.7%;而交通银行资产总额也突破了10万亿大关,达10.7万亿元,较2019年末增长8%。
蓝鲸财经注意到,三大行成本管控的成效均有所凸显,盈利能力都呈现出不断提高的良好态势。截至2020年末,工商银行成本收入比22.30%,与2019年的23.27%相比下降了0.97个百分点,2018年则为23.91%。而建设银行和交通银行去年的成本收入比更是都达到了近五年新低,分别为25.12%、28.29%。
然而,从资产质量看,工行、建行、交行的拨备覆盖率均有下跌,且在不良贷款率方面竟都呈现出“不约而同”的上升趋势。在2017年至2019年期间,三大行的不良贷款率皆连续下降,而到了2020年却都抬升至高于2017年的水平。
工商银行2017年至2019年的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55%、1.52%、1.43%,而2020年不良贷款率走高至1.58%,成为近四年最高水平。
建行和交行也有着同样的情况。建行2017年至2020年不良贷款率分别为1.49%、1.46%、1.42%、1.56%。交通银行1.67%也高于近四年的数据。
据交行披露的信息,2020年,交行处置不良贷款829.11亿元,同比增长31%,近三年累计化解2134亿元,超过2012至2017年6年总和,逾期贷款余额和占比较年初实现双降。
加强信贷资金用途管控
鉴于近期一线城市房价飙升,调控政策纷纷出台,银行年报中关于房地产贷款的数据着实引人注意。
从上述三大银行具体的行业信贷结构看,2020年末,工商银行房地产业贷款占境内分行公司类贷款的7.2%,与2019年末相比下降了0.3个百分点,但其不良贷款率却从2019年末的1.71%上升至2020年末的2.32%。交通银行房地产业的不良贷款率也有明显上升趋势,从2019年的0.33%抬升至2020年的1.35%。建设银行的房地产业不良贷款率则从0.94%上升至1.31%。
去年12月31日,央行和银保监会曾发布《关于建立银行业金融机构房地产贷款集中度管理制度的通知》,规定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含境外分行)房地产贷款占比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不得高于人民银行、银保监会确定的房地产贷款占比上限和个人住房贷款占比上限。由此将银行划分为了5档,设定了贷款占比“两道红线”。
对于房地产业贷款占比的情况,交通银行行长刘珺表示,截至2020年底,交行房产贷款对公和按揭共16420亿元,占客户贷款比重的28.07%,根据监管指标,额度上还有一定的空间。“今年,交行将坚持‘房住不炒’的原则,坚决落实监管部门关于房地产调控的政策,持续加强房地产贷款管控力度,房地产贷款的占比将保持基本稳定。”
其补充道:“在对公贷款方面,交行会重点将信贷资源向三大都市圈及成渝双城圈等重点区域倾斜、向财务状况比较稳健及区域市场布局比较合理的优质房企倾斜;个人房贷方面,交行将重点支持辐射力度比较强、房价比较合理、刚需比较旺盛区域的房贷业务,择优支持经济相对发达、房价合理、信贷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城市的购房需求。”
工商银行也表示,要加强房地产行业风险管理。密切关注各地区房地产市场风险变化情况,重点支持符合调控政策导向的刚需普通商品住房项目,积极稳妥推进商业性租赁住房融资业务,合规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融资。继续对商业性房地产投融资实施限额管理,合理控制商业性房地产投融资总量。
对于银行业自查经营贷消费贷违规流入楼市的情况,刘珺也表示,交行“把合规性放在首位”,“近年来交行投入了大量资源研究金融科技在普惠小微业务中的运用,借助科技赋能,持续提升线上线下全流程风险防控能力;此外,还运用多款产品加强个人信贷资金用途管控。”
巧的是,26号当天,银保监会办公厅联合住建部办公厅、央行办公厅发布了《关于防止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的通知》,从加强借款人资质核查、加强贷款抵押物管理、加强贷中贷后管理等多个方面,督促银行业金融机构进一步强化审慎合规经营,严防经营用途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